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学问乐 人气:2.33W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初步学习分辨事物和联想。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9自然段。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所具有的卓越才华和善良的心。

教学重点

领会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的心情。

教学难点

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产生的联想。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这篇课文讲的是谁的事?

2、出示贝多芬画像,简介贝多芬。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表现出非凡的音乐才华,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统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贫寒,受尽磨难,对劳动人民十分同情,对专制暴政无比憎恨。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举世闻名的音乐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关于《月光曲》的传说的?(第二自然段到课文结束。)把课文分成两部分,应该怎样分?

4、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读音。

二、初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是哪几首?

2、学生默读思考后讨论。

(1)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个曲子?(弹了两首曲子。)

(2)这两首曲子分别是什么?(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学的贝多芬谱写的曲子;第二首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3)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从哪儿到哪儿讲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二至七自然段讲贝多芬弹第一首曲子;八自然段到最后写贝多芬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

1、指名学生朗读二至七自然段,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地方。理解几个词语:幽静、入场券、陌生、纯熟。教师介绍莱茵河是欧洲的大河之一,流经好几个国家,包括德国。

2、贝多芬是人民喜爱的音乐家,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来到一个小镇上,盲姑娘也在弹他的曲子,而且因不能直接听到贝多芬自己的弹奏而感到深深的遗憾。)

3、盲姑娘一家很穷,又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他们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俩相依为命。哥哥是个皮鞋匠,妹妹是个瞎子,他们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

4、姑娘为什么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是随便说说罢了”?

(姑娘很懂事,她听出哥哥话中不安的意思,能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反过来安慰哥哥,把自己想听音乐会的强烈愿望淡淡地称作“随便说说”,从这里可以看出兄妹俩互相体贴,这种感情非常珍贵,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她看不见乐谱只听别人弹过几遍,就能弹贝多芬的曲子,尽管断断续续,很不熟练,却是很不容易的。贝多芬自己弹起来,她立刻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弹琴的人正是贝多芬本人。这说明她具有音乐才能。贝多芬也深深地为自己能在穷人中有这样的知音而感动,正是这种激情促使他创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学生朗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读音。

2、指名朗读课文一至七自然段。提问: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了一曲又弹了一曲?

二、深入学习

1、指名朗读八至十自然段,纠正读得不正确的地方。

贝多芬看到了什么?(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就在这样的气氛中,皮鞋匠兄妹俩站在他的身旁。)

2、贝多芬弹的是什么?他弹的和他看到的有什么关系?皮鞋匠听着琴声,好像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乐曲使他产生了联想。开始,音乐可能是徐缓的,使人联想到月亮升高,穿过微云。再后来,音乐可能高昂激越,使人联想到月光下风起浪涌。)

3、皮鞋匠看到妹妹脸上的表情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

4、为什么兄妹俩没有及时发现贝多芬的离去?(他们完全沉浸在音乐中了。)贝多芬悄然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一片温馨的人间之爱和一次美妙的艺术享受,也给自己带来了一次意外的创作收获。

三、分辨联想

1、在“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2,在“皮鞋匠静静地听着……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一段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指导。请学生试背第9自然段。

板书设计

月光曲

贝多芬盲姑娘知音

弹奏想听感动

再弹入神动情

记录本陶醉激情

教学反思

文中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来表现《月光曲》的内容的,那《月光曲》的旋律、曲调、节奏到底是什么呢?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和全班交流。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本课8个生字,能掌握“谱写、蜡烛、清幽”等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背诵第九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感悟、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作者在写实中融入想象的手法,品味文章关键的字、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传达出的贝多芬音乐的魅力,感受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进而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品味文章的优美语言,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

【难点】

体会贝多芬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关怀,感受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导向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部分,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贝多芬的名曲《月光曲》,让学生沉浸在钢琴曲美好的氛围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教师范读,为同学正音)

2、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思考:《月光曲》是如何谱成的?

明确: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两首曲子,第二首是在贝多芬有感于盲姑娘是自己的知音的情况下,即兴创作的,遂成《月光曲》。

3、播放《月光曲》,让学生结合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明确: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由谈感受。

(三)以句带篇,深入研读

1、赏析重点句子

(1)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明确:这段文字是语言描写,用兄妹之间的对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兄妹俩相依为命的真情,同时,也表现了妹妹的善解人意以及对音乐的热爱,为后文写贝多芬两次为她弹奏奠定了基础。

(2)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动地说:“谈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谈一首吧。”

明确:体现了盲姑娘不光爱音乐,更能够懂音乐,并且懂得贝多芬的音乐,使得贝多芬引之为知音,因此而创作了《月光曲》。

2、学生分组讨论:贝多芬为什么会谱成《月光曲》,他是以何种心情创作的这首曲子?

明确:曲为心声,贝多芬在弹奏月光曲的时候,他的内心一定也是不平静的。面对着眼前穷苦的兄妹俩,面对着自己真正的知音,贝多芬同情之中又有感动,更有得见知音的感慨与激动。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各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时,内心是怎么想的,他会对兄妹两个说些什么?

提示: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五)小结作业

1、读完本课对你有什么启发?

明确:我们要向贝多芬学习,关爱别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查找并欣赏贝多芬其他作品,向同学们介绍。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并理解“蜡烛、茅屋、清幽、盲姑娘、琴键”等词语

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质疑理解、感情朗读、想像写话的语言实践过程中体会贝多芬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了解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3、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体会音乐艺术的魅力

教学过程:

【预习】(课前)

1、自学生字新词,争取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听写词语,自由说话,引出问题

1、学生听写词语:蜡烛、茅屋等

2、学生自由说话:选用刚才听写的词语根据课文内容说一段话,教师随机点评

3、教师引出问题: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不朽名曲《月光曲》?

二、进入问题,自主感悟,感情诵读

语段一: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1、贝多芬听到哪一句话起就心动了?(感情朗读)

2、贝多芬从这一句话中听出了什么?

(1)盲姑娘家境贫穷(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家境贫穷?)

(2)盲姑娘热爱音乐(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盲姑娘热爱音乐?)

(3)师:姑娘虽然双目失明,但她依然热爱着生活,姑娘虽然家境贫困,但是她并不放弃

对艺术的向往与追求贝多芬的心被触动了

3、贝多芬从兄妹俩的整段对话中还听出了什么?

(1)妹妹的懂事、兄妹俩之间的相互关怀与体谅等(感情朗读)

(2)师:盲姑娘这么贫穷,但是这么热爱音乐,又这么懂事,他的心被深深感动了,所以走进茅屋

语段二: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学生质疑

预设问题一:盲姑娘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知道她是贝多芬?

预设问题二:贝多芬为什么不回答?

预设问题三:贝多芬弹一首曲子已经满足了盲姑娘的心愿,他为什么还要再弹一首曲子?

预设问题四:贝多芬为什么称盲姑娘为“您”?

2、梳理问题

3、解决问题(感情朗读)

三、入情入景,想象写话,欣赏音乐

1、师生共读“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段落,感悟交流

语段: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按起了琴键

2、重新回到问题:贝多芬此时此刻会想些什么?

3、进一步了解贝多芬,联系上文,想像写话,体会贝多芬内心情感

课外资源:我为什么要作曲,因为我有很多想法要释放出来——贝多芬

4、欣赏《月光曲》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