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话题作文>文化作文>传统作文>

【精品】中国传统作文合集6篇

学问乐 人气:1.39W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作文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中国传统作文合集6篇

中国传统作文 篇1

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扇子既是中国的古老工具,又是我们杭州的三绝之一。今天我来到扇博物馆大饱了眼福。

走进展厅门口,一把特大号的长柄羽毛扇挡住了我的去路,蓝色的羽毛在灯光下闪闪发光,耀眼极了。走上楼梯,来到二楼展厅,映入眼帘的是大大小小,形状各异,五彩缤纷的扇子,令人眼花缭乱,好像来到了扇子世界。

这边是特大号的牛皮纸扇,听说这把扇子是王星记的工匠们用了六十六张牛皮纸拼起来,又在上面画了西湖全景图。我想:这么大把扇子,一定用了能工巧匠们的不少心血,中国古代的艺术太伟大了。

俗语话说:王星记的黑纸扇,一把扇子半把伞。意思是说,王星记的黑纸扇还可以挡雨,真是让人称奇。

一会我们还去了剪纸,原来这个剪纸和我们平常剪得不太一样,是在模板上剪的。我想:太简单了,开始剪了,没想到,一下子就剪破了,还好经过补救,一条栩栩如生的金鱼就剪成了。

今天的扇博物馆之旅,真是让我大开眼界,知道了中国有这么多的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作文 篇2

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创造了无数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也许中国有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和礼仪文化。

中国从古代以来就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风俗历史。中国古代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教育我们“不学礼,无以立。”的话语。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个社会便会越和谐。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建起一片属于自己的文明天空。我们应该以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为荣,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发扬和继承下去,而不是让传统文化逐渐地埋没和暗淡下去。

中华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一路风尘仆仆走过来,有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文化,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甚至有很多现代的年轻人并不喜欢过中国的传统节日。其实,除了端午节以外,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的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可相反,他们更喜欢过外国人的洋节日。例如白色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等丰富多彩的外国人的节日,他们认为过这样的节日更有意思,更能够符合现在的潮流。但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却是意识十分的淡薄。

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遗忘与不屑,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来老百姓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和产物。是不能够被人们轻易的轻视和糟蹋掉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应是体现中国人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们还可以使我们的文化内涵发扬光大。

传统文化毕竟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将只剩下一个空壳子。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是会否定自身的传统文化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有害的。

而传承和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无愧地大声说:“我是中国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对于外来文化,应该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让它受外来文化所侵略。

中国传统作文 篇3

“儿子,快到7:20了,快调到戏曲频道,看戏!”我听了恋恋不舍地看了《喜羊羊与灰太狼》最后一眼,然后很不情愿的调到了戏曲频道。

唉~这都要怪吴老师出了着了个这么刁难人的任务——听一小时的戏曲。哎,有办法了,“哎哟,肚子疼,”老妈冷笑道:“别装了,快听戏吧!”啊,失败了,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乖乖的坐在电视机前看戏了。开始了,演员刚一唱,我身上的鸡皮疙瘩就紧急集合,连续不断。我真不知道,这么难听的东西也能被称之为“国粹”,真是难以想象。这声音难听就不说了,再看看这脸画的怎么和妖怪差不多呢?看得我心惊肉跳的。5分钟过去了,我实在受不了了,便向老妈求起情来:“妈妈,你看,我这几天表现也不错,也看了一会儿了,能不能就此结束啊?”我陪着笑脸对老妈说。而老妈也不温不火的对我说:“不行啊,这是你们吴老师布置作业,一定要一个小时的,现在离一个小时还早着呢?我得做好监督工作,要不然我就是不负责任的家长了。”唉~诡计又被老妈识破了,没辄了,看来,逃是逃不掉的了,那我就拖延时间,我一边看一边东摸摸西看看,就等着一个小时赶快熬过去。这时候,老妈突然对我说:“张若怀,你就在这给我认认真真的看,我就在这里既陪着你看也监督你,你定下心来看,也许,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见此情景,我只好耐着性子,硬着头皮认真地看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渐渐地被戏曲中的故事情节吸引住了,这部戏的名字叫“赵氏孤儿”,说的是一些正义的侠士为了保护一个忠诚的宰相的后代而舍生忘死的故事。再接着,我又被演员那生动的表演给吸引住了,只见那些演员表演得活灵活现,双眼炯炯有神,看着看着,我不知不觉也在一边手舞足蹈的学了起来。可是,我的表演实在太差劲了,看起来是那么的笨拙,呆板。这时候,我才深深地体会到: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正的含义啊!这一招一式是经过怎样的刻苦训练才练成的啊?不由得从我心底油然而生出对这些演员的敬意。就在这不知不觉中,一个小时过去了,而我还在那里津津有味地看着。

第一次看戏,可真令人难忘!我从最初的不情愿,到后面的津津有味地看完。这次看戏使我明白了:任何事情只要你去尝试,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中国传统作文 篇4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中的传统佳节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

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在民间,一直都有一个关于“年”的传说故事。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演变

起源:春节和新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至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但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直到中国近代辛亥革命胜利后,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时和便于统计,规定在民间使用夏历,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和团体中实行公历,以公历的'元月一日为元旦,农历的正月初一称春节。

最后用一个中国传统来结束我的征文: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

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窗花,

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

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中国传统作文 篇5

由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组委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高层专家座谈会”日前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许嘉璐主持。他说,研讨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这个题目,是为了寻求中华文化的当代发展,为了理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脉络。为此,我们拟了两个分论题,一个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问题;一个是中国文化走出去与提升中国化国际话语权的关系。为什么要设立第二个论题,这也是我们大胆的推断,就是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很重要的一个任务,是文化外交,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中华文化要走出去。现在世界上对于中华文化的了解应该说是相当片面的、缺乏的,甚至是误解的、扭曲的。至21世纪的前十年,中国经济实力在国际上地位显而易见,而中国的文化与中国的经济地位不相衬。所以,我们谈当代文化的弘扬,就应该把中华文化走出去纳入到思考的范围。儒学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切入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应重视发挥儒学易于为世界多元文化所接受的优势。

与会专家就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中国文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位

张岂之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时间,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有一个不足,就是儒学研究的历史基础薄弱。老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首先要研究社会史,追求历史和逻辑的一致性。儒家伟大之处就是它的社会性,儒家学说的出发点就是爱亲,第一要爱我的亲人,爱我的家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怎么会把儒家的亲情解释的非常清楚呢?研究儒家,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要吸收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经验,要把历史唯物论的方法继续坚持下去。

邢贲思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继承与弘扬,有一个问题必须搞清,就是儒家思想在当代的价值究竟是什么?儒家思想最值得我们来研究、传承、弘扬的,就是他强调人要自我反省。西方从古希腊哲学开始,强调要从外部世界来寻找知识的源泉,所以认识论在西方哲学里面是比较发达的;儒家思想则强调从人自身来寻找一种价值,从人的自身来寻找安身立命、为人处事的一些基本原则,所以它强调道德教化,强调人自己要不断的反省自己,只有人自己把自己的精神方面保持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你才能谈到影响别人,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是儒家思想很重要的东西。

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

陈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首先应该考虑民族因素。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做事情,第一不能脱离中国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第二,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脱离民族文化传统。其次,应该考虑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各个阶段是不同的。我们今天的阶段不是一般讲马克思的普遍原理跟传统意义上的中国革命怎么结合,是要跟我们建设现代化的中华民族国家怎么结合。中国化有不同的阶段,今天就是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但是仍然是一个中华民族的民族国家。再次,应该考虑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

汝信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怎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问题。中国将来的新文化绝对不是新儒学,但是儒学的一切最精华的东西都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得到继承,因此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对儒学的批判继承关系。

李君如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些问题不要回避,回避了之后可能引出好多争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对孔孟之道的批判,这是客观的历史。讲马克思主义,要讲马克思主义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清算。新中国建立以后,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政党指导思想,也是一个民族的行动指南,这期间,我们清理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文化,这个过程不能回避。

中国传统作文 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牧对清明节的写照。清明时节扫扫墓,祭拜已故的亲人,表达了对他们的思念。

今年的清明节是4月5日,星期五,这一天阳光明媚,百鸟争鸣,花红柳绿,想你们在天空中叽叽喳喳的唱歌挺好听,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伸伸腰,仿佛在说春天来了,花儿们也争先恐后地展开美丽的笑脸。左摇摇,右摆摆仿佛在给春姑娘跳舞。春姑娘走来了,温和的抚摸着他们,我们一行十几人准备去扫墓。我们准备了两盆花篮。来到墓前,阿公和爸爸叔叔们一起清理墓周围的杂草。大家静静地站在那儿,小声地对太爷爷说着家里开心的事情,久久不愿离去。回想起太爷爷在世时的情景。一幅幅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每当我一经过太爷爷家门口,太爷爷总是微笑着向我招手,把藏在怀里的东西拿给我和哥哥吃。有时还会塞给我零花钱,我就蹦蹦跳跳地跑去买零食,妈妈发现了总会批评我。又到了清明节,我又想我的太爷爷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