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物理《功率》说课稿

学问乐 人气:5.08K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功率》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物理《功率》说课稿

物理《功率》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及计算公式,知道功率的单位。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形成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功率物理意义和利用功率公式解决综合题目

教学方法:

提问讨论法、讲演练习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程序:

一、引入新课

播放多媒体素材,如1000块砖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快?图中的情景说明了什么问题?类似的事例还有吗?(启发思考)

二、进行新课

向学生提供一组数据,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谁做功最快?说出比较的依据。

物体所做的功 所用时间

A 1000J 5S

B 1000J 10S

C 4000J 1min

D 6000J 1min

学生结合阅读教材1、2自然段,然后讨论以下问题:

1、完成相同的功,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呢?

2、如果做功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呢?

3、如果两物体做的功不同,做功的时间也不相同,如何比较他们做功的快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仿照速度的概念,我们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概念: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如果用W表示功,t表示时间,P表示功率,上式可写作:

P=W/t

功率的单位:瓦特,简称瓦,符号W

1W=1J/s

1kW=103W 1MW=106W

引导学生参看课本小数据图表中的资料,说出各物体功率所表示的意义。

例题:见书112面

该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为降低难度,教师可把此题分解为几个简单的问题,请同学分步进行讨论、演算。

1、0.7t的水泥板重是多少?

2、用一台起重机把它提升4米,需做多少功?

4、若完成这些功用15s,则这台起重机的功率是多少?

具体解答过程见书

三、练习:

1、某机器铭牌上标有“750W”,它的物理意义是( )。

2、用一动滑轮提升重200牛,拉力以0.5米/秒的速度匀速上升10秒,求拉力做的功和功率

四、小结

五、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物理《功率》说课稿2

一.说教材

《功率》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2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3节内容。功率是反映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而功体现了力的作用在空间上的效果积累,同时功又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功率和功的教学既是延伸了前面所学的力的相关知识,又为后面即将学习的能得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所以本节课在第七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高中课程标准》中对《功率》的教学要求为:理解功率的概念,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平均功率、瞬时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模式。

功率的概念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科技之中,其定义、表达式P=W/t、单位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材中首先通过两台起重机做功相同,时间不同引入了功率的概念和定义式,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动力机械的分析,讨论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说明了物体做功、机器做功的功率等说法实质都是力做功的'功率.如:汽车的功率就是牵引力的功率,起重机起吊重物的功率就是钢绳拉力的功率.然后,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导出了功率与速度的关系,既P=FV。再借助“说一说”和“做一做”栏目,提出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的概念。最后教材结合例题讨论了汽车两种启动模式的相关问题。

针对上述内容,本节课安排1个学时,并制定了如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二.教学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概念及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定义

2、会利用P=W/t,P=FV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功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理解功率的概念,并灵活应用功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2.难点:正确区分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并能够利用相关公式计算平均功率和瞬时功率。

四、教学方法

本课整个教学是按照情景导入新课、学生自学、讨论质疑、教师精讲、反馈练习的思路设计的,这种“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三为主”的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从而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从学生自学的感性认识出发,到学生讨论质疑的深入,当学生出现疑难问题走头无路的时候,教师精讲,点明主旨,给学生来一个柳暗花明,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最后反馈练习,作以小结。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新课

结合具体实例,提出几个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引入本课内容。

(学生思考、回答、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体会功率的含义,从而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环境中。)

2、进行新课

组织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讨论与做功快慢有关的问题,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与电功率、速度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起功率的概念。

3、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与功率有关的内容,了解功率的概念、计算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4、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额定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了解机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

5、组织学生讨论“想想议议”,在物理中或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需要表示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快慢?我们是怎样表示的?

6、师生一起根据对物体做功的公式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功率P=FV表达式,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物理意义。

7、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8、例题讲解和反馈检测

9、布置作业

课后习题1、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