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学问乐 人气:1.52W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1

教材分析

文章选自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图景。

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部分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本课的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学习比较积极,参与学习的面儿比较广。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文章中人物的对话描写。

教学方法

看图法、合作法、小组活动。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1、请学生说一说对“腊八”或腊八粥的了解。

2、教师导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腊八粥》这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标记自然段记号,划出读不准音的词语。

2、正音,并反复读关键词语。

3、同桌一起读重点段落。

三、再读课文:

1、学生围绕课后题默读思考。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

第1小题: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先适当提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围绕“妈妈”和“八儿”结合课题来概括,这样先降低了难度,概括效果会更好。

第2小题:这一题旨在训练学生对“八儿”这一人物是否理解。是在梳理文章大意后关注作者的表达。聚焦到主人公“八儿”身上,因为他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可以此为突破口。从“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文章随处可见“八儿”急切想吃腊八粥的情形。

第3小题:全文围绕“八儿”全家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的图景。表达了一家的其乐融融。

4、教师相机总结。

四、分析人物特点:

1、“八儿”是个怎样的孩子?结合文中语句加以说明。

2、师生交流。

3、文中的母亲呢?用刚才的方法。

4、师生交流。

五、指导朗读:

1、本篇课文人物对话描写较多,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2、通过揣摩人物心理,联系提示语来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组织朗读比赛,互相点评,取长补短。

六、作业:

1、有感情地将课文朗读给家长听。

2、学生自由读课文。

板书设计

腊八粥

沈从文

“八儿”母亲

其乐融融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2

课文《腊八粥》是沈从文先生早年的小说《腊八粥》的前半部分。全文围绕“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煮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幅淳朴、和睦、温馨的生活图景。

文章重在通过主人公八儿的语言、行为及心理描写体现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吃腊八粥,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文的线索。于是,课堂上我便抓住这一线索来展开教学。

一、语言描写洞心理。

文章中共有七处描写八儿与母亲的对话,虽然语言并不是很多,但却能充分表达出八儿急于吃到腊八粥的心理。于是,我便让孩子们找出描写八儿语言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从读中你体会到了八儿的什么心理。孩子在动笔、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八儿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迫不及待”到“苦苦等待”,再到 “美妙的猜想”,一直到最后的“亲见时的惊讶”,将八儿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同时也将一个可爱的、天真的孩童形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让人不得不喜,不得不爱!

“妈,妈,要到什么时候才……”“那我饿了!”写出了八儿急于要吃到腊八粥的心情;

“妈,妈,等一下我要吃三碗!我们只准大哥吃一碗。大哥同爹都吃不得甜的,我们俩光吃甜的也行……妈,妈,你吃三碗我也吃三碗,大哥同爹只准各吃一碗;一共八碗,是吗?”“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都看出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及希望可以吃到更多的腊八粥的强烈愿望!

“妈,妈,你抱我起来看看吧!”无法马上吃到渴望的腊八粥,八儿便猜想着锅里的腊八粥的样子,于是,恳请妈妈抱着自己看看,也看出了八儿急于想证实自己的想法!

“哦!”虽然这一处语言描写只有一个字,却将八儿亲眼见到锅中腊八粥时的惊讶真实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说,语言不在多少,关键看它的作用!

透过语言描写展示的是八儿的心理变化!在读中分析,在读中感悟,

二、行为、表情展心理。

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不但通过八儿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作者还注重的是八儿行为和表情的描写。

“从哪里还能看出八儿特别急于吃到腊八粥?”

一个问题将孩子们再次带到课文之中,“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出出进进”一词把八儿对腊八粥的惦记形象地写了出来。

“八儿要哭的样子”“他惊讶得喊起来了”都真实地将八儿的心理展现给大家。

八儿心理变化的描写将一个嘴馋的小孩子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八儿等吃妈妈熬煮腊八粥的经过,也将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展现给了大家!

三、拟人写法有妙处。

文章中在写锅中的腊八粥熬煮时,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孩子们在体会中了解作者运用想象将句子表达得如此生动形象,由此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文章内容较浅显,在抓住八儿心理变化的同时更抓住了孩子们对八儿的喜爱之情,运用了最适合孩子们阅读的文字,把一个天真、可爱的孩童深深地注入孩子们的心中!也激起了孩子们对腊八粥的爱恋之情!可见,抓住孩子的心是最重要的!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3

学习了这篇文章,真正让我们走近了“民俗”感受了“民俗”,那浓郁的民间文化和民间气息映入的孩子们的脑海中,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置在其中。

对于开头讲腊八粥的做法及人们对其的喜爱的处理,总觉得有着不小的欠缺,因为对这一段文字的表达妙处,处理得太简略了。没有透过文字表达人们对其的喜爱,从小孩子——大孩子———老孩子,这是对不同年龄段人都喜欢腊八粥的具体描绘处理不当。又从“看”、“闻"、

为了把八儿的嘴馋表现得淋漓尽致,从八儿的心理活动变化构成了本课的线索入手,从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一个人出出进进灶房看到一大锅粥正在叹气,”和“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体现了八儿的那种迫不及待的的心情。用同样的方法感受八儿的“苦苦等待”到“美妙的猜想”再到“亲见时的惊讶”。孩子们轻松的感受出一个孩子那天真’嘴馋的情形。进而能感受到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整篇课文围绕着“八儿”等着吃妈妈熬的腊八粥的情态、心情,展现了一副淳朴的、和睦、温馨的图景。

用“吃”来一点点的体现人们对腊八粥的喜爱体会不深刻,可见自己的备课不够深入,文本剖析不够精当所致,今后的教学予以警示。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人物特点,感受浓浓亲情。

教学重点

结合文章对人物细致描写,体现人物特点,感受深深情感。

教学难点

在字里行间中体会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喜爱,体会浓浓亲情。

教学突破点

以“腊八粥”为切入点,结合文章中对腊八粥的描写,深入体会文中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之情,从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有句俗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说明在腊月初七、初八这几天,天气很冷。于是,产生了一种民俗,在腊八这一天要吃腊八粥,把下巴粘牢。这就是腊八粥的由来

(2)你们对腊八粥还有什么了解?谈谈你对腊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腊八粥”的文章。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腊八粥”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读课文,订正字音。

(2)小组内自学生字新词。

四、再读课文。

在文中找一找,这是什么样的腊八粥?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儿”对腊八粥怀着一种什么的心情?

三、结合文章中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喜爱与渴望?)

四、从文章中对妈妈与八儿的对话中,除了能看出八儿嘴馋,十分想吃腊八粥以外,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五、课外拓展,找到《腊八粥》原文,继续读一读,从中深入感受一下这一家人的浓浓亲情。

板书设计

腊八粥

孩子天真可爱

教学反思

教学时重在通过对主人公八儿的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描写,体会八儿迫不及待地想喝腊八粥的馋样。运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悟,充分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腊八粥》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5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会认、会写15个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3、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食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的学习,学会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并能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之中。

教学难点:明确腊八粥是中国传统节日腊八节的经典事物,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同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音视频资料展示);朗读法(名家范读、对比朗读、集体朗读);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传统节日的图片并设置如下问题:同学们,对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你都了解些什么呢?正如大家说的这样,我国的传统节日有些是为了纪念某些历史人物,比如我国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有些形成约定俗成的活动,比如春节贴春联、放爆竹,中秋节赏月、赏桂花;有些节日还会有特定的食物,比如端午节的粽子、春节的饺子、元宵节的元宵……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关于我国另一重要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在腊八节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上腊八粥,沈从文爷爷也用他熟练的笔法为我们记叙了八儿一家喝腊八粥的有趣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书本,跟着八儿一起来尝一尝腊八粥。

明确:先由学生回答,教师后总结。(板书:腊八粥)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章层次

1、根据课前预习,齐读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做到读通、读顺课文。

明确:会书写本课中“腊”“粥”“腻”等字。

2、播放录音范读,把握文章阅读的节奏,语调和情感基调。

3、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提问:文章围绕腊八粥都讲了哪几件事?

明确:八儿等粥和八儿一家喝粥两件事。(板书:八儿等粥、全家喝粥)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回答问题:文章中对于八儿等粥和全家喝粥的两件事,哪件事写得最精彩?作者是如何描写的?

明确:八儿等粥的过程写得最精彩、最详写,分别写出了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苦苦等待、美妙猜想、亲见惊异的全过程。

“‘要到夜里!’其实他妈妈所说的夜里,并不是上灯以后。但八儿听了这种松劲的话,眼睛可急红了。”“急红了”一词,运用了神态描写,可以形象生动地写出八儿等粥时焦急的神态,因为妈妈说到夜里才能吃到粥,听到此八儿有些着急;“‘那我饿了!’八儿要哭的样子。”要哭的样子很显然是八儿听到夜里才能吃到腊八粥故意做给妈妈看的。(板书:迫不及待)

“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八儿与妈妈分配腊八粥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八儿对腊八粥的极度渴望。正是因为熬粥等待的时间过长,八儿才通过分粥的方式来打发苦苦等待的漫长时间。(板书:苦苦等待)

“栗子已稀烂到认不清楚了吧,饭豆会煮得浑身肿胀了吧,花生仁吃来总该是面面的了!枣子必大了三四倍——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糖若放多了,它会起锅巴……”此处运用了心理描写,通过八儿对腊八粥美妙的猜想,反映出八儿对腊八粥的美好向往,进一步写出了他想喝到腊八粥的急切心理。(板书:美妙猜想)

“‘怎么,黑的!’八儿同时想起了染缸里的脏水。”心理描写,因为对腊八粥的美好想象,却看到了粥的颜色是黑的,不由得心里产生了落差,心中有些失望。(板书:亲见惊异)

2、指定学生代表,大声朗读描写八儿等粥的语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八儿等粥时的迫不及待。并思考问题,通过对八儿等粥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八儿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明确:从八儿等粥的一些描写中,可以归纳概括出来,八儿是一个天真、可爱、聪明的孩子。

3、全班齐读文章的最后两个段落,以学习小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后两个段落是对八儿一家喝粥场面的描写,这一段描写中是如何体现腊八粥的.香甜可口的?

明确:八儿一家喝粥的场面是略写,对于腊八粥香甜可口的描述则是通过侧面描写展开的:

“虽说……,但……”转折关联词的使用说明粥的颜色虽然不好看,但是粥的味道确实甜美的;“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说明粥的味道可口,一家人才会吃得香;半碗陈腊肉都吃不下去了,说明了粥的美味胜过腊肉,也写出了八儿一家吃得非常饱,更是对粥味道香甜的描述。(板书:满足惬意)

4、全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八儿的馋样体现在哪?

明确:腊八节高兴里藏着对腊八粥的馋,听妈妈说夜里才能吃而急红了眼,装出要哭的样子,其实写的是八儿的馋样,对粥分配时与母亲的讨价还价则是将八儿的馋样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虽然粥的颜色超乎八儿的想象,但还是吃了妈妈给的特大的枣,肚子也吃成了一面小鼓,这些都能写出八儿的馋样。

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本篇课文、生活实际与PPT播放其他传统节日的视频,谈谈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有何感想?

明确:传统节日是传统习俗,更是合家团聚的一种表现。中国的传统节日体现的往往是孩子们的快乐、成人们的关怀。一家人团聚,共同营造节日愉快、和谐的氛围,共享天伦之乐。

(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拓展延伸:带着分析出来的传统节日的浓浓氛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利用今天学到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你最喜欢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进行描写,下节课上课前一起来分享。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通过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对八儿等粥与八儿喝粥分别进行了描写,文章重点着墨在八儿等粥时迫不及待的心理,也通过运用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一系列正面描写的方式,生动地向我们展示出八儿的可爱、天真、聪明。又通过略写的方法对一家人喝粥的场面进行简单处理,在整个喝粥的语段中,仅通过侧面描写的方式和简单的语言描述,将腊八粥的香甜可口描写出来。进而让学生明确文章中的写作手法,并能做到熟练运用到相应的习作中。文章对于传统节日营造出来的氛围的把握是比较困难的,因而可结合学生的日常实际同时与多媒体进行结合,让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传统节日浓厚的节日氛围,与合家团聚时的喜悦心情。这样才能将重点落实到位,也能更好地突破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