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公文文书>事务文书>工作总结>

教师课改总结范文(精选5篇)

学问乐 人气:2.64W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让我们来为自己写一份总结吧。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课改总结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课改总结范文(精选5篇)

教师课改总结1

数学课改实践,使我真正理解了数学的内在价值,只有转变教学观念,变革教学行为,正确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才能体验数学的价值;只有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才能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教学资源以学生的生活实践为基础,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才能使教育理念得以升华,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下面结合自身参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感受。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

首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参与合作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促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的发展”,使人人体验成功的喜悦,感悟学习数学的乐趣。

其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发现和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第四册在《折纸》一节的教学中,有这样的教学活动: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个图形来动手操作。(学生进行独立的尝试。)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生:交流反馈。

我把新授课的讲解交给学生自己去探索。但不出意料,探索中出现了学生常见的错误。然后,我也不急于进行拨乱反正,又请学生自己开展争论,是谁对谁错?而争论的结果是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我仍不出面澄又一次组织学生用所折纸的图像去进行验证。对这个重要环节的处理,则引出了学生最后的发现。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对每一项新的事物,学生都存在着一种好奇心,这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动力。而我把学生的这种好奇心还给学生,就让他们进行尝试,从学生的内心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满足。

二、把握特点,活用教材

与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相比,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良好的课程环境;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一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素材,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通过数学活动获得数学知识。倡导自主的、多样化的学习。

如教学第一册P96—97“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教材给出两筐牛奶实物图(一筐9瓶,一筐4瓶),通过学生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在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时,实现计算方法最优化。练习题型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一些开放题型,为了使学生喜欢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材引入了小学生特别喜欢的卡通人,“智慧老爷爷”、“笑笑”、“淘气”,教材中很多问题的设计都富有弹性,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学生的知识面广了,学得活了,学习兴趣浓了,课堂开放了,教师与学生的亲和力增加了。在看到这些变化的同时,又要冷静下来对目前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困惑问题进行反思。“摸着石头过河”,究竟摸到哪些石头?摸得怎样?有哪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下面对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多样化与优化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差异。作为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尊重个性化,不搞填平补充一刀切。要创造促进每个学生得到长足发展的数学教育。算法多样化是针对过去计算教学中往往只有一种算法的弊端提出来的。例如某一种题目,只要求笔算,另一种题目只要求口算,即使口算也往往只有一种思路(当然,学生如有其他思路也不限制),这样很容易忽略个别差异,遏止了学生的创造性,何况有不少题目本来就可以有多种算法的。

应该明确“算法多样化”与“一题多解”是有区别的。“一题多解”是面向个体,尤其是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遇到同一道题可有多种思路多种解法,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而“多样化”是面向群体的,每人可以用自己最喜欢或最能理解的一种算法,同时在群体多样化时,通过交流、评价可以吸取或改变自己原有的算法。因此,在教学中不应该也不能要求学生对同一题说出几种算法,否则只是增加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二)成功与挫折

课改中,教师都很重视对学生的尊重、信任、赏识和肯定,这很有必要;但也的确看到这方面存在误区。有的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律给予夸奖,即使是一个十分简单的回答都表扬为“真了不起!真聪明。”,有的还误认为当前不能批评学生,批评就是否定,就会刺激学生,影响其上进心,对课上的一些不良行为视而不见,名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会给学生的全面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应该指出,表扬与批评都是对儿童行为的一种强化手段,恰如其分、实事求是的强化,并得到学生的认同,对于学生行为的规范、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与课改同行的路上,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但是,课改引发我们深思,课改促使我们蜕变,课改为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课改也引领了我们走进新的天地。

教师课改总结2

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坚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课改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学校的工作部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发展。现将我在课改以来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一、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所学校的教研工作带头人,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因为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互相学习,“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几年以来,我积极参与各级各类教研活动,课程培训等。并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接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行之有效的结合实际,深入思考,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增强了自身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1、加强学习,树立新理念

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造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来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相信学生都存在发展潜能,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的条件。树立学生发展观,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2、强化自我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加强案例分析,参与教学诊断,强调合作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悟,与课改同成长。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积极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针对自己的实际状况,制订出阶段性学习目标,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在自修自研的基础上对照自我发展目标,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既认识了自己,又分享了别人成功的经验,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为了使教师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自身素质,本学期我校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更新观念,增长知识,提高技能。

二、坚持走改革创新之路

在改革这条路上,我深知没有创新精神是不行的。自2004年我推行课程改革之初,我就率先在我校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慢慢开始摸索“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在当时也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课余时间阅读了不少的报刊杂志,特别是当时的《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是每期必看,只要是有什么好的教学方法,我都会记在心里,然后在课堂上加以运用,看看有没用效果,效果怎样,是不是比原来的好,课后不要及时写自己的点滴体会。如《新课程新在哪里?》、《构建、形成、落实“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初探》、《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浅析》、《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等,这些东西对自己的成长都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

其次是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课前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学生的学法,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要求自己每节课必须要走下高高的讲台,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努力营造民主、平等、互动、合作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交往互动、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三、勤于笔耕,积累点滴经验

茶余饭后,我会拿笔写写自己今天某节课的体会,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无论长与短,好与坏,先把它打印成册,日后慢慢修改。现自己撰写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达50余篇,在《汉中教育》先后发表文章7篇,先后荣获市、县奖励达10余次。

四、努力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共同成长

光自己进步还不行,还要能带动其它教师共同进步才行。课前课后只要自己有什么好的方法,奇异的思维,都要与同事们共同分享,能让同志们都能处在一个积极而又融洽的教科研氛围之中,致使带动了一大批老中青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活动。自2006年以来,我带领全校教师狠抓校本研训工作,不断提升教师课改素养。改以来,随着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我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大大得到提高。为了着眼于学校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立足于课堂教学,依托校本教研制度,扎实推进“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能做到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在校本教研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坚决落实县教研室规定的“两周一教研”、“一月一培训”的教研模式,致使努力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组织全体教师先后编写了校本教材《仁村风采》,校刊《丹桂教苑》,鼓励教师积极拟定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致使我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市、县一级发表论文多篇,有效地推进了我校课改工作的进步。

总之,唯有主动付出,才有丰盈的果实得以收获。我相信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这也是我心中始终不变的信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明天的我会做的更好。

教师课改总结3

一年来,我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学习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重实际,抓特色,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抓好教学监控,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加速了学校发展。

一、加强学习,树立新的理念

1、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彻底改变教师旧的教学观念。我校十分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教师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在这一学期里,我校芦小妞老师,杨翠萍老师到郑州参加了全国小学语文精英论坛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其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组织教师听专家讲座,看专家教学实录,并对自己的教育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经常性的反思。通过一系列的学习,使我校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并将一轮课程改革视为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教师们逐步领会到教学的终极目标不是让受教育者适应现实,而是改造、创建新的现实,培育出有创造能力的人。从而形成了“实施新课程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要务在于更新教学观念”的共识。确立了“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学生主体观,贯彻民主教学思想,构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关注学生情感的体验,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使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丰富情感、完善自我、学会合作、学会做人的过程。

3、加强了教育的开放性,加强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现代科技的联系。教师教学中立足课堂而不受课堂局限,立足学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于捕捉现代社会,现代科技,其它学科的知识信息和最新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使教学活动始终充满活力。同时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等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学习、体验的实际情境,创设动手实践、创造的现实环境,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拓展到教室外、校外,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二、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是提高师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们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集体备课与论课活动,强调合作交流等,使教师在做中学,在实践中领悟,使老师走上学习中研讨,实践中总结,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制订了语文教研组长李艳利老师,数学教研组长许亮老师。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都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部分教师设计制作的课件很好,运用自如。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习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间周进行。本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30节,主任听课不少于40节,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

让老师切实有效的由新课程的旁观者,变成新课改的组织者、参与者,投身到新课程中的改革中,并在实践中找出其中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教师中进行交互式讨论、开放式探究,使教师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觉调合教与学的行为,提高课堂的教学效能。

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

1、学习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课改的核心之一。不会学习的人将是21世纪的新文盲。我校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凸现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的过程。

2、新课程向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挑战。教师要走下高高的神坛,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变成学生合作交流中与学生心灵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学生人格,完善学生个性,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四、 狠抓教学常规工作,重实际,重实效

1、我校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活跃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积极参与一课多研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习。

4、结合我区的教学工作计划,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近、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5、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总之,新课改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克服困难,总结经验,树立课改必胜的信念,扎扎实实做好新课改工作。

教师课改总结4

一、教学设计的变化。

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我们一年级的老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们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学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穿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老师们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再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北京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为了呵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富有个性的经验,教师能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度,以学定教。课堂上,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灵性的闪动,在注重预先设计的同时,更注重把握课堂上生成的知识,珍视学生独特的见解,抓住契机引导、拓展并及时地进行课后反思,不断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二、课程改革中评价方式的变化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约课改能否顺利进行的瓶颈。为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近一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积极探索,在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尝试。

1、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内容的多元化。

针对以往评价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过于注重期末检测评价的弊端,在评价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了日常评价,体现了动态的评价管理。在评价内容上,分为平时的形成性评价、期末测试终结性评价。

2、关注学生个体,实现评价方法多元化。

平时的形成性评价,包括“跟踪作业”、“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学科活动测试”、“书面阶段测试”等。

3、开放评价过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

为避免传统评价中教师为主体的局限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本人、同学等参与到评价中来,将评价变为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活动。在评价中,结合评价内容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综合评定的民主、开放式的多元评价方式,增加了评价的客观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教师课改总结5

兴趣是的老师。认真地去品味它,的确是如此。我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对学生学习起到推动作用。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认为学习是一种乐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的。

一、建好老师和学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和学生们建立融恰的老师和学生关系,学生就容易和你接近,并且是从心理上愿意,也自然而然地愿意上你所教的学科,课上就能积极配合你的教学,积极思考,勇跃发言。我在上课时,力争做到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在平时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挫折,不随意挖苦讽刺、批评学生。避免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我还常与学生谈心,了解他们学习上的难题,生活中的情况,家中的经济状况等,课下也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做些手工制作,下下棋等等。把爱心带到学生中去,对待每一名学生就象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都加以精心爱护。学生们知道老师的呵护,感到老师对他们的温暖,也就产生对我的亲合。他们也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聪明和才智。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想活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感受成功喜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有了成绩,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并伴有愉快的心情,也就产生进一步好好学习的愿望。如果失败了,就有一种失落感,会出现不愉快心情,对学习丧失兴趣。有的对上学成为一种心理负担。我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位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使每位学生时常体验到成就感。拿班级的学困生来说,就更为重要,就应不时时机地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遇,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宏亮,主动发言了都可以加以鼓励,考试有成绩提高,作业没有了错误,都可以对他加以肯定,让他体验到成功,感到学习是快乐的事。只要让学生们知道自己比过去强了,就是成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三、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并非所有的科学课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那些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愉快的活动,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此时,教师的作用就相当的重要。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在科学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恰当地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当中,引起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水浒传上。这样,学生才能爱学,乐学,并且增长知识和认识。在科学教学中,设计的情境,应入情入理,情境与科学问题之间相互融合。学生学习起来,也才会心情舒畅。兴致浓厚。我在教《洗衣服的学问》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穿了一件旧的衣服,拿一个半瓶的墨水,走到教室门口,把墨水弄到了衣服上,这时问学生,这怎么办呢?让学生们帮助想个办法,学生就积极想起办法来,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正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科学的内容包括很多内容,如物理学,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矿物学,生理学等,它们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抽象的意识、思维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现象,遇到过不明的现象吗?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徒手往车上装大油桶怎样省力,油桶为什么是圆的,衣物上的污物用什么样的洗涤剂才能洗净等等。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好学习科学,就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在学习过程中,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转化为生活中的经验,并把抽象的逻辑知识也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经验。使学到的科学知识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发掘科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科学更具现实性,与现实世界联系得更紧密,学以致用,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活动是受兴趣的支配的,因此,在课堂上应该主动了解学生心理,象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用电化教学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积极的思维状态之中,改变以往的旧的教学模式,充分地得胜远程教育资源,让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极富感染力。这样可以优化教学情境,改变教学气氛,打造了积极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教《探索宇宙》课时,就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动静结合,让学生了解到宇宙里的知识是无穷的。使学生萌发出求知的俗望,开始对新知识、新事物的探求,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

六、加强观察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科学课具有以观察和实验作为重要教学手段的特点,观察和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在科学实验中,就要求老师精心的设计,创设实验条件,并根据教材内容,做好实验。无论是学生实验还是老师实验。通过实验,都要引导激发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兴奋之中,形成的学习状态,乐于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们感兴趣就会主动去获取知识,就会主动去思考,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实验,去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概括、推理等,自己得出结论,经过这样一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才能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之,在科学教学中还有许多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实际来进行教学,就一定能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科学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