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精品】小学音乐说课稿集锦10篇

学问乐 人气:8.23K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品】小学音乐说课稿集锦10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天地在我心》是小学人音版第十册第三课《幻想》中的欣赏曲,对于《宝莲灯》这部动画片孩子都很熟悉,却很少有孩子知道这部电影取材于民间神话《劈山救母》。影片中的插曲《天地在我心》由男高音独唱,旋律优美、抒情,抒发了思念和深爱母亲的真挚感情。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包含两个乐句。前句(“天上的星星……一切都没生气”)低迷绯徊,后句(“每一个孤独的……默默地思念你?”)旋律上扬,委婉动荡。这一段表现了魂牵梦萦、思念母亲的痛苦心情。第二乐段以前一乐段的音乐为基础,旋律提高了一个八度,情绪变得亢奋、强烈,宣泄出对母亲炽热的感情,并表达了“相信我会创造奇迹”战胜邪恶、劈山救母的坚定决心。最后,“天地已融化在我心里”的音乐是省略的再现,气氛宁静,情绪由激动转为平和,蕴含着对自己拥有的力量的自信和对光明的未来的向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我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 通过聆听《天地在我心》进一步拓展孩子的幻想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2、 通过对动画片《宝莲灯》的插曲的欣赏,了解神话故事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幻想寄托。

3、 聆听中由电声音乐演奏的作品所造成的神奇气氛中,让孩子感受幻想的意境。

三、说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三个目标,我制定了四个教学环节,分别是情境导入、聆听感受、拓展感受、课堂小结四个教学环节。下面我就四个教学环节作具体介绍。

(一)、情境导入

1、由电影故事导入。

如教师设问:谁能介绍一下动画片《宝莲灯》的故事? (在孩子的回答之后教师归纳)[这样的设计其主要目的是能够在一开始就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为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二)、聆听感受

1、通过故事引出动画片的插曲《天地在我心》,进行第一次聆听。[通过第一次聆听,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的风格,明白是动画片中的哪个主角在表达情感。]

2、通过讨论第二次聆听歌曲,让孩子体会歌词的情感,并让孩子谈谈感受。[此环节的设计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体会旋律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3、再听歌曲。[安排孩子第三次聆听全曲的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音乐进行想象,演唱这首插曲时的影片画面及描述的故事内容会是什么。]

(三)、拓展感受

1、设问孩子,听到这样的音乐的为什么会展开如此想象呢?是什么样的音乐表现出这么丰富的画面呢?以这样的问题引出电声音乐。[通过设问,再次激发孩子的兴趣,拓展孩子的幻想能力,让孩子了解电声音乐。]

2、聆听动画片《宝莲灯》另一个音乐《望月节》。[此环节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孩子更加深刻的了解电声音乐。]

(电声音乐是电子高科技的产物,是电子科学运用在乐器上并转化为音响,通过演奏进行音乐表现的。

电子合成器是先用电子采集各种音源,把几百种音源的分析,通过高科技合成后做成集成芯片。在演奏时通过操作键盘、键纽发出各种模拟的音响。)

(四)、课堂小结

安排孩子观看动画片片段[这个片段就是在演唱《天地在我心》的片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在学习聆听之后,再通过观看画面感知其歌曲的情绪,让孩子更深一步地体会音乐的魅力。]

四、设计理念

本堂课是一节欣赏课,因此是以听为主,所以在每次听之前都设计了问题,争取不让孩子在一遍遍聆听的过程中失去对音乐的兴趣。同时通过聆听《天地在我心》和《望月节》让孩子感受音乐的神奇,并且初步了认识什么是电声音乐。最后通过聆听和讨论拓展孩子的幻想力,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2

小学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音乐熏陶、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上,应始终体现和包含音乐艺术的美感,以此感染学生,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创造教学是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力、发掘创造性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也是引导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的重要学习领域。音乐活动课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音乐活动,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进行生活的艺术再创造。为此,我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本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设计了这堂音乐活动课——《快乐的小生灵》。

为更好地指导本节课的实施,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特色的民间故事。

2、掌握一些动物动作特性。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模仿力和艺术想像创造力。

三、情感目标

1、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

2、通过音乐活动,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热爱自己的民族。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动物动作的模仿是本课的重点,但艺术是生活的再创造,把动作艺术化并配合音乐舞动就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有效地达到上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模仿法

本课的重点是模仿动物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是一种最易进行的教学方法,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法。

2、想像法

在教学中,有很多动物是用无法一一展示出来的,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合理地想像。

3、合作教学法

团队合作精神是要求学生一直需要学习的一种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学生合作完成的教学任务。

根据本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及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标准,我按四个阶段展开教学。

一、激趣——谈话导入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谈话法和学生拉近距离,和学生交流个人的属相,从而进行《十二生肖的故事》教学,为后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导入新课。

二、互动——动作创编

这一环节的主要任务就是进行各种动物的动作创编。从十二生肖的传说中,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小动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各种动物动作的模仿与创作。

1、出示卡通兔子的活动影像。让动画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观看后想像兔子的动作特性,小组合作学习兔子舞,并配合音乐跳一跳,看看哪个组编排的最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知识,并学习与人相处之道。

2、展示老鼠吃东西的动画。让学生模仿老鼠的形态进行动作创编,并通过学生主动上台表演,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3、展示蛇的动画。学生可能对蛇不是很了解,并有点惧怕的心理,在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想像动画片《小鲤鱼历险记》中的癞皮蛇的形象,找到蛇的动作特点——柔软地爬行。在老师的有效引导下完成蛇的动作创编。

4、展示猴子的动画。对于猴子的动画形象,学生了解较多,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创编,给孩子想像的空间。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务的培养。

所有的创编活动都配上音乐,让孩子在音乐中表现,在音乐中完成创作。

5、展示更多的动物图。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些动物,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动物。让学生看着大屏幕,想模仿哪个就模仿哪个,也可以模仿没有展示的动物,只要是你喜欢的,你就可以模仿。让动物创编进入一个小高潮。 多种形式的学习也让课堂显得不那么单调,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保持下来。

三、提高——学用结合

展示动手大联欢图,让孩子们在音乐中尽情地去表现自己。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让本课的教学内容得到就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各种感官去体验音乐。

四、升华——深入环保

设计此环节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不要忘了去保护带给我们快乐的小动物,让大自然和谐发展,让音乐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鼓励孩子们做个环保小卫士。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音乐第七册第4课歌曲《愉快的梦》。接下来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环节向大家展示这堂音乐课,希望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一、说课标:

新课标对四年级学生要求是:保持音乐兴趣;培养音乐感受与音乐欣赏能力,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能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乐于参与演奏及其他音乐表现、创造活动;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二、说教材: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采用八六拍子。具有摇篮曲的特点,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他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象,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知和理解。

三、说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从三维角度体现:通过演唱、听赏教学,使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美及情感的愉悦,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培养丰富的音乐想象力,并能用轻柔的歌声表达《愉快的梦》所描绘的美丽的梦境;并通过舞蹈律动创编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进行体验实践活动,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音乐创作能力;了解6/8拍的强弱规律,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感受六拍子的动态效果与歌曲情境的密切联系;并理解曲调的上行与下行走向及连音线和圆滑线等音乐知识。

四、说重点难点:

(1)能够运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愉快的梦》并表演。

(2)歌曲旋律的掌握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3)认识连线及上行、下行的旋律线和连音线、圆滑线的唱法,了解6/8拍的含义,并能在歌唱时突出节拍特点。

五、说学情:

学生能够认识一些常用的音名、音符、休止符及音乐记号,也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及乐感,能够自发表现歌曲情绪,并能对自己与他人的表演做出评价。

六、说探究: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以即兴式自由发挥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作活动。

七、说教法:

我采用“聆听----启发、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采用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听唱结合的方法,以“听”为主,把“美”贯穿始终,以“唱”为主,把“情”贯穿始终,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能力。借用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验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课堂氛围活跃,而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八、说学法:

音乐课应重视对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本节课我采用实践法学习歌曲,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我的基本策略是,以“听”为主,把“美”贯穿始终,以“唱”为本,把“情”贯穿始终,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情感和创造体验,本课内容《愉快的梦》它所蕴涵的内容本身很美,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素质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来展示自己,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和体现歌曲的美,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关系。本节课力求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自己歌唱,最后达到情感的升华。

设计意图: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独立的完成学唱过程,给学生以成就感。

九、说有效亮点:

以听为主,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歌曲旋律,能够用编创梦、舞梦、肢体语言形式来表现歌曲,并有一定的创编能力。

十、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我从说梦、舞梦、听梦、唱梦、四部分展开教学

(一)说梦:

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教师以谈话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话题以梦引入教学;接着让学生听所要学唱的歌曲伴奏,同音乐一起寻找自己的梦。以梦为切入点,使孩子很快走进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有了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听梦: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并为歌曲起名字;再次引导学生进入小朋友的梦境,感受歌曲,并提问:小朋友梦到了什么?请同学们为歌曲起名字,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新歌《愉快的梦》。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也让学生从生活中回忆各种梦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学习氛围活跃起来,让大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三)舞梦:

接着是舞梦环节,教师以梦,带领学生舞蹈,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拍特点,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小朋友的梦境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此时继续播放所学歌曲,将课堂推向最高潮。

设计意图: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教师参与其中,帮助有困难的学生解决问题,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

(四)唱梦:

1、接下来到唱梦的环节,让学生看书聆听歌曲,初步让学生感受歌曲,并让学生说出所听歌曲的情绪?最后让学生在歌曲当中找到所学过的音乐知识,巩固加深复习所学音乐知识。我们再看一看歌曲中有没有我们不认识的小符号呢?导入所学新的音乐知识:连音线和圆滑线,教师讲解,让学生自己找出书中的连音线和圆滑线,并让学生掌握其唱法。

2、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所学过的拍子,导入新知识点:6/8拍,总结6/8含义和强弱规律及拍子特点与表现音乐情绪的作用。带领学生划拍,让学生感受6/8拍子强弱特点,这样就把音乐、律动、多媒体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

3、接着演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处理学生唱错的乐句,再完整演唱第一段,并让学生划拍演唱,提问:“整首歌曲中情绪有什么变化吗?(前面是平静地,舒缓的,后面是连贯的,激动地)。我通过听唱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听唱中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我用过渡语:“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又是什么让歌曲的情绪产生不同了?”引出上行和下行知识,教师采取听唱法让学生看图示、随伴奏学唱,让学生感受曲上行和下行的特点,学生就很容易完整的学唱歌曲并总结出:上行给人一种激情向上的感觉,下行一种平稳的感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本课的难点也掌握了,同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完成了教学任务。

4、接着跟琴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请学生注意换气的地方,并引导学生说出,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在指导学生歌曲前部分声音要柔和,要连贯;后部分要表现出愉快,惊喜的感觉;在让学生演唱时,可加入师生互动分句演唱,可添加身体摇晃的动作,使学生更能体会6|8拍的感觉。

设计意图:并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共同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唱兴趣;把难点变的简单易学,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里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创编演唱形式:引导学生利用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可分组、分男女、分段落或者师生接唱等形式来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共同创编歌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教师也根据学生得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声音、歌曲的难点以及表演等加以指导,使学生按个人的学习能力分层愉快的完成教学任务,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

(七)教师课堂总结:

以梦引入梦想,最后以我的梦!中国梦!结束本节课。

(八)板书设计:

《愉快的梦》

1、四分音符、八分音符、附点四分音符、八分休止符

2、2/4、 3/4 4/4拍

3、v

十一、说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和小组之间的互动,以多种形式表现歌曲。

十二、说板书:本节课我的板书设计主要以突破重难点为主,可让学生直观看到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很快掌握6/8拍节奏的特点,并巩固加深所学习过的音乐知识,在演唱的时候能够完整准确地运用所学的知识。

十三、说媒体:

主要目的用于聆听和感受音乐,让学生更好的参与教学活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丰富学生情感。

十四、说评价:

以多元化形式评价,本节课我采用的是师生评价,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利于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对学生的评价:

体现在音乐活动中,学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正确的评价,对音乐的表现有一个很好的认识和提高。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体现在听梦和舞梦环节中,教师以唱梦、舞梦展示给学生,学生给予老师了肯定,更加喜欢老师,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欲望。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

体现在学生对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和指点,使课堂更加活跃。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会编 我会演》音乐创编课。下面,我就下列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简析

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第6课中的《一个妈妈的孩子》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主题鲜明的儿童歌曲。此曲调采用了川藏地区的民歌音调为素材,热情地抒发了少年儿童对祖国妈妈无比热爱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同学来说,三年级的同学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是由于文化视野还不够开扩,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歌舞不熟悉,对本课的深入学习有一定困难。

三、教学战略

本课设计为第二课时,在同学已经唱会歌曲的基础上,发挥他们活泼好动的特点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深入教学。选择适当的视频资料,扩大同学的音乐文化视野,协助同学模仿、学跳“旋子”、“踢踏”等基本舞步,并即兴创编舞蹈,更好地扮演歌曲。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考虑到同学对已有的认识结构的心理特征。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感受歌曲《一个妈妈的孩子》浓郁的川藏民歌音乐风格,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初步体验藏族歌舞特点,学跳“旋子”、“踢踏”等基本舞步,并创编集体舞。

(三)在创编音乐和集体舞的过程中,提高发明能力、合作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体验藏族歌舞特点,更好地扮演歌曲。

考虑到同学现有的知识水平和鉴赏能力,我认为教学难点:学会“三步一变”、“后撤前踏”等舞蹈动律。

五、优秀教案方案

对于本节课整个优秀教案,我预设了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我引导同学做着自由律动在优美音乐中唱着歌进入教室。因为这节课是第二课时,同学已经唱会歌曲,符合新课标中的能随着熟悉的歌曲哼唱,在体态上作出反应。而且舞蹈进教室可以为后面的舞蹈创编打下基础。接着,同学打着拍子唱歌谱,并找出主要音还加上柯达依音乐手势唱主要音。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协助同学唱准主要音程,还为后面音乐创作打下基础。而且结合了新课标,同学达到本年级的学段目标就是:能用已经学会的歌曲学唱乐谱

(二)展开阶段

在这个阶段,为了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理念,并为了更好表达歌曲,我通过观看舞蹈片段,引导同学自主去模仿学跳自身喜欢的舞蹈动作,并分析动作表达的情绪。达到本学段目标: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演出。再通过合作编舞,展示互评,根据歌曲的情绪变化来创编舞蹈,提高发明能力、合作能力、表示能力、评价能力。这个阶段达到的学段目标是:能够对自身、他人的扮演进行简单的评论。

(三)形成阶段

先是完整扮演,全体同学唱着歌,跳着舞表示优美抒情和欢快激动的情绪,真正感受到少数民族歌中有舞,舞中唱歌的形式,在载歌载舞中达到新课标分段目标: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扮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然后在拓展阶段中启发同学用2356创编旋律,并加上动作扮演,以此培养同学的发明能力。这个创编旋律其实是让同学玩一个游戏,通过这个玩数字游戏,让同学感受到原来创编旋律其实是一件很简单又开心的过程。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音乐发明,发掘同学潜能的即兴发明活动,但区别与专业创作学习。

此环节达到新课标的分段目标是:1、能够主动地参与综合性艺术扮演活动,并从中享受乐趣。2、能够创作2~4小节旋律

(四)总结阶段

我让同学自身谈谈收获,这种采访式小结让同学分享收获,并提醒同学课后多关注少数民族文化艺术。

六、教学评价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我是这样设计的,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通过在三年级上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已经接受了新课程改革下的评价方式。在小组的分工当中,各个小组长也基本上能掌握对小组成员的评价。而本节课主要注重的是同学参与学习的态度和进行舞蹈创作时对音乐情绪的掌握和审美的能力,因此,我设计了三个局部的内容。1、小组长对成员进行评价,从同学对学习的态度和所创作作品的效果两方面来评价;2、教师对小组进行评价,包括小组协作的一些配合,作品完成情况来进行评价;3、对个性、创作性进行评价。这样能给予同学一个展现自我、张扬自身个性的平台,能够在实践中发展思维。

我认为我这节课的亮点是: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将发明力的培养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通过舞蹈创编和旋律创编,启发同学发明性地进行艺术表示,培养自信心,让同学充溢自信地大声说“我会编,还会演”。是为了更好地表示歌曲,表示艺术!

我还有个反思:通过课堂实施的效果让我得到启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同学,引导他们唱好,而且唱得更美!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感受、学唱歌曲。

2、处理、编词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知目标:学习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曲,启发引导学生能自己编词演唱,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编词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鱼、小海螺等。

七、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八、说学法

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教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习;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九、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活动:课堂一开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节奏,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习快乐。

(二)、感受、学唱《小螺号》。

1、情景小故事导入。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相当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吹螺号)同学们听出来的吗?下面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一个爱吹小螺号的小朋友的故事,想听吗?这位小朋友名叫涛涛,他生活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盼望阿爸快快会!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放动画歌曲《小螺号》。)

2、反复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曲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

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3、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拓展歌曲,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出示为歌曲创作的第二段歌词: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架船归,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嘀嘀嘀吹,欢迎阿爸凯旋归罗。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4、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5、创编表演亲情故事。可以老师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涛涛,一女孩围上围巾扮演阿妈,即兴发展表演亲情故事。比如面对满载而归的阿爸,涛涛怎样表现出喜悦,回到家里阿妈做了什么好的饭菜,备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乐乐吃完饭后,涛涛是怎样给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剧情的发展,及时引出发展的话题,使表演有看点,又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爱”教育。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平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6

这是引领我踏入教师行列的一篇说课稿,由本人撰稿,经数位专家老师的精心指点后的精华之作,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小学1—12册音乐教材中的表演曲目均可套用此说课稿,只需将里面的教学重难点稍加改动即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 号。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对小学音乐的理解,现在我来说一下人音版第7册第4课《快乐的课间》中的表演曲目《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根据我对教材和音乐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自由欢乐的情绪。

3、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 难点为:掌握×××后十六音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我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2、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本课的两个难节奏的解决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规律。

3、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

我将采用《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律动,学生可以按节奏做各种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欢快自由的情绪。

我这样设计的理念是:

1、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律动,能有效的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2、律动为歌曲后面的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学习、体会音乐的最基本途径。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我今天要学的歌曲《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我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聆听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中我将以示范和对比来解决歌曲中和“××带休止的切分节奏”这两个难点,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的重点。我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1、借用多媒体,我将用幻灯片播放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各种场景,视听结合,聆听歌曲范唱。在观赏和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速度,确定基本曲调和节拍。

2、学习2/4拍。我会问学生:一个小节里有几拍?通过讨论,我会告诉学生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并作出(示范)。

3、按照歌曲节奏边划2/4拍图势边读歌词。由于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歌词优“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0 ,通过让学生听、比较和多次练习,掌握突破此难点。第二个难点我将指导学生划2/4拍指 来突破这个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示范)。

4、以师生接龙的形式跟钢琴简单的学唱歌谱。由于在读歌词时已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曲调的演唱,学生能很快的掌握,在唱的过程中,我会做适当的示范,如(示范),并用手势提示。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我会视情况及时指导。

5、学唱歌词。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对学生的情绪的引导,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活泼轻松自由的感情。此时我会问学生:你们在课间都会玩什么游戏啊?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达到“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轻松自由欢乐的情绪”的教学目标。

我这样设计缘于:

1、兴趣是学习的最好的引导和动力。我在教学设计中借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手段,创设轻松欢快自由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的课间生活的主题。

2、学生从看、听、念、唱等活动中,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自由的情绪,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创编活动,学生为歌曲进行即兴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为歌曲作伴奏。同时我会适当提示几个舞蹈动作,如(示范 ),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要素去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表演,最后抽出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台前随着音乐表演,此时台下的学生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同时我会考虑到有些学生的舞蹈能力薄弱,可能不太愿意积极的做舞蹈表演,我会安排这些孩子演唱歌曲,用歌声为其他学生的表演做伴奏。

这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我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此环节中我会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2/4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突破重难点。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去课外寻找和学习跟本课的内容相关,或节奏相同的歌曲和音乐知识。

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音乐教学的功能绝不仅仅只体现在一堂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和学习课外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预设,很多环节可能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各种问题产生,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和调整。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7

交响音乐是音乐中的高级形式,也是人们难以接近的高雅音乐,小学生更是如此。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消除"高雅音乐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轻轻松松地接近交响音乐,步入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正是本堂课的教学定位。

一、教材分析

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又恢复到平静。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近六年的音乐学习,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音乐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是: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的主题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四、障碍分析及突破策略

在本堂课的学习过程中有两个可能出现的阻碍学生欣赏音乐的障碍:

(一)由于学生对高雅,严肃的交响音乐非常陌生,加上对西洋乐器也不熟悉,学生不容易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因此在介绍音乐的结构时,我分别展示各种主奏乐器的图片和音色,为后面的听辨打基础。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教学流程中详细说明。

(二)由于音乐主题在整个乐曲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并且每次出现的速度、力度、和情绪都不同,甚至有时是主题的变化和展开,学生很难听辨准确,为此,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绍拎水的主题时,引导学生唱熟主题。二是结合视频、图片,我在影片中关键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便于引导学生听辨各次主题。并且将每次出现的主题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每一次主题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流程设计及教学理念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上好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同时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为了落实和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本堂课我以孩子们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幻想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将高雅的交响音乐与神奇的童话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近交响音乐,为本课的学习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心理氛围。

(二)介绍作品、作者、及时代背景。

主要让学生知道:《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师的弟子》是他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音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最具独创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

然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他们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龟子姐姐讲的故事,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乐曲表现的意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欲望。

(三)了解结构、认识乐器

听完了故事,接下来就该介绍乐曲的结构:全曲分成序奏部、谐谑曲、和结尾三个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演奏,分别出示两种乐器图片及声音,要求学生听辨它们的音色。

2.谐谑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图片及声音。接着出示拎水的主题(演奏)。这个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取水的情景。由于音乐的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学生不好把握。这里,我引导学生唱熟音乐的主题,然后通过聆听,在音乐中找出主题,使学生有重点地聆听音乐。

3.结尾:铜管乐演奏,出示铜管乐家族成员。听辨它们的音色。

(四)运用媒体、视听结合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不分国界,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又是是听觉的艺术,再复杂多变的花样,到头来,聆听才是欣赏音乐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这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由中国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做到视听结合,既欣赏了音乐,又了解了交响乐队的一些基本知识。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重要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我要求同学们听到每一次出现主题时,能否模仿一下扫帚拎水的动作?或者用其他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便将音乐语言和同学们的形体语言结合起来,更加便于理解音乐。

(五)合作学习、讨论探究

在突破本课的难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1)。拎水的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2)。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从而得出答案: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拎水的主题力度一次比一次强,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乐情绪越来越紧张,象征着情况越来越危急!

(六)课堂小结

在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欣赏了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这个思考题,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品格陶冶。

六、教学特色

(一)充分利用视频、字幕和图片,结合故事情节将严肃、高雅、难以接近的交响音乐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

(二)充分利用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能获得愉悦的感受与积极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我将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交响音乐变成易于接近的童话故事,唤起学生对交响音乐的热情向往,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强烈追求。

我相信:这将是一堂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享受的课,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感受音乐的激情;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歌曲《树叶儿飘飘》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歌曲,这首歌曲曲调优美,具有描绘性,拟人化的歌词充满童趣。前四节写景,描述树叶儿飘飘的情景。歌词用拟人化手法寄情于燕子、蚂蚁和小鱼。曲调以切分节奏描绘“飘飘”的动态,用模进表现荡高后飘落,然后节奏均匀地盘旋运动,归于主音。插入的“噢!噢”在高音区的属音上,孩子聪明的领悟引出因好奇产生的潜在疑问的回答。后五小节的旋律是从前面四小节变化出来的,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树叶有情。洋溢着人与自然的友情与关怀,感人至深。

(二)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也为本单元后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可见,本课在这单元中起到了启下的作用,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孩子的天性是好玩、好动、好奇,他们的认知活动都是以兴趣和好奇为载体的。因此,创造音乐课堂的愉快情境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我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感受秋天的美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2、“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并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3、“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合作精神。启发学生积极自主地体验音乐。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音乐新课标》确立的阶段目标和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重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用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绪。

针对三年级学生自我感知能力欠缺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难点:

2、教学难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处理歌曲。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必须靠教师的启发、指导,“教”为“学”服务。只有充分发挥学科特点,才能收到良好效果,教学时应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时保持主动、愉快的心境。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 兴趣引入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的开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和学生进行友好的问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情境创设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场景,以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在本课中我创设了燕子、蚂蚁、小鱼歌唱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3、 视觉图象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学习和感受本课内容。如:我在欣赏歌曲时,以MTV动画的形式表现歌词的内容,帮助学生直观明了理解歌词。

4、 引导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层层递进,帮助学生了解思考什么样的声音、情绪适合体现这首歌曲,进一步体验音乐情感的直觉性,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5、 积极评价法: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贴五角星的方式有机结合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用眼神、笑容、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

2、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习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如下学法:

1、 听唱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从听入手,逐步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音乐鉴赏力,总之,只有自己学会了,才是素质教育的目的。在本课中,我让学生听歌曲范唱、教师范唱,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对音乐的感知、鉴赏能力。

2、 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处理歌曲这个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渗透了这一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教学歌曲,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

3、创造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如:我在处理歌曲时,引导学生自己创编声势动作,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堂课我针对教学目标,为这堂课的每个环节都作了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于音乐实践中。下面我对课的流程作简单的陈述。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采用了师生问好的形式,营造了一个和谐氛围,接着我又出示填字游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初步感受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画面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的审美情境中,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能力。在这里,我播放歌曲MTV动画,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初步欣赏。

2、师生问答,初学歌曲

为了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树叶儿飘飘》这首歌,我巧妙运用师生问答开始了新歌教学:燕子、蚂蚁、小鱼看到飘落的叶子,它们是怎么做的呢?你能用歌声来回答老师吗?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荡到天空,燕子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衔在嘴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草丛,蚂蚁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抬到洞中。师唱问:树叶儿飘飘,落在水中,小鱼看见了,会做什么?生唱答:放在头顶。通过这一问答,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的第一部分。

3、模唱歌曲,完整学歌

当学生感知歌曲情绪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歌曲第二部分,使学生熟悉旋律为加词学唱打下基础。引导学生用优美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绪,给唱得好的一组贴五角星,增强小组合作精神,达到良好的效果。

4、歌曲处理,丰富效果

通过以上环节的教学,接下来进入处理歌曲环节,在这里我采用引导法、自主学习法、创造法等方法来处理歌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歌曲的体验中,对歌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准确地表达了歌曲情感,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回声处理歌曲,通过树叶儿“沙沙”声为歌曲伴奏,增加歌曲厚度,达到丰富歌曲的效果。

(三)、情感表达,体验乐趣

1、分组创新赞美秋天,比如:诗歌、散文、唱歌、乐器、舞蹈等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期中的乐趣。

2、分组完成扮秋天:秋天的果树、秋天的天空、秋天的树林、秋天的田野,四幅秋景图。最后,在《树叶儿飘飘》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方案的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从目标的提出、到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确定、乃至学习成果的呈现,都让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性、更多的实践性、更浓的创造性。当然,措施付诸实施,还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慧心,教学永无止境,我相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9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小学音乐《春天的旋律》。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六册第六课《嘀哩嘀哩》。《嘀哩嘀哩》是一首欢快活泼,富有朝气的儿童歌曲。它的旋律给孩子们勾画了一幅明媚的春天景象,而本课教学正是对歌曲情感的再延伸和发展。是在第一课时歌曲学习的基础上,以审美教育为主线的一堂自创音乐课。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能力的培养以及品德的教育。通过学习,让学生能用轻快明朗的声音演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和想象的能力,使他们的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从中渗透对学生心灵美、行为美的品质教育。

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学生感受春天的美,表现音乐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本课的难点是:学生分组为旋律创编春天的歌词。

本课以音乐教学为主,同时结合了语文、思想品德、美术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说教法

音乐课程标准体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的理念。所以,我为这节课拟定的题目为《春天的旋律》。它所蕴含的内容本身很美,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音乐艺术想象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我把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贯穿始终。把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音乐教学模式,把音乐和多媒体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所提供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聆听音乐、理解音乐,为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萌发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激发学生去表现音乐、创造音乐。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春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美、音乐的美。针对儿童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我还采用了游戏法,实施了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说学法

音乐课应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所以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且自由发挥。采用人机交互的手段,让学生点击鼠标自由选择画面上的对象,组成春天的图画。学生分组进行活动,在交流和协作中,加深对音乐的体验。

四、说教学过程

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思考的:它由复习歌曲、感受春天、游戏活动三部分组成。其中“感受春天”又包括了:看春天、说春天、赞春天三个环节。通过这样的安排,使学生的欣赏美、感受美、表达美、歌唱美、创造美这一系列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我采用提问的方式开课:“同学们,请看窗外,现在是什么季节呀?”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学生很快就进入了现实的情境里。接着我告诉学生, “让我们一起来唱首春天的歌吧”。这时候,学生就可以看着电脑屏幕上出现的歌单,拍着手在音乐的伴奏声中唱起歌曲。我又采用听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听辨自己和老师模仿小黄鹂唱歌的不同,突出强弱关系,解决歌曲中的难点,使演唱更加完整悦耳。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看春天。我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这一特点,让学生欣赏关于春的录像,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钢琴旋律,让学生从视觉上、听觉上都得到艺术的感染,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得到培养。

接着我又引导学生在音乐声中把所看到的、所想到的春景用语言来描述,并进行模仿。也许有的孩子会说太阳,有的学小鸟,有的用身体表现柔柔的柳条,还有的渴望在草地上放风筝。你一言,我一语,我再让他们用自己的小手在电脑上,选出喜欢的春景,用电脑拼图的方法自由组成春天的图画,这时候,我们的眼前就会出现一幅幅美丽的春天美景。通过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学内容上,把语言、律动、音乐、美术、多媒体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使新课标中提倡学科综合的精神得以体现。这样的教学,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学生积累了许多描写春天的语言,也为后面的创编歌词打下基础。

接下去,我又让孩子们用优美的旋律去歌唱春天。在教学方法上,我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主,尊重个体的不同体验,让学生在键盘上敲出自己所喜欢的速度,感受同一旋律采用不同速度时所产生的不同情绪。欢快的音乐像小朋友在做游戏,舒缓温柔的音乐像春姑娘在翩翩起舞。这些充满童趣的语言,让他们在感受音乐中丰富了想象,在想象中又进行了乐感的培养。

接着,我让学生分小组为这段旋律填写春天的歌词,以唤起并促进儿童潜在的音乐本能。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是自己生活中的需要。学生在一起进行创作,发挥集体协作精神,我再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进行互评。这样的创作活动无论是过程还是结果,孩子们在心理上都会得到满足、肯定、愉悦。

最后,我采用情境陶冶法,用多媒体技术把教室创设成一个美丽的大草地,在春天图案的背景下,在优美的乐曲声中,学生分组进行游戏活动。在轻松快乐自由的氛围中学生知道了春天到底藏在哪里?它,在温暖的阳光里,在嫩绿的枝头上,在大家的歌声里,在老师的笑脸上,在我们的心里,在美好的生活里。孩子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无处不在,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珍惜幸福生活。

法国著名艺术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 篇10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人音版三年级第二学期的一首歌曲, 歌曲结构为两段体,2/4拍,曲调优美深情,以学生的角度歌颂了老师的辛勤奉献的品质,深切地表达了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让学生深切感受在老师精心培育下他们茁壮成长,从而培养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能以崇敬的心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中蕴含的爱师情怀,能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及爱戴之情。

教具:多媒体,钢琴,笛子。

说教法:

结合教师自己专业上的优势和孩子们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我运用了以下的教学手法:

1 故事引入法。

2、多媒体情景吸引法:

3 现场表演法。

4 层层设疑法。

5 联想比喻法

6 活动法。

力求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孩子们轻松地掌握学科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孩子好奇的心理特征,我运用故事导入:从孩子们身边的故事入手,在多媒体画面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中,讲述一个非常调皮,经常跟老师作对的学生小红的故事,讲到有一次当小红走过老师窗前,看到老师在辛勤地批改作业的情景,后来…..

利用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打开课本,学习这一首歌曲。

二、培养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

在学习歌曲之前:先出问题考考学生,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音乐情绪。 教师用笛子吹奏两段曲子,让学生分辨哪个片段是欢快的,哪个片段是抒情,深情的?具体内容是:(拿出笛子) 在老师现场的精彩演奏下,学生热情高涨,都纷纷回答。

三、歌曲教学:

在刚才学生对音乐情绪的理解基础上,播放歌曲,让学生认真聆听,提出问题: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力度怎样,歌曲可分几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老师再作点评。)

让学生先跟着自己打节拍,按照节拍读歌词,(可分组读,教师指出比较难的节奏,多读几遍)

在熟悉节奏的基础上,播放音乐,学生打着节奏,轻轻跟唱,由于旋律比较简单,很多同学都已经基本会跟着唱了,为保护学生的嗓子,老师先带学生们练练声,为避免枯燥的练声方法:老师用各种动物的叫声来引导学生练声。(如大象“嗯,嗯,嗯. “小羊咩,咩。咩”)学生兴趣极高。

这时,老师弹奏歌曲,鼓励学生跟着老师深情地用“嗯”哼唱。

四、学生互动:

在基本会唱的基础上,让同学们分组唱,轮唱,领唱,合唱,培养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五、情感交流。

让学生们把自己比作小红,看到老师如此辛勤地为同学们改作业。内心会怎样??

鼓励同学们都用笔写一句想对老师说的话。让同学从内心体会对老师的感情。

最后,让在学生深情的歌声中结束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