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说课稿

学问乐 人气:1.42W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圆的面积》是在学生认识圆的特征,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以及学过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情景提出圆的面积的概念,并提出如何把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又一次用到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的教学方法。通过圆的面积的学习,不仅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为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的还可以,思维也比较活跃,但学生只具备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完善。

3、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圆的面积含义,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中体会转化的方法。

情感目标: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5、说课前准备:

教具:课件,挂图,圆片等。

学具:圆片,剪刀,直尺等。

二、说教法:

考虑到本节课是几何前后知识的重要纽带,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抽象逻辑思维较差,还是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所以使用多媒体、实物教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帮助学生理解,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数学,在借助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的同时,是学生体会到观察、归纳、联想,转化等数学方法。采取“扶、放”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分成四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复习引入

1.提问:什么是面积?

2.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用一根5米长的绳子把小牛拴在草地上,小牛能吃到草的面积有多大?(展示牛吃草的挂图)

同时引导发问:(1)小牛能吃到草的最大面积是个什么图形?

(2)如何求它的面积?(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第二部分、圆面积公式推导过程

1.理解圆的面积含义:通过复习中“牛吃草”和几个圆形教具来理解圆的面积,同时让学生用手指出圆的'面积指的哪部分?与周长要区别开。

(设计意图)通过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含义,加深印象。

2.学生动手操作,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1)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把圆转化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呢?学生自学课本有关内容,探索如何把一个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且思考:圆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在这里渗透转化的思想。

(2)学生自学后,探讨:为什么只能得到近似的平行四边形?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学生相互讨论,应如何操作?(只有分的份数越多,才越接近长方形。)此时,学生操作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说说如何分、剪、拼的。

并思考:能拼成一个标准的长方形吗?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说出圆与转化后长方形的联系。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圆的面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扶,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个性思维,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小结:根据圆的面积公式提出:计算圆的面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4)自学例1,并独立完成“做一做”第1题

通过例1和“做一做”,巩固新知,使学生掌握,已知圆的直径,求面积的方法,同时提醒学生:半径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

完成课本练习十六中部分习题

第1题:填表格。可直接利用公式求面积,加深对公式的理解和掌握。

第5题:求圆的面积和周长。意在复习旧知巩固新知,又在区别二者不同算法。

第2题;解决生活实践问题,说明生活中离不开数学。

第3题:利用周长求面积。增加难度,拓展学生的思维。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力求有针对性、层次性、生活实践性,由易到难,在掌握知识中形成能力。

第四部分:课后作业

解决“牛吃草问题”

新课前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找到答案,让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板书设计(出示课件)

圆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的面积=周长一半×半径

S=πr×r=π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