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精选大班语言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学问乐 人气:4.67K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语言说课稿6篇,欢迎大家分享。

精选大班语言说课稿范文汇编六篇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近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习,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 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习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发情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习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故事《月亮船》讲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后回家的经过,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是幼儿从事语言活动的好教材,同时故事情节中涉及了丰富的地理知识,为单纯的故事学习增添了几分生气。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阅历,对地理知识也有些基础了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拓展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时值建国六十周年,我选择本活动,意在通过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运用语言表述。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灵魂、主心骨,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纲要中语言领域目标以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我将本次活动目标定位于: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语言表述。

2、 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爱祖国的热情。

这两个目标蕴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知识经验的获得和情感方面的培养,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时我认为故事的题材所要表达即祖国地大物博这一信息,重在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因此我确定本次活动重点:知道故事的主要情节,并用语言进行表述。难点为让幼儿了解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三、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我主要作了以下准备:

图片《月亮船》、课件《月亮船》、图谱(我国的四个世界之最)。

四、说教学法

本教学过程,主要运用了四种方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技术运用法、图谱法及游戏法。这些教法也是幼儿的学法,能充分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1、启发提问法:教师应力求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想说、敢

说、大胆说。结合故事教学本身的特点,我在活动中充分运用了启发提问法,设计许多层次不一的问题,在很大程度引导鼓励幼儿参与活动,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同时也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体技术运用法:本教材情节生动并涉及丰富的地理知识,为此我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充分调动幼儿视听的感官,深入感受题材本身,为本活动重点解决垫下一定的基础。

3图谱法:图谱法其图文并茂的表现手法深受教师喜爱,并在大程度上可

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内容,本活动借助图谱法引导幼儿进一步了解并记忆我国的世界之最,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进而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寓教于乐,本活动借助一简单的说

唱游戏,意使认知不变成为重复跟读学习,而充分体现游戏的“趣”学,幼儿的“乐”学。

五、说过程:

本活动流程我采用环环相扣来组织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引出主题——初步倾听,了解内容——结合课件,突出重点——巧用图谱,突破难点——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打开幼儿的话匣子是语言教学的关键,活动开始我出示月亮船图片,并设计问题“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会看到什么”?开放式的提问,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兴趣。本环节需要2—3分钟。

2、初步倾听,了解内容。

本环节为幼儿初步欣赏故事,简单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先以生动的语言完整地讲述故事,再结合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你听了有什么感受?在本环节中,幼儿可粗略地了解故事内容,并简单地表达自己对故事的听后感,同时我根据教学需要在本环节对教材本身进行简单修改,即故事结尾不点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国,此环节大约占用8分钟。

3、结合课件,突出重点。

紧扣幼儿的初步感知,本环节重在结合课件帮助幼儿逐段理解故事内容,大致需要12分钟。由于提问是让幼儿理解故事并刺激其语言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本环节中,提问法也是运用得最多的一个环节。我将故事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蒲公英迷路。

所设计的提问为:

(1)蒲公英为什么会到很远的地方?

(2)它遇到了谁?第二段为仙女与蒲公英的对话。

结合提问:

(1)谁来帮助蒲公英?

(2)蒲公英是怎样介绍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经过,我所设计的提问是:

(1)仙女带着蒲公英找到这些地方吗?

(2)你们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儿?通过三段课件的欣赏提问,幼儿已能基本了解故事内容,本次活动的重点得以解决。

4、巧用图谱,突破难点。

承接环节三的猜测,“蒲公英的家在哪儿”引导幼儿说出中国,教师可及时

续上故事结尾,并结合图谱帮助幼儿梳理经验,了解中国的世界之最,引导幼儿运用连贯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结合提问“为什么蒲公英与仙女道别时,在她的花瓣上有几滴泪珠,闪着银光”?“你们喜欢蒲公英的家吗,为什么”?引导幼儿进一步挖掘作品的内涵,并迁移到自身,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借以突破活动的难点,本环节约占6分钟。

5、活动延伸,说唱歌谣。

有了对故事的基本认识,本环节继而借助图谱,运用3—5分钟的游戏活动

引导幼儿说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谣,借助幼儿对游戏的天性喜爱,将本次活动推向高潮,自然结束。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3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觉得自己的备课和上课需要反思的很多。

先从备课说起,首先,过于贪多。尽管是一首古诗,文章篇幅并不长,但相连带的内容都想讲到,要考虑知识的扩充,还要考虑到本课知识讲得是否透彻。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想完成太多,太不可能。

再说上课环节,整堂课的安排前松后紧,前半节课学生还会顾忌老师讲的要求,但后半节课便不受支配,爱动则动,爱说则随便说了起来。尽管课堂上我常鼓励学生说想说的话,尽量不对他们限制太多,但学生的规矩和习惯看来还没有养成,这是日后教学中需要强调并要引起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在不限制思维,不受太多约束的情况下,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最后说自己,准备不够充足,不能很好的预设学情,致使后面的许多环节没有进行,所以整堂课的效果离自己的设想有一定的距离。另外自己的语言不够生动,表情更不象花一样,加上这是一首古诗,所以整堂课没有童趣充斥。教师要拉近学生的距离,不但是身体上的,更是心里上的。

教学实际能反应一定的问题,应该是一件不错的事。最起码能发现问题,所以以后的工作便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从学生表现看,发现了学生存在的不足,也看到了学生的闪光点——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表达清楚流利。尽管各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但好课多磨,有问题,才会有提升。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大班的语言老师郑9**,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大班语言《落叶》,下面我将从以下七个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落叶》选自凤凰小康轩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幼小衔接课程语言上册,《秋天的故事》这一主题中。《落叶》是一首优美动听、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它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了娃娃心中落叶的不同作用。散文中明确的介绍了有落叶的时间;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树叶可以落在任何地方,如文中提到树叶可以落在地上、可以落在沟里、可以落在河里、还可以落在院子里,那孩子就会想树叶还可以落在很多的地方,利用排比句的优势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拓展孩子思维的作用;树叶落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小动物出现,让孩子们懂得不同的小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文中还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了树叶的不同作用,如树叶可以当小虫的房子、树叶可以当蚂蚁的小船、可以当鱼儿的小伞。这篇散文可以让幼儿明确落叶的作用,又可以让幼儿欣赏散文的意境美、语言美,在这同时又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强烈愿望,因此这篇《落叶》适合大大班幼儿进行教学。

二、说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学大大班上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认知上:帮助幼儿学习的散文,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体验散文的优美意境。

2.能力上:对动词躲、藏、坐、落的理解。

3.情感上: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落叶比喻为房子、小船、小伞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

三、说重难点

熟悉散文内容,感受散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比喻、排比的生动韵律,深入理解散文的语言,尤其是将落叶比喻为房子、小船、小伞的表现手法,培养幼儿的艺术思维能力。

四、说准备

认知准备:熟悉游戏《开火车》

物质准备:头饰、课件

五、说教法

我采用直观教学法、提问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来进行教学,通过直观教学法视听结合欣赏,让幼儿更好的掌握散文的内容。通过谈话法,帮助幼儿理解散文中的比喻、排比的优美语句,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讨论法让幼儿自由发挥想象力和思维力更好的体会作品的意境;通过表演法,培养幼儿的肢体能力和相互合作精神。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原则,让幼儿在听听、说说、想想、看看、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我通过散文中的小动物导入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启发引导——分段理解”;“激发愿望——大胆创编”的学法,让幼儿能轻松的获得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七、说过程

第一环节图片导入:

(噔噔噔噔)请小朋友们仔细看这幅图片,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哪几个小动物?(有蚂蚁、小虫、小鱼)这三只小动物一起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散文诗,名字叫《落叶》。夸奖语: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明亮。

第二环节:教师泛读:

老师有感情的朗诵散文诗歌《落叶》。带上动作,加上夸张的表情。

第三环节:游戏

1.下面我来做一个抢答游戏,老师问,小朋友们来回答

(1)这首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

(2)树叶从树枝上怎么下来?

(3)小虫爬过来,怎么在里面,把落叶当作房子。

(4)蚂蚁爬过来,怎么在上边,把落叶当作小船。

(5)小鱼游过来,怎么在下边,把落叶当作小伞。

(6)树叶落在院子里,小燕子看见了怎么说:“来信了,来信了,催我们到南方去了。”

(小朋友们回答的真不错,跺跺脚来夸夸我们。)

2.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我说你做不要错”的游戏,也就是老师说词语,你们来作动作。那老师问,谁最棒?小朋友们回答“我最棒”。那下面请小朋友们起立,一起来做动作。

小虫爬过来;躲在里边;把落叶当房子;坐在落叶上边;把落叶当小船;藏在落叶下边;

(小朋友们动作做的真到位,拍一拍屁股夸夸自己。)

3.下面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这首散文诗。

4.角色扮演(带上小虫、蚂蚁、小鱼、小燕子的头饰,把二十个人分成四组,每组五个人)

第四环节:创编

创编一句同样格式的散文诗。

第五环节:总结

小朋友们,秋天到了,让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到外面检一些落叶跟它们问个好吧!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5

一、设计意图

1.教材分析:《落叶》这篇散文诗篇幅适中,语言优美简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另外也运用反复的句式结构描绘秋天中落叶的变化景象,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

2.教育价值:这是一个具有丰富教育价值的活动内容。通过欣赏散文诗可以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让幼儿进行仿编时可以促进幼儿的仿编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仿编也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同伴交往、合作、等待能力。

3.年龄判断:大班幼儿生活经验丰富,为仿编提供了知识基础,而且大班幼儿的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这都为幼儿按一定句式进行仿编奠定了基础,因此我将此活动放在大班开展。

二、教育目标

根据所选内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精神的引领之下,从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五个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标:

1.欣赏散文诗,理解散文诗内容。

(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目标,通过教师配乐朗诵激发幼儿欣赏散文诗的兴趣;利用散文挂图的展示来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内容,可以为幼儿学习仿编做铺垫。)

2.通过理解散文诗内容,学习仿编。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引导幼儿学习仿编并不是要让他们学会仿编这种形式,而是让孩子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仿编,为他们语言领域的学习提供经验,使孩子的语言表达更生动形象。)

3.体验仿编的乐趣。

(体验乐趣能让孩子对活动更加有兴趣,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在以后的学习中孩子会以更积极的心态去投入,产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三、教学准备

我遵循实效性、简约性、重复利用的理念,准备了秋天景象(ppt)、图谱、散文挂图。

1.秋天景象ppt:是为了引题,通过ppt的展示让幼儿知道秋天的到来。

2.散文挂图:是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幼儿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内容,从而为仿编做铺垫。

3.图谱:是为了在仿编这一环节中,利用图谱一一对应的方式让幼儿了解反复句式的结构,从而进行仿编。

四、教学过程

活动过程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

(一)出示ppt,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1.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季节呢?(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观看ppt及教师简单的提问,幼儿都能够知道这是秋天的到来。)

2.师:秋天到了,落叶会有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散文诗《落叶》。(教师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欣赏散文诗,从而进入第二环节。)

(二)欣赏散文诗,初步理解散文诗内容。

1.教师配乐朗诵,幼儿欣赏散文诗。(配乐是为了渲染气氛,让幼儿来感受秋天美的意境。)

2.请幼儿说说秋天到了,落叶发生什么事了?

(这里的提问是让幼儿回忆散文诗内容,对散文诗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而且大班幼儿的倾听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渐形成,相信多数幼儿都能够倾听出其中的内容,如:树叶落在地上,小虫爬过来,躺在里面,把他当作屋子,当幼儿回答之后教师引导用散文诗中的语言来表达,让幼儿了解句式结构。当然也会有个别幼儿倾听能力较弱,无法理解散文诗中的内容,这时我会结合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这也是我的第三环节。)

(三)结合挂图再次欣赏,进一步理解散文诗内容,了解散文诗中反复句式结构。

1.出示挂图,再次朗诵散文诗。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利用挂图可以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散文诗内容,通过也可以引导幼儿对散文诗的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为仿编做铺垫。)

2.结合图谱,了解句式结构。

(图谱是我为幼儿搭建学习的支架,让幼儿通过图谱来了解句式结构。从中我将幼儿的回答以图谱一一对应的形式展示,然后让幼儿结合散文中的语言进行朗诵,对于幼儿的多个回答我会以同样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句式结构,从而进行仿编。)

(四)幼儿仿编散文诗,并集体朗诵。

1.教师将幼儿分组,请幼儿与同伴讨论,落叶还会落在什么地方。

(大班幼儿的交往能力逐渐形成,让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促进同伴之间的交、交流能力。小组的讨论也是为了让能力较好的幼儿去带动能力较弱的幼儿,让他们共同来思考。)

2.幼儿朗诵散文诗,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及仿编乐趣。

(教师以简单的图画将幼儿的讨论结果记录并展示,然后引导幼儿朗诵散文诗。)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散文诗向家长展示。

2.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创编散文诗,并向同伴展示。

(展示可以激发幼儿表现自己的欲望,也让幼儿感受成功的喜悦及创编的乐趣。另外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来巩固幼儿对反复句式结构的了解。)

五、结束部分

1.效果预测:通过这样的设计,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幼儿一定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发展。

2.亮点介绍:活动中我充分以幼儿为主体,而且从引入主题——欣赏散文诗——再次欣赏并了解句式结构——仿编散文诗——延伸活动五大环节来开展活动,其环节清晰、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使整个活动有效的开展。

大班语言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 9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班语言活动,诗歌《摇篮》,本次说课将从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等四部分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次活动内容选自:福建省幼儿园领域活动指导大班下册。纲要指出:“引导孩子接促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诗歌《摇篮》是在大班上册学习了《风在哪里》、《好孩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习《毕业诗》做好铺垫。可以看出本课在诗歌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教材处理:(下面我来说说教材的处理)诗歌摇篮是一篇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构思独特,想象丰富,富有儿童情趣,形象的把大海、天空、花园、妈妈的手这些美好的景色比喻成摇篮,描绘出了小宝宝分别在不同的摇篮里睡觉的那种宁静、温馨的画面。能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的情感。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大班孩子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具有一定水平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这一教材符合大班孩子学习特点。根据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教育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精神。我巧妙的将语言与艺术、社会相整合。(在欣赏诗歌摇篮的同时,结合游戏《送宝宝回家》、情境表演加深孩子对诗歌摇篮的理解和体验。)我将单纯的语言活动《摇篮》处理成游戏式、互动式、表演式的活动。本活动原教材安排一课时,我根据教材特点和本班孩子的实际情况,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重点让孩子理解诗歌内容和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初步学习仿编。第二课时是巩固仿编,并把它画成画册,制作成图画书。本次活动是第一课时。

3、说目标:(接着说活动目标)

大家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孩子语言发展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几点目标:

(一)认知目标:通过欣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温馨、宁静的优美意境。

(二)能力目标: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使用“飘”、“翻”、“吹”,引导孩子大胆进行想像,学习初步仿编

(三) 情感目标: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4、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孩子要感受诗歌语言的丰富和优美,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因此,我把理解诗歌内容,学习朗诵,感受诗歌意境美作为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孩子要仿编散文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大班孩子知识经验不够丰富,想象力比较薄弱,因此如何引导孩子如何根据摇篮的句式,进行仿编也就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难点。

5、活动准备:

为了帮助幼儿对活动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我为本次活动做了以下准备

(一) 经验准备:课前我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影视活动引导孩子观察诗歌所提到的景物:天空、花园、大海,让孩子亲自感受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摇篮》教学的开展奠定情感基础。

(二) 物质准备:将诗歌《摇篮》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能整首播放也能分段播放。还制作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和各宝宝的贴绒教具,以及歌曲《摇篮曲》

二、说教法

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针对活动内容的特点和幼儿的生活经验,本次活动所采用的教法有:(情境创设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提问法、分段教学法等主要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总是伴随着特定的情境。针对孩子对文学作品难以感受、理解的特点,我积极创设情境,在活动始,我创设了《摇篮曲》温馨、宁静的情境,导入新课;在活动中,我创设了《送宝宝回家》的游戏情境。帮助幼儿理解内容。通过情境化教学,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孩子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多媒体演示法:现代教育学研究认为,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能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针对幼儿动作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活动中我将诗歌《摇篮》制作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音像结合进行教学,这样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形象,增强幼儿对文学作品内容的理解。

分段教学法:孩子教育实践告诉我们,从整体入手,分段教学是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教法之一。在活动中,在让孩子完整欣赏的基础上,根据诗歌《摇篮》内容中结构的不同变化分成三段,按“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序,进行分段教学,从而加深幼儿对作品理解和感受。)

此外,我还应用了表扬激励法、归小结法等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教师应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预设了以下几种学法帮助幼儿学习:

1.游戏体验法:学前教学学家陈鹤琴指出,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符合幼儿爱玩的天性,应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活动中,我组织幼儿玩“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多感官参与法:有一句世界教育名言是这么说,听过了就忘记了,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因此在活动中让幼儿看一看《摇篮》的课件、做一做“轻轻飘”、“轻轻翻”动作帮助幼儿理解体验诗歌的意境美。

3.合作讨论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合作讨论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有利于通过同伴互助、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摇篮》仿编中,我让幼儿合作讨论:小朋友,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摇篮?它的宝宝是谁?谁摇宝宝睡觉?让幼儿在合作讨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四、说教学程序

本次活动突出了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把教育融入到生活、游戏中,因此,我遵循“以人为本,层层深入”的原则,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1、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2、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3、分句感知,加深理解。

4、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5、引导仿编、体验创造。

第一部分:律动引入,激发兴趣。

环节目标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让幼儿处于最佳学习状态。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表演体验:活动一开始,我播放《摇篮曲》创设温馨、宁静舒服的情境,让幼儿学小宝宝走进入活动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谈话引题:播放“摇篮”的画面,提出问题:小朋友,这是什么?你知道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吗?通过提问让幼儿对摇篮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后面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引出活动内容和活动课题。

第二部分:完整欣赏,初步感知

环节目标是:完整欣赏,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境教学法、启发提问法、多媒体演示法,

本环节我设计了2个环节:

第1环节是教师配乐有表情完整朗诵散文一遍。提问:诗歌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通过提问,帮助幼儿初步感知散文内容。

第2环节是教师播放课件,完整欣赏儿歌第二遍。提问:小朋友,诗歌里讲了什么?你听完这散文有什么感受?通过这概括性的提问,让幼儿有了想象和自由讲述的空间,提高幼儿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引导幼儿用好听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温馨、宁静、舒服。

第三部分:分段感知,加深理解

环节目标是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感受散文的意境美。

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多媒体演示法、多感官参与法、启发提问法。本部分是重点环节,

我设计了3个小环节。

1.教师精导,教学第一段

先播放课件1,提问: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星宝宝怎么样啦?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第一段内容,在回答的过程中我结合动作帮助幼儿学习和理解“轻轻飘”,然后老师小结,教师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第一段。

2.师幼互动学习第二、三段

播放课件,师幼表演再现二、三段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是摇篮?摇着什么宝宝?怎么摇?鱼宝宝、花宝宝怎么样了?帮助幼儿理解二、三段内容,结合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轻轻翻”、“轻轻吹”。

3.幼儿互动学习第四段

出示第四段画面,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第四段内容,然后请全班幼儿想动作来表现第四段内容。幼儿边做动作边朗诵儿歌,并注意语气语调的变化。如:“星宝宝睡着了”,要用轻柔的声音来朗读。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学习,根据扶-半扶半放-放的认知顺序进行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内容层层深入,从而解决了重点问题,达到环节目标。

第四部分: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环节目标: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容

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游戏法、启发提问法

教师和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结合动作,完整朗诵诗歌一遍,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你喜欢诗歌中的哪一句?把你喜欢的句子读给小朋友听一听。给幼儿提供一个说的机会。为什么说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是摇篮?这个问题是难点,我将用“送宝宝回家”的游戏帮助幼儿理解他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我准备了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背景图,请小朋友将各宝宝的图片贴在相应的背景图上。教师进行小结,帮助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进行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教育。

第五部分 引导创编、体验创造

环节目标:通过仿编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

采用的方法:自主探究、合作讨论、启发提问法

我设计了2个环节

1、 让幼儿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幼儿朗诵儿歌,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然后引导幼儿纵向观察:

一 二 三 四

蓝天 星宝宝 白云轻轻飘 星宝宝睡着了

大海 鱼宝宝 浪花轻轻翻 鱼宝宝睡着了

花园 花宝宝 风儿轻轻吹 花宝宝睡着了

妈妈的手 小宝宝 歌儿轻轻唱 小宝宝睡着了

()是摇篮 摇着()宝宝 怎么摇 ()宝宝睡着了

蓝天 月宝宝 白云轻轻飘 月宝宝睡着了

第一排,什么是摇篮?第二排,摇着什么宝宝?第三排,怎么摇?第四排,什么宝宝睡着了?

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具演示,幼儿应该会很快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

2 、幼儿自由仿编,教师巡回指导,对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仿编。对能力弱的幼儿,我将示范仿编或提供前半部分图片让幼儿编后半部分,或提供后半部分图片幼儿编前半部分。对编得好的幼儿进行表扬鼓励、对仿编较困难的幼儿,鼓励他积极参与仿编活动。最后将仿编好的诗歌进行朗诵,体验创造的快乐。

总之,本次活动从有趣的音乐活动开始,然后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幼儿在充满游戏性、趣味性的活动中积极主动的感知理解和提升,从而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上就是我对本教材的理解分析和设计,谢谢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