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古今名著>名著阅读>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写作背景

学问乐 人气:1.24W

《水调歌头》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宋神宗熙宁九年,苏轼被贬于密州。苏轼在于胞弟分别多年之后,不得相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水调歌头写作背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写作背景1

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很明显,这首词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一方面,说明作者怀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当时虽已41岁,并且身处远离京都的密州,政治上很不得意,但他对现实、对理想仍充满了信心;另方面,由于政治失意,理想不能实现,才能不得施展,因而对现实产生一种强烈的不满,滋长了消极避世的思想感情。不过,贯穿始终的却是词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翻译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爱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注释

1、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2、旦:至早晨;到清晨。

3、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去:回到天上去。

7、(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胜(shèng):经受不住。胜(旧读shēng ):承担、承受。

9、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哪里比得上。

11、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绮户:彩绘雕花的门户。

12、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水调歌头写作背景2

水调歌头创作背景:公元1076年的中秋,苏轼此时和自己的胞弟阔别七年有余,到了中秋节便愈发思念亲人,再加上苏轼仕途的不顺,词人面对天空的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非常有浪漫色彩的,容易启发人们的各种联想。一轮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 一轮满月,可联想到幸福美满的团圆生活。前半部分写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后面写的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单纯用白描,人月双及。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明月当空、亲人相隔、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苏轼一生,都是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非常“龆龀好道”,到了中年以后,又表示过"皈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 矛盾当中的。

苏轼在整首词中把内心的情感寄托在月亮上,这是《水调歌头》这首词浓厚的审美意境的重心所在。表面上看,苏轼通过展现明月当空的情境来抒发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是,这首词所蕴含的情感并非只局限于亲情,而是有更深层的含义。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巧妙,以意境清新如画,非常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较高评价。

上阕将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和美丽的神话传说融为一体,写作者进退出处的矛盾心理,而借明月自喻清高孤傲之意;下阕则借圆月衬托亲人离别,以千里共明月的祝愿表达普遍的人生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