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9篇

学问乐 人气:2.72W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教案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关大班教案模板9篇

大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锻炼幼儿的身体平衡能力及协调能力,使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遵守活动规则。

喜欢参与游戏,体验。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材料:

废旧易拉罐若干、胶带等。

活动过程:

1、将准备好的易拉罐三个一组用胶带紧紧缠在一起,最少需要制作二十组。

2、将制作好的梅花桩分成两组排放。

3、让幼儿均分成两队站立在两组梅花桩后面。

4、让幼儿排好队,;本文按顺序让幼儿走上梅花桩,提醒幼儿双脚站稳,要踩在易拉罐中间,伸开双臂保持平衡。

5、哪一组幼儿首先又稳又快的通过梅花桩,哪一组幼儿获胜。

6、反复进行游戏,让每一个幼儿都能顺利通过梅花桩。

7、幼儿之间相互讨论怎样才能使身体平衡。

8、游戏结束,将所用物品整理放回原处。

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户外活动,提高了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

教学反思

走“梅花桩”时,从哪落地就从哪里重新踩上“梅花桩”,教师注意保护幼儿的安全,通过快速奔跑的动作练习,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双手的灵活性。培养幼儿协作克服困难的精神。

大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初步掌握用自然物进行测量。

2、具有对测量方法进行探索的品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科常区里幼儿尝试自然物测量。

2、环境材料准备:各种测量工具(绳子、纸条、布条、毛线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价值分析:交流巩固竹子的用途,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1、出示竹林图片

2、提问: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用?

小结:竹林种植了许多的竹子,竹子可以做工艺品、纺织品、家具,竹笋还可以吃。

二、学习正确的自然测量方法(价值分析:了解首尾相连的自然测量方法,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竹子。)

1、第一次测量

(1)提问:竹子有多高呢?(幼儿讨论)

(2)师:这里有一些工具,请你们选一种来给竹子量一量。

(3)幼儿尝试测量,提醒幼儿在测量时要仔细。

(4)提问:你是用什么测量竹子的,怎么量的?

(5)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教师点评。

2、教师示范以毛线进行首尾相连的测量方法。

教师示范测量方法。

测量时,找准起点要一段接一段,头尾相接地测量,这种方法我们叫首尾相连。测量的时候注意一定要从起点开始进行测量,每次将测量工具放平放直,注意不要倾斜。

3、第二次测量

(1)幼儿运用测量首尾相连的方法再测量同一根竹子。

(2)幼儿进行记录并交流自己的测量结果。

三、最高的竹子(价值分析:通过测量最高竹子巩固首尾相连自然测量方法。)

1、提问:请你找找最高的竹子,使用绳子用刚才的方法量一量它有多高?

2、提问:你找到的最高的竹子是哪根,它有多高?

3、幼儿交流,集体验证。

大班教案 篇3

教学理论依据

《狐假虎威》是一则久经传承、家喻户晓的成语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中的百兽,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它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幼儿感受成语故事的魅力呢?

首先,我对教材中的故事进行了删减修改,精炼语言,抓住故事发展的两条线索即角色的心理变化,层层推进。狐狸从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老虎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虎之威”和“狐之猾”。

从完整语言、整合教育、活动教育的观念出发,遵循《纲要》对语言教育“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的`要求,教学中紧紧围绕两条线索,通过讲述倾听—梳理讨论—角色表演—配乐讲述,引导幼儿感受角色的心理变化,理解寓意。对狐狸的角色特征的讨论,既尊重孩子的独特体验,也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最后,借助申公豹,进一步理解“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策略

1.运用动画,形象刻画“虎之威”和“狐之猾”。

借助多媒体动画来表现老虎一把逮住狐狸的凶猛、“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的狐狸和“半信半疑,东张西望”的老虎,形象生动,从而帮助幼儿充分理解角色的心理。

2.设问引思,充分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老虎一把逮住了狐狸,狐狸感到怎么样?”

“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小动物到底害怕狐狸还是老虎?老虎觉得小动物害怕谁?”

层层设问,引领幼儿围绕主题,积极思考,理解“虎之威”和“狐之猾”。

3.置身情境,感受表现“虎之威”和“狐之猾”。

“狐狸,你的心里在想什么?”

“老虎,你东张西望在看什么?”

“小鹿、小兔,你们为什么跑啊?到底害怕谁啊?”

将幼儿置于情境,融入角色,他们想说,敢说,会说,乐说;角色表演,配乐讲述,他们设身处地用语言、动作、神态演绎着对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2.丰富词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角色特征,感受经典成语故事的魅力。

教学准备

课件、音乐、头饰。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虎之威”和“狐之猾”。

教学难点

尝试用语言、神态、动作表现“狐之猾”,明白”狐假虎威“的寓意。

教学过程

1.出示“狐”和“虎”,谈话导入课题。

“你能用一个词说说对狐狸和老虎的感觉吗?”

“森林里的小动物害怕狐狸还是老虎?”

2.完整讲述,幼儿倾听,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小动物到底害怕谁?老虎认为小动物害怕谁?”

3.播放课件,分段讲述,理解感受角色特征。

(1)“狐狸被老虎逮住了感到怎么样?”

(2)“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喊?”

(3)“狐狸和老虎走起路来什么样?”

幼儿分角色表演。

4.梳理线索,引出题目,理解“狐假虎威”的本意。

狐狸:害怕—谎言—神气活现—得逞

老虎:凶猛—蒙住—半信半疑—上当

5.配乐讲述,发表看法,引导健康的价值取向。

“你认为故事中的狐狸是狡猾的还是聪明的?为什么?”

6.借助“申公豹”,理解寓意,激发对成语故事的兴趣。

“申公豹借着谁的威风吓唬谁?”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类似的成语故事你还知道什么?

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的:

通过这个活动,观察孩子们的情感、想法的交流,进而支持孩子们的社会、情感发展,并提供积极的引导。这个活动提供了一个分享材料的机会,也提供了他们分摊责任的机会,同时要求他们能解决具体的问题。最重要的是孩子很喜欢这个活动。这个活动适合不同年龄的孩子。

活动材料:

绕成球的粗绳子

十个或更多一些孩子

活动方法:

1. 引起兴趣。问孩子他们是否可以像蜘蛛一样织一张网,这个问题会引起孩子们的好奇。接下来就要和孩子们谈游戏的规则。建议全组的人尝试用绳子做一张网。

2. 大家坐下来围成大圆圈,出示绕成球的粗绳子。

3. 向孩子解释如何织网,一个孩子先拿住绳头,将球递给自己的一个朋友,这个朋友抓住绳子再将球递给自己的一个朋友,……

4. 注意,孩子们一定要抓紧拿到的绳子。

5. 这个活动一直到绳球用完。也许有的孩子还没有拿到绳子,教师可考虑尽可能多提供绳子。直到网织成。

6. 让孩子们能感觉到能织成一张网很有趣,而且是不用任何工具就能织成网。

评论:

用这种方法进行社会性学习在我们幼儿园里还是比较少见的。社会性学习在幼儿园究竟该如何进行?如何扩展我们幼儿园中的社会性学习内容是值得进一步考虑的。希望能看到我们幼儿园里有好的社会性学习活动设计。

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蚂蚁长什么样子。

2、通过印手印的活动锻炼孩子们手部的肌肉。

3、通过表达各种事物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通过各种划割的活动提高孩子们的握力以及力量的调节能力。

【活动准备】

放大镜,各种蚂蚁的照片,印泥,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湿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放大镜观察各种蚂蚁。

①用放大镜观察各种蚂蚁的照片。

②老师先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照片。

用放大镜观察蚂蚁会怎么样?

③简单地谈谈用放大镜观察的蚂蚁。

用放大镜看,蚂蚁长什么样?

④把蚂蚁的样子和我们的样子比比看,说说有什么不同。

二、展开

1、一边看活动纸一边讨论。

这是哪儿呢?

地里有许多蚂蚁的房间,蚂蚁们就在这些房间里生活。

现在这些房间里还没有蚂蚁,让我们用手印出蚂蚁来怎么样?

2、在活动纸上印出蚂蚁。

①用印手印来表现出来。

用手印出地里的蚂蚁。

②帮助孩子们印出各种大小的蚂蚁。

③印完后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画出剩余的部分。

老师先画。(给孩子们做示范。)老师把蚂蚁的腿画长一点,方便孩子们临摹。

④对于使用签字笔或彩色铅笔有困难的孩子,老师给予帮助。

三、结尾

1、印完手印后用湿巾把手擦干净。

2、让孩子们介绍一下自己印的蚂蚁。

大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展单脚跳的能力,增强下肢的力量。

2.提高跳跃动作的协调性,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乐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塑料圈和易拉罐若干(8人一组,每组10个圈、10个易拉罐)。

2.平坦、无障碍物的室外场地。

游戏规则:

1.必须用单脚跳,不能用双脚跳或跨跳。

2.幼儿要站在起点线后,当听到口令后单脚行进跳。

游戏玩法:

在场地一端画一条起点线,将幼儿8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组10个塑料圈。当教师发出口令"抬左脚,右脚预备--跳",幼儿按先后顺序一个接着一个用右脚连续从第一个圈跳到第十个圈,然后从场地两侧跑回起点……

大班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这一阶段,我们班级的孩子们进入了我们的城市这一主题活动。由于我们幼儿园的地理位置位于淮海路附近,因此孩子们每天都路过这条热闹的大马路上。淮海路上有商厦,有地铁、还有许多让他们觉得很有趣的东西 。大班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非常敏锐,常能发现一些特别的新鲜的事物。路边有趣的自动机器成为了他们探索的新热点。在学前教育指南中指出:能接触和探索多种媒体技术、感受身边熟悉的科技成果给生活带来的影响。因此我们依据指南,结合抓住孩子生成热点开展了路边新事这个有趣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走上街头观察、探索有趣的自动机器。

自动化机器(大班)

活动要求:

1. 通过录象回顾交流活动,帮助幼儿积累使用常用自动机器的相关经验。

2. 体验自动化机器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 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自动化机器的兴趣。

展开:

(一) 引出谈话内容

1. 上次我们去逛街的时候,发现路边有许多的有趣的机器。

2. 后来,我们就商量组成了几个采访队去调查这些有趣的机器?

3. 你们调查的是哪个自动机器?

(二) 交流采访队的调查情况

A玩具机(小小说新闻)

B自动售货机(东视广角)

C检票机(新闻透视)

(三) 介绍老师的调查资料

1. 我们的采访队真棒,调查到了这么多!我也调查了一些,你们想看看吗?

2. 我调查到的东西都做成了拼版,你们拼出来就知道了。

3. 说说你们这一组拼的是什么?(出示相对应的汉字)

活动反馈:

从主题中根据孩子们的热点生成的系列活动特别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整个活动中,我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孩子们分组调查探索自动机器中碰到的问题、感受和同伴一起共同分享交流。积累了使用经验,提升了幼儿提问、表述、运用的综合能力。活动中,教师按照具体情况灵活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不同的形式进行开放性的问答。让每个孩子尝试迁移使用自动机器的经验,为每个孩子在今后运用其他自动机器奠定了使用的方法基础。

大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如何应变,掌握好逃生的技巧。

2、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3、掌握好躲、爬、钻、跑的技能,提高身体运动素质。

4、以地震为契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活动准备:发生地震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观看发生地震的图片

1、小朋友们,你们这几天在家里都看什么电视了吗?里边都有什么内容?(前几天,我们的邻县汶川发生了地震,我们再来看一些关于地震的图片)

2、出示图片(边出示图片边设问、讲解)。

二、围绕图片与幼儿展开讨论

1、提问幼儿:

(1)发生什么事情啦?

(2)发生地震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和现象发生?

2、地震给人类带来什么灾难和危害?

3、教师小结

三、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

1、小朋友们,如果我们这里发生了地震,我们该怎样做呢?

2、我们还可以有其它的逃生方法吗?

3、教师小结:

(1)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

(2)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

(3)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配合爸爸妈妈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来不及跑出家门就把脸盆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吊灯或其它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4)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砸伤自己。

(5)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四、地震逃生游戏

引导孩子们要注意别惊慌,要注意掌握躲、闪、钻、爬的技能,别撞倒别人,要互相关心同伴是否脱离危险,互相护持,老师要注意引导帮助孩子们掌握逃生技能。

五、延伸活动

在汶川县大地震中,你们看见许多小朋友受伤了,他们的房子没了,爸爸妈妈没了,家也没了,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幼儿充分讨论)

教师小结: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有关内容。

大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大胆尝试、探索海绵条的不同玩法,学习看图示合作做运动,练习走、跨、跳、钻、爬等动作,发展多种能力。

2.在探索不同玩法及合作游戏过程中萌发创新及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活动在软质地上进行,活动前场地上用即时贴贴出游戏场地标记(场地布置见附图三)。

2.1m米长的红、蓝海绵条人手一根、图示板(见附图四)、小组场地标记牌、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1.在音乐伴奏下开火车(互相用海绵条套在前一小朋友腰上组成一列小火车)入场。

2.在教师带领下用海绵条做热身运动。

二、自主或结伴玩海绵条,大胆探索尝试海绵条的不同玩法。

1.师:海绵条还有各种各样的玩法,下面请小朋友找一个空地方自己或者和好朋友一起玩一玩,看谁的玩法又多又好!

2.幼儿自由练习,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

3.交流、展示、介绍有创意的玩法。

4.集体再次尝试练习新的玩法。

三、看图示做运动

1.分别出示三组图示板,共同讨论几组图示内容及玩法:(1)师:刚才大家是自由玩海绵条,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看图示做运动。(2)出示图示讨论,介绍几组图示内容及适合做的运动。

2.每组选择一组图示,合作摆出游戏场地,并尝试在场地上做各种运动。

3.师生共同玩三组游戏,两遍游戏后在三组场地之间增加不同层次的障碍,适当增加游戏难度。

两组障碍分别为:①椅子及海绵条做成的两组不同高度的跨栏,②用椅子和海绵条做成的不同高度的两个山洞(一组适合弯腰钻过,一组只能匍匐爬过)

四、听音乐做放松运动。运动后开火车离开场地,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将若干根海绵条接起来变成不同长度的长绳或大圈,继续引导幼儿合作探索变长后海绵条的不同玩法;亦可提供海绵条小图标,让孩子们在图示板上自己拼摆运动图示,然后看图示合作游戏,培养幼儿创造性拼摆能力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