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古今名著>文学体裁>散文>

最爱罐罐茶散文

学问乐 人气:6.52K

“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这是故乡街道的真实写照。故乡苦旱,久晴少雨。只有小麦,玉米,洋芋和老槐树,白杨之类。从不产茶,却流传着一种茶饮,唤作罐罐茶。故乡人的生活中是少不了罐罐茶的。

最爱罐罐茶散文

罐罐茶起源究竟怎样,大抵已无从可考。只是在这贫瘠的土地上一代代的流传着,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罐罐茶者,顾名思义,须得有茶有罐。孩童时,常见爷爷喝的罐儿,故乡土语谓作“曲曲罐”。大约八九厘米高,通体青灰,口小腹大,土陶制成。火盆上,架起柴火,一边熬茶,一边烤洋芋,甚是热闹,小孩见了很少不怦然心动的。而青灰也慢慢被烟火熏成了黑色。后来,曲曲罐便有了铁制的或腹更大,稍矮的。

罐罐茶的茶叶是有讲究的。故乡都是散装的陈茶,大多是云南过来的。不宜用袋装的,不然熬出的罐罐茶是没味的。故乡的'罐罐茶之所以特别好,是因为使用了冰糖,大枣,桂圆,枸杞之类。桂圆最易入味,枸杞次之。大枣剥开烤一下,更易入味。冰糖则依个人口味而定。初次喝罐罐茶者,可觉味苦涩,多放冰糖以冲之。我们把熬罐罐茶谓作“炖茶”。常曰:“炖几罐儿”。在村子里,大多时候都能听见“走,去我们家炖几罐走”。

朴实的山民用罐罐茶表达着热情,厚实。

从记事起,炖罐罐茶的工具就有火盆。后来生活好了,便有了蜂窝煤炉子,冬天取暖的炭火炉子,以至电炉子之类。最怀念的是火盆了煮茶了。土炕之上,围火盆盘膝而坐,不时添添柴火,等待煮茶的咕噜声,自然是很安逸的。北地苦寒,冬天,炭火炉子集取暖与煮茶一体,可实用了。三两亲友,偎在火炉旁边,有说有笑,抿一口茶,再嚼几口馍馍,这幸福能把一冬的积雪烤化。伏天,土细如沙,热风扑面。宜用蜂窝煤炉子或电炉子,可避免汗流浃背之态。电炉子小巧可乖,便于携带。出远门时,也方便了好多事,这就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了。火盆大抵现在已没有了。爷爷是在我读三年级时去世的,最怀念的就是火盆了。

在那土墙围成的院落里。农忙时节,大约五点左右,男人们就要炖几罐茶,嚼几口馍了,这一上午的精神头儿就足了。女人们也是要喝罐罐茶的。午时回家,饭前或饭后,随你性子使然,再炖几罐,疲态尽去。要喝薄一罐茶是要花些时间的。那时,爷爷喝薄一罐儿,是要三两个小时的。老人们告诫,晚上喝罐罐茶是睡不着的。我是我行我素的。父亲是信的,有过一回经历的父亲晚上是不喝罐罐茶的。老人们煮的罐罐茶,水少而茶叶居多,亦不用冰糖,就是要炖出其味。入口,满是苦涩,喝薄时嗓子眼处却俱是甜润。也许,这就是黄土老人的人生哲理吧,把它炖在了罐罐茶里。罐罐茶,炖出了村庄三月天的麦子,油菜花,八月的麦菊。

故乡人的生活中是少不了罐罐茶的。就拿我说,几天不喝罐罐茶,就如馋嘴的猴儿般按捺不住了。现在,故乡这片热土沸腾着,故乡人挑担走千里的闯劲儿从未减却。故乡人走南闯北,到哪儿都飘着罐罐茶的香味儿。故乡的味道是三月的阳光挤进泥土,而罐罐茶里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