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话题作文>事件作文>课堂作文>

【实用】课堂作文合集七篇

学问乐 人气:6.1K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堂作文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课堂作文合集七篇

课堂作文 篇1

语文课上,吴老师讲了一个笑话,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来。

这时,不知哪个调皮鬼说了句:”你们听,陈凯奇笑起来多像老母鸡下蛋呀,‘咯咯咯’的!“马上又有人接下去说:”龙祥益笑起来像‘嘎嘎’叫的唐老鸭!“这下可不得了啦,教室里到处是笑声,有的小朋友笑得流出了眼泪,有的小朋友笑得捂着肚子”哎哟哎哟“地叫,还有的小朋友笑得直用小拳头敲桌子……我正笑得起劲,忽然想起自己那两颗有名的大门牙,赶紧用手捂住了嘴巴,怕被同学们发现了,更怕他们说我的门牙大得像两块小瓷砖!

课堂作文 篇2

“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教室里书声琅琅,同学们在自习课上专心地朗读新学的古诗。

“啊”不知谁尖叫一声,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原来,三只金龟子飞进了教室,还发出一阵“嗡嗡”声。“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不就是几只金龟子嘛。”班里最大胆的王奕刚边说边走出座位,跟着金龟子跑来跑去。这下教室变得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跟随王奕刚去捉金龟子,甚至跳到了课桌上;有的用书本遮住自己的脸,生怕被金龟子偷袭。

这时,一直没吭声的班长发话了:“请同学们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不要大声喧哗。金龟子不是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于是,同学们乖乖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继续朗读古诗。可是,一只金龟子不知是不喜欢我们读的古诗,还是受不了我们读书的“噪音”,在教室的天花板上绕了几圈后,突然一个后空翻,像颗炮弹似的俯冲下来,与一个同学的鼻子来了个亲密接触。“哎哟!”那个同学叫了一声,几分钟后,他的鼻头变得又红又肿,就像马戏团小丑的鼻子。班长见状,也慌了神,急忙拉着挂彩的同学去了医务室。也许知道自己犯了错,三只金龟子趁乱悄悄地从教室溜走了。

从那以后,一见到金龟子,我就情不自禁往后躲,生怕自己变成红鼻子小丑。

课堂作文 篇3

一直相信一句话--生活是最好的课堂,世间万物都是我们的老师。相信生活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相信它能丰富我的阅历,相信它能教会我很多很多……

就在不久前,生活又给我上了一节精彩的课。

就在学校旁,我经常能看到一位怀抱土琵琶的老人,他拨动着琴弦,弹出悦耳的琴声,明快、清澈的音符能净化人的心灵。只可惜,这动听的天籁,时常被耳边传来的汽车喇叭尖锐的呐喊和商店里循环播放的劲爆音乐所淹没。

同街上行色匆匆的路人们一样,我也很少仔细留意这位弹琴的老人,只是偶尔在他前方的铜碗里投下几枚硬币。

直到有一天,我经历了一件令我终身难忘的事。

还是同一条街,还是行色匆匆的路人,还是老人的琴声交汇着人群的噪杂,当我将要走到老人身旁时,一位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就伫立在老人面前,什么都不说,只是聆听。我也好奇的站在离他们几米的地方,看着。不知过了几分钟,一曲终了,中年人竟鼓起掌来,双眼注视着老人,面带微笑,说了一句:真好!接着,蹲下,往铜碗里放了一枚硬币,缓缓离去了。

我站在原地,愣了好一会,终于才回过神来。眼前却定格着刚刚的画面:老人弹着琴,男人仔细聆听,虽然男人身着价值不菲的西装,夹着公文包,老人衣衫褴褛,面容疲惫,但太阳金色的余晖一视同仁地洒在他们身上。

男人令我感动。他的做法诠释了什么叫做尊重--在他人的琴声里停留几分钟,给一位弹琴的老人应有的尊重与平等,我想,这无论比给老人多少钱,更让老人快乐与欣慰吧!

我再次看老人时,发现他的头,已经骄傲的昂起来了……

感谢生活,给我上了如此真切、精彩的一节课。

课堂作文 篇4

今天下午,我们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兴致勃勃地与老师讨论着试卷题目。

我们交流得很顺利,没有什么异议,也没遇到“拦路虎”。有些要费脑细胞的题,也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把它一一拿下。因此,课堂气氛很活跃,大家都很放得开,一有看法便会争先发表出来。

我们一路过关斩将,将“敌人”杀得片甲不留、满地找牙,不一会儿,便到了古诗积累的题目。按理说,不应该有什么难度,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和现在的交流。第二小题要求写出描写“春、夏、秋、冬”各个季节景色的诗句。大家交流得很起劲儿,常常是托着腮帮子思考十几秒,眼睛突然一放光,便会立刻把手举得高高的!当然了,答案也五花八门,充分显示出大家平时积累的功夫。几分钟过后,当大家都张口结舌说不上来时,王江朴一听老师的点拨,立刻把握笔的手高高举过头顶。大家的目光全被他吸引过来了。只见他站起来,满脸自豪,得意洋洋地说:“白雨跳珠乱入船!”“啊?哈哈哈……!”同学们一听,立即张开嘴,哈哈大笑起来!哦,原来,王江朴可能是饿了,把前半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给吃掉了,呵呵!王江朴发现错了后,满脸慌张地赶忙说:“啊……啊……黑……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话音刚落,他便慌忙坐下,在大家的笑声中,羞得满脸通红。他把脸深深地埋在书中,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此时,估计他正在心里埋怨自己怎么一时粗心,说错了呢!笑声慢慢地弱了,大家又都把心收回来了,重新回到课堂中。

这课堂上的小插曲真有趣,让大家在40分钟里多了一些欢笑!

课堂作文 篇5

一、提出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写身边的一个人》,请看大屏幕中的“作文要求”。

(课件出示要求: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生齐读作文要求)

师:这个作文题目,罗老师前几天已经让你们看了。之所以提前告诉大家,是想让大家思考一下,你身边这么多人,你准备写谁,你为什么要写他,你准备抓住他的哪些品质去写。 目的明确了之后,就利用课余时间去收集这个人的具体事例, 并且作进一步的观察、了解,不知大家准备好了没有?(生答准 备好了)让我们交流一下。

二、写前交流。

生:我想写的是小区里一个小卖部的阿姨。小卖部的物品 物美价廉,她人又和气,人们都喜欢到她那儿买东西。更难能 可贵的是,她是个热心肠的人。在她的店前立着一块小黑板, 上面写着一周的天气情况和一些关于健康的小知识,旁边还 有一个打气筒,方便了来来往往的居民。

师:这个人真值得写,你选得非常准。一般的店主待人和 气就已经很不错了,而她还在店前挂了一个便民小黑板,放一 个打气筒。说得不错,请坐。谁还说?

生:我要写的是我家邻居。他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他会解 决很多计算机难题。我的计算机有了问题,他一会儿就搞定了。

师:你抓住了他的一个特点——电脑高手,不错。

生:我写的是对门邻居魏叔叔,有一次我家电脑坏了,精 通电脑技术的`他得知后,急忙赶到我家,几下就修好了。

师:哦,也是个电脑高手。与刚才那位同学说的电脑高手有什么不同吗?说具体点。

生:为了把魏叔叔写好,我采访了他的爱人何阿姨。(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何阿姨说魏叔叔很爱看书,一有空就钻到书堆里。我又采访了魏叔叔的女儿,女儿说爸爸很幽默,家里发生什么争吵,他总以幽默的语言来化解。这几天,我经常到魏叔叔家去串门,留心观察他,并把他写进了日记。我对写好魏叔叔更有信心了。(师带头鼓掌)

师:真聪明,不但直接观察魏叔叔,还懂得去采访魏叔叔的家人,这是了解一个人的好方法。而且她还把这些都记在了日记里。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历代的文人、墨客,都有这样的好习惯,把平时积累的东西,及时记录下来。谁再来交流一下? .

生:我要写的是表妹小慧,她做事有耐心,心灵手巧。围绕这两个特点,我收集、选择了两件事来写。一件事是她和朋友一起堆沙石,只有她一人坚持到底,堆出了完整的城堡;第二件事是她会用毛毛草编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还向她请教过呢。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从刚才大家的交流当中,我听出来了,同学们能够选择身边不同的人来写,有写邻居的,有写小表妹的,还有……

生:自己身边熟悉的人。

三、指导写法。

师:说得真好。这一点,你们做得真棒。大家通过课前的观察、采访,都能围绕人物的品质、特点(板书:品质、特点),收集到了一些具体真实(板书:具体、真实)的事例,这样我们的文章就有内容可写了,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更丰满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如何来把人物写鲜活这个问题。回忆一下,平常写人,一般都抓住他的哪些方面来写?

众生: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教师板书这些词语)

师:你们的积累真丰富。这么多的方法。我们该怎么用呢?是不是不管什么文章,这些方法一股脑儿都用上,还是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细致的描写?

生:要选准方法。

师:对了,我们要选准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板书:选准方法、细致描写)刚才有个同学说他要写一位叔叔,这个叔叔非常幽默,那你准备抓住什么来表现他的幽默?

生:我准备抓住他平时的语言、动作来写他的幽默。

师:对,要抓住语言、动作,还有神态。也就是说,写文章用什么方法,要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更要根据人物的特点来选准方法。通过刚才的交流,我觉得大家选准方法不成问题,更重要的是选准方法之后的细致描写。只有二者合二为一,写出的人物才可能是鲜活、生动的。

四、师生表演。

师:纸上得来终觉浅。这样吧,我们来表演一个节目,来感受、体会一下,好不好?(生答“好”)罗老师前一段时间在上海学习了半年多,半年多没有见家人和自己的孩子,心中真是很想念他们。“五一”到了,我的女儿坐着火车到上海来看我,还要玩几天。谁来和我配合一下,演演我的女儿?

众生:我、我、我…… 师:就你吧,漂亮的大眼睛,和我女儿一样。

(一女生到台上来,和教师一道表演。)

师:好,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女儿。我这个女儿从小是跟她姥姥长大的,在家是娇生惯养的。我心里着急呀,孩子不能这样娇惯呀!我打电话对家里人说:现在她也长大了,这回来上海,让她一个人坐火车来,谁都不能拦着。这天,我早早地来到火车站,等那趟火车。(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左等右等火车都不来,火车晚点了,晚了一个多小时了。罗老师这时候多么焦急呀。火车终于来了。看着黑压压的人流往外涌,我是急切地寻找。后来,我终于找到了我女儿,我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我们俩就来表演一下这个情节,好不好?(上台的女生说:好。)

师:我们俩不是专业演员,我们起到的作用就是抛砖引玉,你们大家要看我们表现的人物有什么样的特点,然后要选准方法,在仔细的观察之后,进行细致描写。

(表演开始。师、生各站一边。教师急切地上台。)

师:(一边看表、跺脚,一边说)唉呀,这怎么搞的,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这火车怎么还不来?唉,真是急死人了。(不停地看表,用手指点手表)唉,你看看,你看看!(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这火车不会在路上出什么事吧?唉呀,我的孩子还小呢,这要是……唉呀。(突然向远处看)火车来了!(手搭凉棚)这么多人,陈陈,我的陈陈在哪儿呀?

(学生上场,手搭凉棚,作四处寻找状。)

师:(不停地往上跳,找人)我的陈陈在哪儿呀?(突然激动 起来,张开双臂向学生跑去)陈陈——陈陈—— 生:(也张开双臂向老师奔去)妈妈——

师:陈陈——

生:(师抱着生转了一圈)妈妈,我想死你了!

师:(摸着学生的头)长高了长高了,长得更漂亮了!(说着 又把学生抱在怀里)妈妈真想你呀!(生鼓掌)

师:好了,刚才的情节表现了母亲的什么?

生:表达了母亲对女儿的真挚的爱。

师:这就是母爱。通过这么一个情节,表现了母爱的炽 热。你准备选用什么方法来细致描写呢?准备抓住罗老师的什 么来写?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她是踮着脚尖,手挡 在头上,眼睁得大大的,向远处望,十分着急。

师:说得真好,观察得非常仔细。

生:我也准备抓住罗老师的动作来写,从她不停地看表、 走动、跺脚,可以看出她非常着急。

师:非常好。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在等火车时的语言来写。那时候她 不停地叹气,嘴里还说:“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怎么还不 来呀?”她非常担心女儿,怕她出什么事。

师:哦,罗老师当时把这话说出来了,其实这也是老师当 时的—— 生:心理活动。

师:很好!请继续。

生:我准备抓住罗老师刚见到女儿时的动作来写,她刚见 到女儿时紧紧拥抱着女儿,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爱。

师:罗老师毕竟不是专业演员,还不能细致地表现出一位 母亲对女儿的感情。同学们还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但是这个想 象要在合理、真实的基础之上。同学们应该借助于丰富的想象,把母亲这种焦急的心情,把母亲对孩子的爱,通过恰当的方法、细致描写,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五、合作口述。

师:这样吧,我们四人一组合作,把刚才看到的那一幕描述一下,好不好?(生答好)既然是合作,就有分工,可以一个人说动作、神态,也可以一个人说罗老师的语言,一个人说罗老师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有一个人总协调,看看他们说得是否细致生动。下面我们合作开始。(学生分组活动)

六、学生反馈。

师:我来给大家一个开头。“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只见罗老师……”

(教师指名一组到台前说,教师和那个表演的学生再到台前边听边演。)

生1:火车已经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眉头紧锁,她低头看了看表,焦急而忧郁地看着火车开来的方向。她跺着脚,在站台上走来走去。

生3:还小声嘟嚷着:……

生4:“唉呀,真急人,火车都晚点一个多小时了!”

生2:罗老师额头上早已渗出了汗珠,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生3:她心里还犯起嘀咕—— 生1:可千万不能出事,这可是她第一次出远门。

生3:“呜——”一声汽笛声传人罗老师的耳朵,火车终于进站了。黑压压的人群从火车里涌了出来。

生2:罗老师焦急地踮着脚,伸长了脖子,瞪大了双眼,努力寻找自己的女儿。

生3: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映入她的眼帘…… 师:这时候,你们再看看我的眼睛和面容……

生1:眼睛二亮。脸上挂满了笑容。 师:(边做动作边问)然后呢?

生2:挥舞着双臂大声喊道:…… 生4:“陈陈,陈陈,妈妈在这儿呢!”

生2:陈陈也看见了妈妈,她奔向罗老师。母女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罗老师抱着陈陈转了一圈。

生3:陈陈激动地说::“妈妈,我想死你了!”

生2:罗老师爱怜地拍着姑娘的头,亲切地说:“乖宝贝,妈妈也想死你了!快让妈妈看看长高了没有。”

生3:母女俩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之中。(全班掌声)

师:哎呀,说得真是太好了!没想到同学们想象力这么丰富,把老师一头冷汗都描述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已经融人到情景当中去了。谢谢大家,说明大家已经掌握了这种方法。(指着黑板上的板书说)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写人要围绕人物的品质和特点用具体的事例来写,以后我们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另外,我们要想写活人物,应该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需要,根据人物的特点,选准方法,进行细致描写,这样才能写出鲜活的人物。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点评:

一、在作文教学指导中要重视作文材料的准备。

《语文课程标准》有这样一段话: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不仅要具体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学生是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途径占有材料,培养学生收集材料的习惯。我觉得这节课比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罗老师在一周之前就布置孩子们收集材料,(本文摘自小学课堂网)当课堂上学生反馈这些材料的时候,老师还不断地给予指点,这些材料你是怎么得到的?我觉得,这正是课标里告诉我们的要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来收集作文材料。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收集材料是学生习作的基础,也是解决同学们没有内容可写的关键一环。

二、作文指导要目标明确,要有针对性。

罗老师的课,指导是有针对性的。这篇文章是写身边的一个人,没给中心,但圈定了选材的范围——“身边的”一个人。那么,针对这篇文章的要求,选材是重点。因此罗老师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材料、准备材料。另外,这篇作文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写具体,写出人物的特点,因此,罗老师做了后面那番表演和练习,这说明她是明白这节课指导的方向和指导的目标的。

但是,罗老师的指导,我觉得也有些小小的遗憾。这篇文章是给了范围,没给中心的。因此教材很明确,要求我们首先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其次才是抓住神态、语言、动作的描写来写出人物特点。这两个要求,第一位是选材问题。怎样选择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品质,应该作为这节课的指导重点。我看罗老师的教案设计这一点做得不错,可能今天上课又作了一些调整。我觉得,在这一点上,还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写小区的阿姨也好,写邻居魏叔叔也好,都要说出写人物的什么典型事例,来突出他们的什么品质。在选择材料的问题上,老师还应该再补一补,不要蜻蜓点水就过去了。再有,后边搞的这个细节描写的训练,如果作为一个细节描写的小片断练习是好的,但是,放在这节课,和写身边的一个人距离稍微远了一点。因为,你是要写身边的一个人,是要表现一个人物的优秀品质,而不是写妈妈去接孩子。而且“妈妈接孩子”这件事情和“写身边的一个人”,是有所不同的。当然,罗老师的用意是让孩子知道怎么写具体,怎么写心理活动,怎么写语言。怎么写行动,她的用意是好的。

我觉得不如改一改,比如,就写小区的那个阿姨,写她的热心肠,怎么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可以让孩子们展开来具体说一说,把这个阿姨长得什么样子,怎么看出她朴实、热心肠,她在售货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怎么表现出她的热心,具体展开说一说,这样更符合习作要求。所以我说,作文指导课目标要明确,针对性要强。

课堂作文 篇6

生命在延续,学习在继续,随着时间流逝,学习从一个死板儒雅的词变成了活泼和蔼的词,这一变化给了我们思维的大冲击

小学时,老师的金口玉言就是圣旨,我们所谓的学习就是原封不动地记下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思维仿佛被冻结了,但现在想想“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老师所讲的一定都是正确的么?不,至少我认为不一定!

而现在上了初三,我发现课堂上甚至可以没有老师,一张导学案就可以让我们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课。重点老师引导,难点互相讨论,至少语文、数学、历史可以这样。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此时不再是被动储藏知识的机器人,而是思维敏捷活跃的人。一张学案,几句引导,指点迷津,同学合作,难题化易。中学老师更注重的是教育我们怎么学习,而不是接受整理好的知识,比如说语文的预习和上课,小学“三部曲”是“查资料、标重点、背记。”中学“三部曲”则是“整理、合作、除疑。”相较之下,我更喜欢中学“三部曲”,原来的背记是纯粹的死记硬背,现在的背记则是理解性的背记,哪个更简单,当然是现在的方式更简单。老师的教学方法其实是“万变不离其宗。”而我们的学习过程却似乎更加艰辛,但一切都在得到结果时烟消云散。

课堂上我们更加“随意”,思维更加活跃,头脑更加清醒,或许这样会使你觉得老师不足以用“春蚕”、“蜡炬”来比喻,但这样掌握的知识也会在自己灵魂中烙下印记。我的课堂,由我选择重点、难点;由我支配自己的时间;由我自主进行学习;由我自由掌握知识,这样的课堂由我做主!若老师原来所讲知识是“0”的话,就更要我们自己亲手画上一个“1”,否则,“0”还是“0”,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所以我们不仅需要老师,更需要自己的主动学习主动思考。

随着时间沙漏里的沙子的流逝,老师的角色在不断变换,从死气沉沉书香弥漫的私塾到思维活跃头脑清醒的现代课堂,我只想在这巨大的变化中说一句“我的课堂我做主!”

课堂作文 篇7

曾经有位著名特级老师这样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我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备课,是个不断搜集资料,深入钻研的过程,也是一个漫长的积蓄过程。

积蓄能量,是为了有一天能振翅高飞。

每拿到一节新课,我都不急于动笔,而是先细读文本,用心思考,以空杯的心态看待教材。然后借助网络、杂志、书籍、大量的查阅资料,无限量地吸取相关资料的养份,把别人好的东西拿来,并适时融入自己的想法。与自己想法不谋和的,认真揣摩,看立意在哪里,区别在何处。

齐白石老人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名师名家的名课,非我们凡人所能模拟的,多次模拟失败的教训告诉我,真正备课的时候,在借鉴了自身认可的观点后,就要学会抛去拐杖,依靠自己的思考解读,上出属于自己的课。我们是要学会广纳百川,收集与吸取,更要学会独立行走。这是一种能力,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胆量。

在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开课的设计,如果一节课的开头搞好了,那么后面的环节就顺理成章了,在引课的过程中,为新课已经埋藏伏笔,直到蓦然回首,才知新课“已过万重山”,我们要力求 “踏雪无痕”的教学效果。

如果看得不远,考虑不周全,仅仅围绕一个知识点讲,是上不出来高度的。

被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于漪老师说得好:“经过三篇、五篇、八篇、十篇、几十篇、上百篇教材的独立钻研,我开始尝到了‘庖丁解牛’的滋味,拿到一篇文章,能看出来龙去脉、关键处、重点、作者的意图等。我总觉得别人分析教材写的资料,是别人潜心钻研所得,可以参考,开阔思路,但对于自己来说,总隔了一层,只有经过自己独立钻研所获得的体会才是真切的。拿自己的真切体会来指导学生学习,才可以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在自主备课方面,创造了中学数学教学神话的孙维刚老师更是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站在系统的高度上反复钻研琢磨教材,根据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梳理中学数学知识体系,提炼出解数学题的规律。孙维刚老师的做法我们未必都能学得来,但有一点毋庸置疑:只有精心自主备课、准确灵活驾驭教材,才能上出高水平的课。否则,仅靠教参或上网查来的现成东西“如法炮制”,就会出现东拼西凑的“大杂烩”,或是沦为名师、专家的传声筒,照著名师、专家的路子上课却上不出名师、专家上课的效果。慢慢地,我们就会迷失自我,今天学了这个,明天学了那个,别人的东西没学到精髓,自己的优势也没能坚持住。

“百度时代”提供了这么方便的现代信息高速公路,那么,我们怎样更好地用好网络进行自主备课呢?于漪老师提出的“一课三备法”可资借鉴:“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形成三案。”

于老师提出的“一备”就是自主备课,强调的是对教材的自主理解和独立钻研。“二备”就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一些大的教学网站,如人教社网站等都有很多教学资源,可以帮助教师在较短时间内搜索到有用的素材。借助这些资源和素材,我们可以带着自己的思考,用扬弃的态度看待搜索到的资料,通过研究,优化重组这些资料,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三备”强调的是经教学实践检验后的再次自主备课,这是对“二备”形成的教学预案的再次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有助于教学技能的有效提升,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在“百度时代”,让我们在自主备课的前提下用好网上资料,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在吸收别人精华的同时亮出自己的特色。

TAGS:课堂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