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古今名著>名著阅读>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

学问乐 人气:2.1W

在各领域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集锦15篇)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以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庄子>故事两则》)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 (2)欲代子相( )

(3)故不为苟得也( ) (4)于是鸱得腐鼠(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3分)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小题3】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将惠子比作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鸱”,把“腐鼠”比作 ,巧借鸩鶵的故事辛辣地讥讽了惠子。(2分)

【小题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孟子《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也体现了这种追求。(2分)

【小题5】《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三篇文章中孟子的思想主张与《<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庄子的思想主张有很大不同。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孟子与庄子思想主张的不同点。你赞同哪种思想主张?简谈你的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同“避”,逃避 做国相 苟且 在这时(2分)

【小题1】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3分)

【小题1】志向高洁 ; 功名利禄(2分)

【小题1】舍生取义(2分)

【小题1】孟子积极入世;庄子消极避世。

答到“积极”、“消极”或“入世”、“避世”的意思,均可得满分;

答到孟子“重义轻生”,庄子“不贪图富贵,幽默风趣”等也可给满分。

解析【小题1】解释词语注意通假字和古今异义字。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的意思注意字字落实,连词成句的原则。注意关键字:子:对人的敬称,你。欲:想要。以:用。(3分)

【小题1】对话外之音的考查,“ 的鸩鶵”实际是“——的庄子”可以联系人物性格特点。(2分)

【小题1】考查运用原文回答问题,也考查对主旨的理解。(2分)

【小题1】没有固定答案,注意抓主要观点,庄子:消极。孟子:积极。谈理由要充分且言之有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2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孟子曰:“……丈夫①之冠②也,父命③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④!’以顺为正者,妾妇⑤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⑥,立天下之正位⑦,行天下之大道⑧;得志与民由⑨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丈夫:成年男子。②冠:古时男子二十岁称作成年,要举行加冠礼。③命:教导。④夫子:丈夫。⑤妾妇:妇女,这里“妾”“妇”连用。⑥广居:宽大的房子,孟子用来比喻“仁”。⑦正位:正确的位置,孟子比喻“礼”。⑧大道:大路,孟子用来比喻“义”。⑨由:遵循大道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意思。

(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_____________

(3)往之女家_________________

(4)以顺为正者,妾归之道也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两文中,孟子各阐述了怎样的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孟子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已演变成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后世产生了良好影响,古今许多仁人志士和革命者把它奉为行为准则。请你举出两位仁人志士或革命者及其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得:通“德”,感激(或恩德、恩惠)

(2)已:停止

(3)之:到……去

(4)顺:顺从

2.(1)万钟的俸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仪就接受了它,万钟的俸禄对我们有什么益处呢!

(2)富贵不能惑乱我的心,贫贱不能改变我的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不要求与原文完全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或任何情况下人都不能“失去本心”)。

乙文:大丈夫应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要坚守仁、义、礼(或人要坚守仁、义、礼)(意思对即可)

4.示例: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毅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答案不唯一)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3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1.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奉:俸禄

B.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加:益处,好处

D.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2.下面对文段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段开头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以“舍鱼而取熊掌”比喻“舍生取义”,引出中心论点,自然贴切。

B.孟子认为,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同时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

C.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文段的主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抗元兵败被俘,宁死不屈,也正是这种精神的写照。

D.在孟子看来,不仅贤人,就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有舍生取义之心,在生死考验的关键时刻,都会做出合乎义的选择。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1)(有人见了)高位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

(2)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意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4

《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呼尔而与之 翻译:

【小题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分)

答案

【小题1】(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 (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小题1】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小题1】(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5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注释]①廪(lǐn)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说(shuì):游说。④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⑤丘:孔子,名“丘”。⑥趣:催促。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同“辨”,辨别)

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乏:贫苦,缺乏)

C.孔子辞不受 (辞:推辞)

D.入谓弟子曰 (谓:认为)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行道之人弗受 录毕,走送之

B.万钟于我何加焉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太医以王命聚之

D.辞而行 思而不学则怠

12.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事例,通过以前和现在“万钟”的态度对比,论证了不能失去“本心”。

B.【甲】文中的“本心”是指一个人本来就有的羞恶之心,就是“义”,也就是“善”的本性。

C.【乙】文中孔子不肯接受景公赏赐给他的供养之地,是因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D.【乙】文中的齐景公是一个尊重知识分子,并了解其内心需求的古代开明君主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答案:

10.D(谓:告诉,对……说)

11.B(介词,对,对于)

12.D(却不了解知识分子的内心需求)

13.(1)原先为了义宁愿牺牲(失去)自己的生命也不接受,现在却为了妻妾的侍奉二接受了。(“乡”“受”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2)我听说君子按照功劳的大小来接受俸禄。(“闻”“当”翻译正确个1分,大意1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6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对加点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故患有所不辟(躲避)也B.所欲有甚(非常)于生者C.乞人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也D.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生而取义 任重而道远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指出翻译有误的一项( )A.呼尔而与之:没有礼貌地吆喝着你给你吃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C.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D.贤者能勿丧耳:(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4、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D.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辟。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解析试题分析:

1、B.所欲有甚(超过)于生者。

2、A、代词 助词。B、表并列 表顺承。C、两个都是“做”的意思。D、代词 无意义。经分析,应该选C项。

3、B.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4、C.第二段主要用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这一观点。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7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 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下面各句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故患有所不辟也

B.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是亦不可已乎?

2、下面句子翻译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 是亦不可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译文:这也不是可以的吗?这就叫做失去了他的天良。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译文: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 乡为身死而不受。译文: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D. 贤者能勿丧耳。译文:(只不过)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3、选出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而取义的道理。

C.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获而丧失本心。

D.文中运用了不少排比和对偶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富于文采和气势。

参考答案:

1、D

2、A

3、A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PJ,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出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 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我们还学过他的文章《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一箪食( ) (2)一豆羹( ) (3)蹴( ) (4)不屑( )

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身死而不受: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故患有所不辟也:

4.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因得遍观群书。

6.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

7.理解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头以“鱼”和“熊掌”为喻。巧妙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请写出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古诗词中有关“舍生取义”的诗句并写明作者。(至少两句)

9.写出有关“义”字的成语三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孟子告子上》孟子战国儒《得到 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1) dān (2)gēng (3)cù (4)xiè

3.(1)“乡”通 “向”,从前。 (2)“与”通“欤”,语气词,无义。“得” 通“德”,恩惠,此作感激。 (3)“辩”通“辨”,辨别。 (4)“辟”通“避”,躲避。

4.B

5.B C

6.(1)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生命而 选取正义了。

(2)假使人们追求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宝贵的,那么一切能够用来逃避祸患的手段,有哪一种不能采用呢?

7.(1)“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2)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夏明翰)

9.义不容辞;义愤填膺;义无反顾;义正词严。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9

阅读《鱼我所欲也》中的片段,回答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贫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1)一箪食,一豆羹( ) (2)蹴尔而与之( )

2.对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B.行道之人弗受(的)

C.是亦不可以已乎(停止,放弃)

D.乡为身死而不受(同乡)

3.将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上面选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一箪食,一豆羹在关乎生死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B.人不能为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C.万钟在合乎礼义的情况下可以接受。

D.人不能为了高官厚禄失去善的本性。

参考答案:

1.(1)gēng (2)cù

2.D

3.一碗饭,一盆汤,得到它就能生存,得不到它就不能活。

4.C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0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诗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④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⑤,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索:索要;索取。④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⑤捄:同“救”

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所欲有甚于生者 ⑵故患有所不辟也

7.“事”在古汉语中的解释有:①官职,职务②侍奉③从事④事情。在乙文的 “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一句的加点词“事“的意思是______(只填序号)(2分)

8.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故不为苟得也 ⑵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9.请你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文天祥的哪些表现能够阐明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3分)

6.(1)比 (2)通“避”,躲避。7.②

8.⑴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⑵弘范于是用接待客人的礼节来接待他。

9.要点:文天祥被俘后,不受威胁,坚决不向弘范行跪拜礼;写诗明志(拒绝弘范让其招降张世杰的要求);国家灭亡后,不受利诱,坚决不为偷生而事二主。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1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孟子是______时期思想家,他是继孔子之后_____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世人把孔子和他并称为“孔孟”。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①故患有所不( )

使人之所欲( )

万钟则不辨礼义( )

为身死而不受( )

3.从本文提炼出的一个成语是什么?它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这句话隐含作者什么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取义成仁,舍生取义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这种观点影响深远,一脉相承,请你举例说明并简要评价具有这种伟大精神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 儒

2.①通“避”,躲避。

②如果,假使

③指优厚的俸禄

④通“向”,原先,从前。

3.舍生取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4.反面论证。人一旦将爱惜生命和恐惧死亡发展到极端,那么在生命受到考验的时候,人的行为就会失去准则,做出让人不齿的事情来,最终,价值和尊严丧失殆尽,具有警醒人心的作用。

5.如“闻一多”“谭嗣同”“文天祥”等,评价扣住人物行为来谈,切忌空泛。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2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者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本文是______(朝代)时期______(人名)的作品。

2.在文中横线上依据课文写出课文原句。

3.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

使 人 之 所 恶 莫 甚 于 死 者

4.解释划线的词。

二者不可得兼( )

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 )( )

故患有所不避也( )(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由是则生( )( )

妻妾之奉( )

一豆羹( )

呼尔而与之( )

蹴尔而与之(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

向为身死而不受( )

是亦不可以已乎( )( )

此之谓失其本心( )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把文中与“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一致的语句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看来,在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要挺身而出?(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中最能体现“人之初,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①本文的论述观点前先写“鱼”与“熊掌”,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观点?批判了怎样的做法?文中三个段落各自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本文多次使用对比手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你认为“本心”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至少答两点)请举一例证明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当今社会,文章所倡导的观点还值得提倡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这句话中,“所欲”和“所恶”分别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 孟子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同时得到;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厌恶;祸患;躲避;如果,假使;由于这个原因;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侍奉;汤;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踩踏食物的样子;优厚的俸禄;增加,这里指带来好处;感激;从前;这;停止;天性,天良

5.①生命也是我所想要的,但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

②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使它不致丧失罢了。

③不管是否符合礼与义就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万钟俸禄对我有什么增益呢!

④从前为了道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却为了让所有穷困贫苦的人感激的恩德而接受了它。

⑤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我就会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⑥如果呼喝着给他吃,过路饥民都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轻视它。

⑦死亡也是我所厌恶的,但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不躲避。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7.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9.①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说明在人生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我们应以义为重,为了维护它,要不惜做到舍生取义。

②舍生取义见利忘义一段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二段用了举例论证,三段用了对比论证

10.如:将鱼与熊掌、生与义做对比,突出自己舍鱼而取熊掌、舍生而取义的价值观。

11.本心:天性,天良。(举例略)

12.值得提倡。原因略。(言之有理即可)

13.符合“义”的事物;违背“义”的事物。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3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问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①

万钟则不辨②礼义而受之。③万钟于我何加焉?④为宫室之美、⑤妻妾之奉、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⑦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⑧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②有教材为“辩”。③有教材为逗号。④有教材为叹号。⑤有教材为逗号。⑥有教材为逗号。⑦有教材为“乡”。⑧有教材为冒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蹴:____________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及,到践踏(用脚踢;踢)(2)停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放弃;止)

2.轻蔑地呼喝着给他吃(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吆喝着给他)。

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意对即可)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4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如果)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 ?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争论)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选自《墨子·贵义》)

23.请指出甲文中的一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通 意义

24.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断子之手足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或以钱币乞之

C.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诲汝知之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投诸渤海之尾

25.翻译两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26.甲乙两文共同特点是都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乙文用“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论证了 的观点,甲文则用 论证了 的观点。(3分)

27.甲文用“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阐述了对“义”的认识,这与乙文中表达的观点是相同的。请你指出甲乙两文中“义”的内涵,并简述今天我们是否还有坚持这种“义”的必要。(3分)

答案:

23.“辟”同“避”,“躲避”的意思。(2分) 24.A(3分)

25.(1)不只是贤明的人,才有这种思想。(2分)[来源:]

(2)给你天下但要你死,你干这件事吗?(2分)

26.万事莫贵于义(1分),舍鱼而取熊掌(1分),舍生而取义(1分)

27.正义(或是“有利于人民和国家的大义”)。(1分)。有必要。任何时候,我们都要坚持人民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2分)

《鱼我所欲也》阅读答案15

《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下面题目。(14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1】指出文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分)

通 解释

【小题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小题3】根据文段内容填空。(4分)

⑴选段中,作者将 比作鱼,将 比作熊掌,提出了他的主张: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

⑵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与文段中的“ ”这个词含义相同。

【小题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4分)

(1)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小题5】孟子认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举出你所了解的一位“贤者”,并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2分)

答案

【小题1】“辟”通“避” 躲避

【小题1】(2分)( C )

【小题1】(4分)(1) 生 义 舍生取义 (2) 贤者

【小题1】(4分)①由此可见,采用某种手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②不仅仅是贤者有这种秉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小题1】(2分)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解析【小题1】考查对通假字的了解。“辟”通“避” 躲避

【小题1】考查一词多意。

A.屋舍俨然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舍读音不同解释也不同,解释分别为:房舍、舍弃。

B.故患有所不辟也 且人患志之不立 患分别解释为:灾祸、害怕。

C.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进亦忧,退亦忧 是都翻译成“这”。

D同舍生皆被绮绣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生分别解释为:学生、活。

【小题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即运用文本信息解决问题。

联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得到答案。

⑵细读“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以概括为:贤者或贤士。

【小题1】翻译句子注意关键字解释准确,字字落实,连词成句。

(1) 翻译时注意通假字“辟”躲避。

(2) 翻译注意:丧:丧失

【小题1】答案不唯一,注意举出了解的 “贤者”还要写出他的一句表明其气节的名句。所以不能举有气节没留下名句的人。可以写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