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古今名著>美文摘抄>随笔>

星巴克推出中国茶随笔

学问乐 人气:1.86W

到星巴克点一杯咖啡,几个朋友聚在一起悠闲地聊聊天,这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的休闲聚会方式。在外企工作的一位朋友,甚至还喜欢把熟悉不熟悉的客户都往星巴克带,因为他觉得在那样放松的氛围下谈工作,显得不那么拘谨,沟通起来效果会比较好。

星巴克推出中国茶随笔

最近,这位朋友发现,一直专注于推广咖啡文化的星巴克,饮料单上居然增添了好几款传统的中国茶,服务员也会殷勤地向客人介绍白牡丹、碧螺春、东方美人乌龙茶等新品茶。“上午喝咖啡,下午喝茶!”星巴克打出这样的广告,似乎是在“迎合”中国人爱饮茶的消费习惯。朋友说,这下爱喝茶的客户,他也能请到星巴克谈生意了。

很多人都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一句名言: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不在咖啡馆,就在去咖啡馆的路上。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星巴克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咖啡,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深得部分年轻人喜欢,也使得星巴克在国内快速扩张。目前,中国市场的星巴克门店已经远远超过300家,若以门店数量衡量,中国已经成为星巴克继加拿大、日本和英国之后的第四大海外市场。

但中国市场的潜力还远远没有充分挖掘。星巴克宣称,他们要实现两个目标:一个是通过提供新型的非正式聚会场所,引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另一个是在星巴克产品中融入中国的口味和文化,并推向全球其他市场。在主流饮品中推出传统的中国茶,正是星巴克向着这两个目标努力的一种尝试。

这几年,国际大品牌主动适应中国市场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现象并不少见。比如,我们已经不奇怪在肯德基能买到粥、油条和烧饼了,而最近,肯德基又宣布将推出“培根蘑菇鸡肉饭”和“巧手麻婆鸡肉饭”两款米饭类产品,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中式快餐了。以比萨为招牌的必胜客,也把海鲜饭、香肠饭、鸡肉饭等中式产品收进了菜单。

跨国公司主动“迎合”本地消费者,看起来是一种“本土化”,实际上其动机无非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在这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中,星巴克同样经历了痛苦的重组过程,它关闭了数百家门店、解雇了数千名员工,并通过减少供应商和无谓开支削减了近6亿美元的成本。由于美国餐馆业萎靡不振,为实现收入增长,星巴克正在把目光放在海外消费者、尤其是中国消费者身上。因此,大张旗鼓推出中国茶的举动,并不奇怪。

按照我们的标准,星巴克、肯德基、必胜客等都算得上是餐饮业著名的老品牌了。这些老品牌在市场和利润面前似乎没有什么“架子”,“随随便便”就能推出一种新产品来“迎合”消费者。反观国内的.一些老品牌,尽管已经多年经营不善、度日艰难,但仍然端着“架子”一味强调坚持自己的所谓特色,主打产品几十年不变,甚至连包装等服务细节也难得改进。难怪这些老品牌会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其实,星巴克推出中国茶,只是在产品上进行了创新,增添了一个可能的利润增长点而已,其品牌文化的核心———通过提供轻松、温馨的氛围倡导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茶能否成为星巴克新的利润增长点还未可知,但其面对市场不断创新的勇气与策略,无疑值得我们的企业学习。

当然,每一个品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都必须在坚守、传承与创新之间做出选择。坚守什么,传承什么,怎么创新,搞明白了这些,品牌才能永葆活力,才能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面前永不落伍。这可能是星巴克推出中国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