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计划>

实用的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五篇

学问乐 人气:6.09K

时间过得可真快,从来都不等人,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需要好好的对接下来的教学进行计划了。但是教学计划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计划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数学教学计划集合五篇

数学教学计划 篇1

最近,不少家长来询问五升六衔接班的教学情况,现就家长关心的问题做一个说明。

一、六年级数学学习内容和特点

在六年级主要学习分数和圆相关的图形,其中从小数到分数是数学的一个大的跨跃,分数的认知难度要远大于对整数,小数的认知难度,而圆是直线到曲线形的一个大的跨跃,其难度也远大于直线形的认知。总的来说,六年级数学学习难度陡然加大。

另一方面,六年级内容也是中学升学(择校)考试的主要内容。在小升初的升学(择校)考试中,直接考查六年级以前内容的题很少。

因此,家长、孩子对六年级学习应该充分重视。实际上,进入六年级后,家长们普遍加大了孩子数学培优的力度,这也导致六年级竞争十分激烈,甚至是残酷的。家长和孩子也要认清这个形势,转变一些不现实的想法。

二、教学计划

实际上,我是把暑假衔接班的教学和后面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规划的,具体安排是:

第一阶段(暑假期间):32次课。内容包括分数的运算(6次课)、分数应用题(6次课)、比和比的应用(6次课)、百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6次课)比例(4次课)工程问题(4次课)。以上课时都包含复习和测试。

第二阶段(9月——元月):32次课。包括圆和圆柱(6次课)、行程问题(6次课)、统计知识(6次课)、专题知识复习(14次课)。

第三阶段(寒假):方法专题(10次课)。

第四阶段(3—6月):综合复习。

三、教学特点

1、启发式教学:

教学的最终目的和启迪学生思考,增长智慧,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我的课堂不同于其它课堂的一个地方是,我善长运用一种类似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的启发式提问,通过对学生的启发式的提问(或者叫盘问),让学生和自己的思维、内心对话,帮学生理清思路,启发学生发现真相,达到增加智慧的目的。

2、小班式教学:

小班式教学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关注,也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前提,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严格控制班级人数。

3、掌握式教学:

毕业班的学习直接目的是为了应——试,这就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加以掌握,为此老师要控制好难度和进度,注重复习和落实。为了保证学生掌握和落实,我会严格检查作业,批改作业,注重复习和测试。并根据学生学习反馈情况安排进度和难度,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4、注重习惯养成:

小学阶段是养成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我十分强调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的养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听讲习惯、书写习惯、作业习惯、思维习惯等方面都会有明显提高。

四、教学效果

事实上以上几个方面保障了教学效果,在我这里培训过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很大提升,有的是本质上的飞跃,没有学生和家长不满意的。他们不仅能通过择校考试进入重点学校火箭班或快班,更重要的是他们为后续学习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赢在了初中起跑线上。

案例:

夏同学,来我们培训点以前在多家知名培训机构培训过,但效果不好,害怕数学,培优作业没法完成,在班级数学考试排名靠后,家长害怕开家长会,来到我们这儿后,很喜欢这儿的课,尽管也有困难,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坚持了下来,到现在已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在班上名列前茅,而且完全超过了以前比她培优成绩好许多的同学。

刘同学,和夏同学情况差不多,来这儿后,由原来在校培优班排40名,到现在排前十名。他妈妈高兴的说,原来看着他就烦,现在越看越喜欢,杨老师您真是神啊。

周同学,明星B班没考上来我这儿,现在希望杯离一等奖差一分,华杯赛和新苗杯拿二等奖。

王同学,以前培优一直没起色,来这儿后由班上中等生进步到现在稳居班级前十名,年级前60名。

以上例子在我们这儿还有许多,几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进步的案例。他们成功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家长的支持和坚持。也有少数中途没坚持下来的,或者是失之交臂的,但现在看来他们应该是后悔的。而我也只能为孩子们感到惋惜。

希望以上的见解,对您的孩子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计划 篇2

本学期来,我校数学学科的教学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内容开展的活动,一是进一步深化课改理念,强化课程目标的落实;二是加强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促进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技艺的提升;三是追寻减负增效提质的途径,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现对数学学科教学的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成绩:

1.注重对教材的研究。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对教材都能进行认真的研读,有不少老师不仅对所任教年级的教材进行认真的钻研,而且能对其他年级教材进行学习、熟悉,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教学的内在联系。从平时听课、教研课中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的目标都把握得比较准,对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的要求比较明确,对教材的处理也是比较得当的。

2.课堂教学注重学法指导。从已上的教研课中可以看到有不少课都体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不再是为教而教,而是更多的关注为学而导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较好的激发。课堂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的活动增多了,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相互交流的活动也增多了,课堂上教与学的氛围也变得浓厚了。学生不再仅仅是为了学会而学,而是在为会学做努力。“授之有渔”的教学思想在课堂中得到了体现。

3.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明显。本学期我们对集体备课进行了改进,按以下程序: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以及专题研讨、讲座进行。集体备课一方面引领教师深入地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通过课堂教学的观摩评析发现本校教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研讨获得改进的方法。教师们都感到集体备课中得到的实惠多了,不仅仅提升了对教材的理解分析的能力,对课堂教学设计的改进能力,同时在数学教学思想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对教学的评价水平也有所提升,且从集体备课活动中获得不少的教学技艺。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升,很珍惜每次活动。

4.教研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本学期教研方面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进行研究,并根据我校数学教学的实际制定了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每一次活动都有明确的专题,围绕专题开展相关的理论学习,并结合自身教学进行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让每位老师都能从活动中受益,促进自身教学的提升。

二、存在问题:

1.处理教材缺乏灵活性。

教材是“课标”理念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依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决不是唯一资源。教师可以而且应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灵活处理教材。有些内容是可以而且是应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的。所以课前教师要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真正意图,课堂上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合作学习有形无实。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式要多样化。“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里所说的是重要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目前有一种怪现象:只要有人听课或是公开课,教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用上合作学习的方法,不管教学内容是否合适,也不管学生的实际情况如何。而且合作学习大都是浅层次、低水平的操作。有些问题本可以马上由学生回答的,也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讨论。似乎没有讨论就缺少一个程序。

3.课堂教学评价过于关注认知领域,评价语言贫乏枯燥。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这一理念老师们似乎都知道,但是,一到课堂上情况就不一样了,教学评价时,老师们往往只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得怎么样了,会做几道题目。而学生们的思维过程,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其它方面的能力;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老师们则往往不太在意。此外, 评价方法单一,评价语言贫乏。

4.只管结果,不问过程。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满足于学生能得出某一个结论或会做几道题目这个层面上,而对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则漠不关心,有些学生虽然结果是错的,可他的思维过程则与众不同,很有创意,对此教师则视而不见。似乎也不在意。

5.课堂提问缺乏深度。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课堂提问有开放性,所提之问题要具有思考性,有思考的价值,不是随口可答的,要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作答的;那些不用思考、随口可答的问题尽量少提,最好不提。这样,对老师的要求就高了,备课时不作认真思考是做不到这一点的。有些是需要在课堂上随机应变。教师需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事实上,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没有几人做到这点。

三、措施和建议。

1.立足课堂,提高四十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提高教师对教材正确把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教材的研读能力(包括例题,练习),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生长点、重点、难点、延伸点的把握能力,充分利用好配套的小学数学教师用书。现在有些学校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实行电子备课,建议在备课检查中加强对两次备课的检查。

2.加强对学生了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学生获取知识渠道的增多,学生的“现实的”知识基础往往与“逻辑的”知识基础存在较大的差别。如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对学生不作了解,而总是按学生“逻辑的”知识基础去进行教学设计,就会出现“不该讲的讲、该讲的不讲”、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现象。只有我们真正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才能体现“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的要求。

3.知识习得与思维发展并举。数学学习的本身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以及对这个过程的分析,数学不同于其它学科,会做会算不等于思维发展,教师在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

4.重视练习,提高练习的有效性,。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不是单纯地做题目、做试卷,教师重视例题讲解的同时要重视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在紧扣教学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做到以教材为主、以基本练习为主,练习要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有系统,难易适度、数量适当,要适当补充一些综合题和思考题,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要合理安排机动课时,将机动课时纳入学期教学计划中。

5.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较好解决“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问题,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调查表明,教师并不经常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总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去组织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基础。只要我们教师不气馁,抓好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一定会呈现出生机盎然的景象。

数学教学计划 篇3

一、情况分析

数学是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中班幼儿的年龄大约在4岁左右,本学期仍有一部分是新生,没有上过幼儿园,他们一直在家人的呵护下成长,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因此他们在数学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及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以上情况,本学期将对幼儿有针对的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借助具体的事物和形象进行初步的逻辑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和思考能力。我们将关注班里所有幼儿的发展,使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

二、教育目标

1、 认识1~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意义,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学习目测树群,学习不受物体空间排列形势和物体大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正确判断10以内数量。

3、认识长方形、梯形、椭圆形。

4、学习用各种几何体进行拼搭和建造活动。

5、学习概括物体的两个特征;学习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6、学习按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

7、观察、比较、判断10以内的数量关系,逐步建立等量观念;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问题,学习新知识,促进初步的推理和迁移能力的发展。

8、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正确运用这些时间词汇。

9、学习区分和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前后方位;学习区分和说出物体之间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学习按指定方向运动。

10、 幼儿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根据数学计划按时开展数学活动。

2.为幼儿提供多种操作,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积极操作,探索。

3.结合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4.结合游戏活动,操作,巩固数学知识。

5.结合操作卡片,帮助幼儿学习上,理解数学知识。

6.家长配合教师,共同帮助幼儿学习,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进度安排表

我身上的数

2.和数字朋友做游戏

3.举卡片

4.我长大了

5.漂亮的月饼盒

6.拼彩旗

7.不一样的蛋糕

8.量布做围巾

8.玩具有多少

9.几个朋友在一组

10.图形变变变(一)

11.数字口袋找朋友

12.大大小小的水果

13.拾落叶

14.分树叶

15.打扮活动室

16.图形宝宝

17.图形变变变(二)

18.各种各样的帽子

数学教学计划 篇4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情景图,展示台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复习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

(1)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

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并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

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

五、作业练习十一4、5

教学设计:

1.通过解决问题,复习了上节课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也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意义。

2.创设生活中分糖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并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每组数据的总合不能反映总体的情况,而是用平均数才能反映每组数据体现的情况。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并验证,感受,某个数据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而平均数才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4.在最后的环节,安排了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事需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计划 篇5

【活动目标】

1、加强幼儿10以内数数的能力,进一步理解数字的含义。

2、感知10以内的数与量对应关系,会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教具:1-10的数字卡片,树婆婆与鸟娃娃课件。

学具:鸟窝拼搭形式卡,数字卡片与小棍一套。

【活动过程】

一、拍手歌:巩固10以内数字的认读随歌曲,幼儿进行听口令认数,拍手。

二、故事导入集体活动:

(1)感知10以内数量:

教师出示树婆婆图片,树婆婆很孤单,到底怎么了来听故事!

1、教师用故事导入目测5以内数量:

路边有一棵大树,他很孤单,一天飞来了一只小鸟,它想在树婆婆身上做个鸟窝,小鸟很快生了一窝鸟宝宝,(播放课件)让幼儿目测出有几只鸟宝宝呢?鸟宝宝们整天叽叽喳喳的,树婆婆再也不冷清了。

2、继续出示不同数量的小鸟,(感知6-10的数量):渐渐地来树婆婆身上的小鸟也越来越多了!(出示6-10只小鸟图片)引导幼儿分别点数说出总数。后来小鸟发现树婆婆的背也弯了,小鸟们要想一个好办法,让树婆婆既不累,也不冷清。

(2)学习数量对应:

小鸟们呼吁大家种了许多树,有多少棵呢?(幼儿点数10棵)我们来给它们配上数字吧!

1、数字卡片排队

请幼儿将1-10的数字按序排列在10棵小树上。

2、小鸟与数字对应:

教师演示,并让幼儿上前操作。(教师小结);操作结果。

3、游戏;树婆婆与小鸟

一天树婆婆发现小鸟们都搬走了,好伤心!树婆婆忽然又听见了小鸟的叫声:树婆婆早上好!小鸟又回来陪树婆婆了。邀请树婆婆一起做游戏,树婆婆更加开心了。

(教师与幼儿一同游戏,桉树卡玩抱一抱游戏)。

三、操作活动:

天气冷了,我们来给小鸟搭鸟窝好吗!以后小鸟可以晚上住进鸟窝里,白天出来陪着树婆婆。

(幼儿操作):按照鸟窝拼搭形式卡数出相同数量的小棒进行拼搭,并将小棒数量用数字表示出来。

四、小结收拾学具:

小鸟一定很喜欢我们设计的鸟窝,它会舒服的渡过一个冬天了。还会永远陪在树婆婆的身边。因为它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就要互相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