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古今名著>文学体裁>散文>

大兴安岭的粘团子散文

学问乐 人气:1.33W

大兴安岭东北林区,春天来的似乎比较晚。等到“春暖花开”,给人的感觉是“炎热”的夏天来了,刚有一点儿热的感觉时,凉风习习的“早穿棉,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的秋天又到了。

大兴安岭的粘团子散文

仿佛是有春则无夏,有秋则进冬的奇妙而游戏性的季节变换。久而久之,大兴安岭的人们,早已适应这里的自然环境。季节观念,也变得特别的强。什么山唱什么歌,什么季节做什么事儿,一切都在“运筹帷幄”之中喔。

七、八月份,是大兴安岭东北地区的雨季,也是世界著名的、纯天然的、野生美味牛肝菌,俗称:粘团子、大脚菇、大腿菇、紫蘑菇等生长最旺盛的季节。

笔者也准备好了上山的行头:身着“迷彩服”,脚踏“野战靴”,肩上背着大竹筐。跟随这里的“采菇大军”,冲上山坡、滑下山谷、挺进“中原”。犹如一位勇敢的“特战队员”,左冲右突,“骁勇善战”。

林区的山坡并不是很陡峭,山坡上有松树、桦树、杨树及一簇一簇的灌木丛,应该是属于混杂林吧。粘团子喜欢生长在既潮湿又朝阳而且又通风的的地方。

我们“采菇大军”冲上山坡,便成扇形散开。人与人的'距离约十到二十米的样子,搜索目标——粘团子。

笔者在草丛中慢慢寻查,忽然发现了几个棕红色的小亮点儿。近前一看:好家伙,正是搜寻目标粘团子!戴着油光光、亮晶晶、棕红色的帽子(菌伞),“哥儿几个”正聚在一起“开会”呐。笔者兴奋地“俘虏”着粘团子,忙得不亦乐乎。

肩上的筐明显地重了起来,汗珠也不知什么时候浸透了衬衣。这时的太阳仿佛挂在了头顶上,令人像“笼屉里的馒头”——蒸熟了。

休息的时候,笔者满意地观赏着“战利品”。棕红色的帽子(菌伞),下面是倒立着鸡腿状的杆儿(菌柄),怪不得有人称它为“大腿菇”呐。有的帽子的直径约12厘米,有的帽子直径8至10厘米,还有小一点儿的帽子,直径只有约1至7厘米呢。还有粘团子的杆儿(菌柄),上边儿细,下边儿粗,象一只大脚丫子,真有人称之为“大脚菇”喔。哎?我这筐里还有灰白色的粘团子呐!只见这种粘团子帽子(菌伞)长的有些着急,帽子内的“肉”都翻出来了阿。咦?怎么还有黄褐色、红褐色的粘团子唷?几个老乡看到笔者的“战利品”后称赞道:“真看不出来,你的‘跑山’本领‘搁哪’练的?好厉害唷!”受到夸奖,笔者嘴上说:“没什么,这算啥本领阿。”心里却在叫:“我的妈妈唷,腿都快跑断了呀!”看来,采集蘑菇也是一件苦中有涩、苦中有甜、苦中有乐的“苦力”活唉。

粘团子的贮存方法很多。像腌制法,将采集来的粘团子,选出中等大小个头(5-10厘米),去除杂质、洗净、焯水、冷水降温。捞出放入容器内,撒上适量的食盐,压上适当的重物,让盐水浸过蘑菇。食用时用清水浸泡,将大多的盐味去除即可。腌制法可以保持粘团子的润滑、柔嫩的口感。烹调时仍可保持粘团子的美味。整个程序相对简单、易学、实用。

另一种方法是烘干法。用烘干机将整理干净的粘团子,切片,进行脱水后,再分等级、包装好后贮藏即可。这种方法程序简单,只是切片、分等级的环节有些耽误时间,耗时较多,而且只适用于有电、有烘干机装备的地方。在偏远的山区不太适用。

生活在大兴安岭东北部林区的人们,习惯于自然脱水法。利用太阳光的照射,将切好片的粘团子,放在铁丝筛子上晾晒。也可用细线将粘团子片,串起来,一串一串的挂起了晾晒,脱水效果也很好呐。只是这种方法,耗时较长,而且阳光必须得强列一些才行哦。

特别强调的是:切片时,一定要使用木制刀或纯不锈钢刀或陶瓷刀。为什么呢?粘团子是比较珍稀菌类,遇铁就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似硫酸铜类的化合物,使粘团子发绿发黑,这样的干品你敢吃么?!大兴安岭东北林区的粘团子更娇嫩,即使不遇铁质品,只要破皮儿就变绿哟。这也是大小兴安岭美味牛肝菌的显著区别吧。

听说,大兴安岭野生美味牛肝菌(粘团子)种类还很多呢。而且营养非常丰富,口味异常鲜美,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还有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功能嘞。 许多国家,如西欧国家,就特别喜爱美味牛肝菌(粘团子)。原因更是惊人喽:追风散寒、舒筋活络、养颜活血、补虚提神,有抗流感、抗癌的活性物质等等!哎呦,美味牛肝菌(粘团子),太神奇了!难怪,大兴安岭东北林区的粘团子还出口国外呐。

其实,当地的人们也会用美味牛肝菌烹饪出很多的美味。如:野山菌火锅、粘团子顿兔肉、粘团子顿土豆、粘团子顿笨鸡、猪肉粉条顿粘团子、八珍豆腐煲、一品富贵肘……唉唷,粘团子是不是大兴安岭东北林区里的山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