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古今名著>美文摘抄>好文>

读了又读,根本停不下来作文

学问乐 人气:9.86K

那本你最喜欢的书,你反复读过多少遍?

读了又读,根本停不下来作文

正像父母会从挫折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孩子们也会沉浸在反复阅读同一个故事的乐趣之中。但是对现在的人来说,这种乐趣似乎已经不见了。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去阅读,有那么多的名著我们连翻都还没有翻过。这样看来,从书架上面取下—本被翻旧了的书,确实是一个不太合乎情理的嗜好。

然而,我还是发现,反复阅读同一本书的人在我们中间到处都有。对那些书迷来说,重读《指环王》是每年必做的事情。《了不起的盖茨比》《傲慢与偏见》以及《德伯家的苔丝》也被读者给予了超越其他书籍的高度评价。一个朋友告诉我,尽管他已经把简·奥斯汀的《爱玛》读了不下50 遍,但还是觉得这本书十分有趣。

英国女记者瑞贝卡·米德和剧作家萨曼莎·埃里斯用自己的经验证明,重读书籍都可以让人们获得最大的快乐。

米德说,她第一次读19 世纪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时只有17 岁,从那时起,每隔5 年她就要把这本书再读一遍。《米德尔马契》塑造了米德尔马契小镇中的约一百五十个人物,并将他们安排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因此通过阅读,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米德都能从书中的故事里找到共鸣。现在的她又有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她想把日常三作的方法也应用到这种个人爱好中去。她的目标,便是弄清楚阅读如何塑造了她的性格。她将这些写进了《通往米德尔马契之路》这本书中,这是一本充满着敏锐观察的好书,语言既随性诙谐,又发人深省。

埃里斯则在阅读《呼啸山庄》上花费了更多时间。她第一次读到艾米丽·勃朗特这种哥特式的浪漫主义时只有12 岁,此后每年都重新阅读一遍。这些年不断的阅读使她有灵感写出了自己的书——《怎样成为一个女主角》。事情起源于她和朋友的一次激烈讨论。哪一位女主角是最棒的?是简·爱,还是凯瑟琳·恩肖?在讨论中,埃里斯突然意识到,她一生都在梦想着成为凯瑟琳那样的人,而简·爱则是她无法企及的人生楷模。

米德和埃里斯的经验证明,真正的好书不仅经得起重复阅读的考验,并且每次都能给我们新的启发。但,到底是什么推动着我们读了又读?

对很多人来说,这是一种慰藉。当我们渐渐习惯于不断变化着的世界时,睡前阅读带来的熟悉感就成为了某种我们都想要抓住的东西。大家都无法抗拒这种感觉。引用已年逾七旬的老作家拉里·麦克默特里的话来说就是:“如果我曾经是为了探险在阅读,那么现在就是为了安全感而阅读。能够回到没有改变过的世界是多么的美好啊!”

除此之外,当我们反复阅读同本书时,我们对它的理解也在发生变化。比如曾经的我们为奋斗者欢呼雀跃,但慢慢就演变成了更加欣赏那些有着沉着宽厚个性的主角。而且,多年之后,我们能够通过阅读以前的书籍,找到曾经的自己——如果你看书时会在书上标注读书心得的话。但是即使没有标注,这些书籍还是能把我们带回某个时间或地点,并让我们回忆起当时的自己是怎样的人。因为我们不仅被生活经验所改变,也被曾经阅读过的.书以及它们留给我们的感悟所塑造。

与电影导演或者音乐家相比,作家更能唤起我们的想象力,用文字为我们展现全新的世界。一本书可以将作家与读者联系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魔力,我们才必须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文学这种“旧时的乐趣”会花费我们更多的时间,但阅读所带来的乐趣却让我们读了又读,根本停不下来。

编辑提点郑文龙

读书如阅世,于小说则更典型。犹如“交叉小径的花园”,一部部涵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中国旧小说与倾向于个性化叙事、彰显异域文化的现代小说、外国小说不啻一个个异次元世界的入口,等待读者以独一无二的身份反复游历其间。无论是全知叙事还是限知叙事,读者以个人角度、视域无法尽知一个作品的意义、内蕴层面,况复读者个人的经验、知觉又随着阅历而变化发展,因而读者在阅读中的“再创作”可谓有始无终、常读常新。大而言之,每个时代对于同一文学作品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层面、时代限制。由此,经典及其阅读便成为薪火相传的精神传承与文化创造。一个充满丰富多彩、无限可能的平行世界,这便是阅读带给我们的身心体验与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