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作文>字数作文>1500字作文>

【精品】春节的作文1500字七篇

学问乐 人气:3.18W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节的作文1500字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品】春节的作文1500字七篇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1

在我看来,春节是凝结在舌尖上,一年又一年,我们就在这样春节中,慢慢长大了。

“进了腊月门,就是过年”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在现在,过年热闹喧腾,似乎是从小年开始。在小年这个春节盛大开始中,饺子第一次揭开了她面纱。

饺子永远是过年餐桌上最重要角色。饺子寓意着更岁交子,无论这一年过得怎样,春节饺子永远是一家人年终盛宴。“舒服不过躺着,好吃不过饺子。”饺子美味,饺子馅更是变化多端,令人多吃不厌。

在我老家,饺子馅总是经典韭菜猪肉馅。韭菜是新下,鲜嫩多汁,刚买来摘来韭菜更是青翠欲滴。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地上铺着几张报纸,一起摘韭菜,春节与家味道就在这里,慢慢升华。猪肉最好是手切,可以一粒粒清晰地嚼到,最好有些肥肉,猪肉肥而不腻与韭菜鲜辣融合在一起,正是对春节最完美诠释。

韭菜猪肉饺子本是最佳组合,可年三十晚上子时要吃饺子却是素馅。老一辈人说这象征着来年朴素平淡、平平安安。我对这种说法不太相信,但素馅饺子确也别有一番风味。

把胡萝卜、粉条、豆腐切碎,摊一个蛋饼切成小块,有时加些木耳,素饺子馅基本上脱不了“这一套”,但就是这几味简单食材,却能调出美味馅儿。素馅没有了肉馅那种浓烈肉滋味,多了一股清淡感觉,也可以对春节期间大鱼大肉起到一个很好调节作用。不过令我疑惑是,有时素馅里也加些海米虾仁,这还叫素馅吗——也许素馅只是人们一种对美好生活寄托与尝鲜满足罢了。

饺子皮也颇有讲究。必须要用死面那是一定,放了酵母就变成煮包子了。这几年新出了一种“饺子粉”,据说是专门用来做面皮用,其实味道嚼劲与一般饺子皮没什么差异。擀面皮真是门手艺,擀面皮讲究中间厚,边上薄。要想擀得又快又好,挺不容易。现在,肉店里有卖机器压饺子皮,两片皮之间扑上点面粉,显得死气沉沉,口感也一般。

每当吃完饺子,总要喝上一碗煮饺子清汤,说是“原汤化原食”。其实抛开营养不讲,清汤味道品相还是不错:清汤色泽是有着谷物气息淡黄色,味道既有一种饺子皮清淡,也有露馅饺子肉馅鲜美——所以煮饺子时,露馅饺子还是必不可少呢!喝下一碗汤,感到周身热乎乎,寒冷驱散殆尽,也冲淡了刚才吃饺子咸味。

在吃饺子时,总少不了几个翠绿色身影,那就是腊八蒜。吃一口饺子咬一口腊八蒜,感觉那种辣味在鲜味里散开感觉,缓解了肉饺子油腻以及腊八蒜辛辣,可谓是两全其美!米醋、绵白糖、大粒蒜,把它们种在玻璃瓶子里(原来是用瓷罐子以及玻璃罐子),小年时便可收获一瓶翠绿腊八蒜。今年我家腊八蒜是翠绿色,可醋却成了草绿色,没达到老舍先生“色味双美”标准啊。

说到小年,似乎还有一种沉寂已久习俗:祭灶、吃关东糖。在济南城区里,祭灶习俗早已无影无踪,关东糖、糖瓜也越来越少。不过我今年有幸寻觅到了杆状关东糖。关东糖很脆、很酥,有时咬一口还会迸溅出许多渣渣,不过那甜味是沁人心脾,与厨房里柔弱无骨绵白糖是没法比,多了一层过年香气,让人很是舒畅。

我在福建吃过一回白年糕:味道虽不错,可口感是单一至极,好像在咬糯米团子。山东黄米年糕就不一样了。原材料是黄糯米面,和面时直接把洗净大枣整颗放进去,正好随着和面被绞碎一部分,进到黄米面里面,捏成窝窝头状,上锅蒸熟。吃黄米年糕时,离大枣越近,枣味越浓,还要时刻提防着,别被枣核咯了牙,多么有趣!

说到年糕,就不能不说豆包了。豆包讲究心里美,其实也是馅料重要性。做豆包前一天晚上要把大红枣以及红小豆放糖放水,煮沸了再焖。第二天上午馅料已焖得差不多,甜糯软香,直接吃更是美味无比,即刻用发面包了放进蒸笼里,还要一同做些馒头。蒸出来豆包外表普通,里面却是红彤彤,煞是好看、煞是美味。

最后要介绍,也是我最为喜爱,就是酥锅了。酥锅这手艺,我亲人里只有我姑姑有,而奇怪是我奶奶却不会。酥锅之做法,我也不清楚,大概就是把喜欢食物煮熟了加某种香料炖吧。最后收了汁,放凉以后,每种食物既保存了些许原味,也有一种互相联通不可名状香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酥锅凉了才好吃,可地冻天寒,不免令人不太适意,也是春节美食中特色一员了。我们小区来了个卖酥锅,掀开锅盖,冒出竟是阵阵热气,这算什么酥锅!他那酥锅还有哩啦汤水,味道一般,竟然还有人买!于是我便决定再也不吃他家了。

酥锅有酥白菜酥豆腐酥鱼酥鸡酥豆角酥海带酥肉酥口蘑酥木耳等等,什么都可以往里放,我最爱是酥海带。

过年,其实不仅是一个盛大节日,也是亿万中国人心灵寄托。我衷心希望这些美食,凝固成舌尖上春节,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一年又一年期盼下去。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2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3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的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也是我最喜爱的节日,没有什么能比它更让我觉得快乐的了。

今年的除夕,人们还在最后的忙碌,有的剖鱼、有的杀鸡,有的宰羊。大街小巷早已披上了红色节日的盛装,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中国结;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了大大的福字,对联、窗花,把房子打扮得像一个个俏姑娘,祖国各地,沉浸在一遍喜庆之中。

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天蒙蒙亮,奶奶就开始忙着大扫除了,听奶奶说,除夕的“除”字,原意是除去,家家都要在今天大扫除,把所有的穷运、晦气统统扫出家门。我急忙抢过奶奶手里的抹布,把家里所有家具门窗抹得油光发亮,就像新的一样,地也被我扫得干干净净,祈福明年有个好运气。

吃过中饭要准备年夜饭了,我的老家是南通,年夜饭一定要吃团圆,寓意着团团圆圆。爷爷做团圆馅儿,爸爸揉米粉,我、妈妈、奶奶搓团圆。妈妈提议,我们三个来个搓团圆比赛,看谁搓得团圆又好又快,结果奶奶手艺最佳,圆子个个精神抖擞,而我做的团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扁扁的,我只好甘拜下风,妈妈说:“团圆里包个枣子吧,谁吃到今年就是最幸运的人,”说完她往团圆里包了个枣子,我心想希望吃到那一个的人是我。

到了晚上吃年夜饭了,爷爷这个特级大厨师早就做好了菜,一桌香喷喷的菜呈现在我们眼前,每个菜名都带着吉祥的名字“年年有鱼”“长寿粉丝”“步步糕”等可以说是山珍海味无所不有。吃团圆了,突然,我嘴里尝到一股甜枣味儿,我惊喜地叫了起来,“我吃到枣团圆了”,大家都用羡慕的目光望着我,妈妈说:“祝贺你,你是我们家幸运的人。”甭提我有多高兴了。

对于小孩子来说,最好玩的就是放炮仗,吃过年夜饭,南京城早已淹没在鞭炮声中,炮竹声,烟花声不绝于耳,密密麻麻的火光和一盏盏绚丽多姿霓虹灯,把南京城打扮成一副妖艳的画卷,照亮着夜空,我早已安耐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赶紧拉着爸爸妈妈到我家旁边的空地上放焰火,爸爸从纸箱里拿出一个“飞毛腿导弹”放在离我们七八米远的地方,找出导火线,用烟头往上一点,只听“哧哧”2秒导火线就把火引入“飞毛腿导弹”,突然“嘣”一响,惊天动地,一发炮火射出了十几米高的空中,紧接着又是一声巨响,“啪”一朵朵金灿灿的“大金花”像一张张笑脸羞答答的盛开了,只见银白色的花瓣慢慢地向四周伸展,如同万条瀑布散下天边,渐渐地,花瓣由粗变细,魔幻般的变成了一支支垂落下来的柳条,好一个“万树垂下绿丝绦”的优美画面。我只觉得丝线离我越来越近,似乎伸手可及,我忍不住伸手想抓住它,可是它们就像狡猾的精灵,一转眼,变成俏皮的“金雨点”从半空中消失了。接着我们放了鞭炮、轰天雷、大雷公、开门炮等等,望着天上五颜六色的火树银花,心中不由得想起我学过的一首宋朝大诗人王安石的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多美的一首诗啊!

要说过年,春节联欢晚会也是不可缺少的视觉盛宴,放过烟花,我们全家一边吃瓜子一边喝红枣茶,一边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一边享受春节的快乐,郭冬临和牛莉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让晚会进入了高潮,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彼此起伏,全场沸腾了,刘谦的的魔术又一次让晚会进入高潮,太神奇了,接着王非美妙的歌声《传奇》在我心里荡漾,我陶醉了,心里流淌着浓浓的甜蜜。

大年初一,一次又一次的炮竹声唤醒了我,推开门,外面白茫茫的,仿佛一片雪海,“下雪啦!下雪啦!”我惊呼,雪下得很大,整个大地银装素裹,个个神采奕奕,粉妆玉砌,树枝盖满了一层毛茸茸软绵绵的雪末儿,像一根根弯曲的银条,而那些冬青树上的积雪像似挂满了一粒粒绿白相间的宝石,一棵棵树木,在洁白的雪花衬托下,好像一个个仙女下凡,风一吹,轻轻摇晃的枝条,犹如仙女舞动着的玉手,散下了颗颗珍珠,我不自主想起唐朝诗人岑参的一首诗,“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场大雪更增添春节的气氛,我从地上抓起一把雪向爸爸砸去,爸爸躲闪不及,“啪”正好打在背上,“哈哈”我顿时兴奋起来,又从地上抓起一把雪,扔了出去,击中妈妈的头上,满头都是雪花,我们三个打起了雪仗,虽然手被冻得通红,但心里很开心,

不知不觉七天很快过去了,春节的快乐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伴随着新年的渐渐远去,我又憧憬着新的希望,期盼着新的一年的到来。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4

过几天,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了,关于春节,有许多美好的记忆,每一片记忆,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脑海中闪过往昔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

春节的灯,最能烘托出节日的气氛。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很大的、带有玻璃灯罩和白玻璃灯伞的能挂起来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和灯伞擦的锃明瓦亮,挂在屋天棚的中间。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童年的春节,还有一种灯让人难以忘怀,就是那些现在看来很简单,当时却带来无穷乐趣的灯笼。父亲的手很巧,每年的春节前,都要找来一些秸杆,用小刀削削刻刻,几支秸杆做成了灯笼的骨架,再用五颜六色的糖纸把四面糊好(这些糖纸都是一年中慢慢攒下来的),就成了一个别致的灯笼。节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们每人提着一只灯笼,出门和邻居家的孩子们玩儿,那时别人家孩子的灯笼多数是彩纸糊成的,而我们的灯笼用糖纸,即透亮又鲜艳,引得别人好生羡慕。

现在的灯笼多是专业化制作出来的,比起过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觉却少了些什么。

春节贴年画,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童年的春节,几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墙纸,很多年画贴在崭新的墙上,看上去满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儿女孩儿抱着大鱼咧嘴笑,有身着各种各样衣服的人们在舞蹈,还有带故事情节的象连环画那样的年画,许多小幅的画组成了一大幅画,很喜欢这样的年画,不光可以看画儿,还总是缠着母亲给读那些小幅画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画中的人在做什么。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画,画中的小女孩儿梳着两条黑亮的辫子,穿着花衣裳蓝裤子,坐在那里神情专注的剪着窗花,旁边一只小花猫在耍弄着一个毛线团儿。小女孩儿细眉笑眼,脸蛋儿粉里透红,翘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悦。常常盯着那幅画儿出神,想变成画中的人,或者是画中的女孩儿从画里面走出来,和自己成为小伙伴。

再大一点儿了,过春节也贴年画,但都是些样板戏的剧照,怎么看也喜欢不起来。

现在在自己的家里过春节,不再贴年画,但却非常想念那个画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儿。

小时候在家过春节,每年供奉家谱是一项重要的仪式。除夕那天,父亲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谱请出来,挂在一面墙上,下面摆上供桌。供桌上两边各放一个大的蜡烛台,很漂亮的红蜡烛点燃后,把一面墙都照亮了;中间放上一个香炉,香炉里面插上香点燃,香烟袅袅升腾起来。蜡烛台和香炉之间摆上装满供品的碗碟。供品都上母亲做的,有雪白的馒头,上面用麻果点出红的花点儿;有切成大片的肉,摆成图案;有油炸成金黄色的面鱼,有染成彩色的宽粉,嫩黄的鸡蛋饼……每当母亲摆供品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出神,想不出这么多好吃的放在这里,那些先祖们是如何吃,而且吃过了还看不出变样。

供奉的家谱是三幅画儿。中间一大幅,上边是坐着的两个人像,一男一女,年长而且很慈祥,下边是许多站立的人像,各种姿态,空白的地方写着家族先祖们的名讳;两边是条幅,画有美丽的花卉和装饰图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饺子前,伯父就带领着堂哥们来家里和父亲、弟弟们会合,那时爷爷还在世,由爷爷带头一起在家谱前磕头跪拜。给先祖跪拜磕头是家里男人和母亲那样的媳妇们的必修课,而女孩子们是不做的。有时候好奇问大人们,回答说是女孩儿膝下有黄金,不能下跪的,现在想来满不是那么回事。

家人们每年的春节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对先祖们的名讳,默默的拜望。对于家里等女孩子们来说,结婚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按祖上的规矩,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和家谱照面的,所以即使春节回父母家也是过了初三,那时供奉的家谱已经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儿也许真像是泼出的水,不值得眷顾吧。现在的人们不再讲究过去的老规矩了,在春节的时候,出嫁的女儿们都可以回家。但许多人还是遵循过去都做法,也许认为先辈们流传下来的规矩还是很神圣的,不想去破坏吧。

春节的记忆有许多许多,有的年代久远,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美丽的生活画卷。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5

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节日,尤其是在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是热闹非凡。而在这一天里家家户户也都呈着年味十足的景现:

圆圆的灯笼树上挂,红红的对联门上贴。

热热的饺子暖心窝,长长的鞭炮啪啪响。

黑黑的夜里烟花飞,哈哈的笑声留满院。

充满年味十足的夜里,在星空的衬托下,烟花就像是天女散花一样的美丽。都说烟花虽美却也只是刹那间的闪烁,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而我却不这么认为,烟花虽然只是一瞬间的东西,但是却留给人们更多的幸福,让人们疲劳一年的身体可以随着烟花的消失而消失,让人们充满愉乐的心态来过年。

而春节也可让远离家乡,远离父母,远离妻子以及孩子的人们高高兴兴的回家与家人团圆一起过春节,也只有春节才能让远离亲人的人们放下疲劳的身躯与家人一起高高兴兴的吃团圆饭。

去年春节,由于没得早期得到公司放假的通知,所以我就来了一个先斩后奏,等买好了票之后才向公司有关领导人请了假回家。而坐火车是我最值得期待的一件事儿,也是最头疼的一件事,期待着与家人团圆过年却因火车票难买而沮丧。经过几经周转才买到一张票。而回家那天火车上的人并不像往年一样多。而是比较的松散,火车过道里蹲坐的人也起来起少,可能是因为制度的问题吧!

在与我相邻的几个人坐的都是跟我同一站下车的人,他们聊着天,吃着东西,有说有笑,再看看我眼睛能看到的旁边过道里的人们有的看书,有的拿着随手小椅子不规范的坐着,只看到他们面无表情,眼睛一直盯着火车窗外的流动的风景,我深深地能体会出来他们心理那种迫切立码回到家里与家人团聚的心情,相信他们的家人也都十分焦急的等待着他的归来一样。而我坐在窗户旁边,看着一本在火车站买的杂志来消磨这难熬的二十个小时的路程。

在路途中我时而放下手中的书本看向窗外的风景:大多都是干枯的杨柳树枝以及大片大片的麦田,时而路过小村庄,能清楚的看到庭院里堆放着请多的过年物品以及垃圾,各别的家中门前还会停放小轿车,而在外表看起来应该是爆发户之类的小康家庭。

临近夜晚,火车又穿梭在某个城市的市中央,城市的繁华,大大小小的车辆行驶在马路中央,突然让我想起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七则里最经典的语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以及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到夜里,我完全放了手中书,周围的人们早已经一个一个进入了睡眠当中,有的人打着呼噜憨憨入睡,有的人抱着包,头向后仰张着嘴睡,是情侣的女的躲在男的大腿上睡。难熬的夜里人们的睡像可谓是千姿百态。为了让时间过的快,为了给等待他们的家人一个新鲜的面孔,一副精神的面孔在这个时候或许谁也不会在乎形象了,只期待着与家人相见的那一刻。

回家虽高兴,但是回家之前难买的车票也是众多人的苦恼,有些人因为买不上车票却在寒冷的冬天里一直彻夜的守候在车站里买票,即便轮到了可能也是买个站票。为了回家他们付出了一切。

真心的应了在外打工的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回家难,买回家的车票更难。

在春节回家的火车里真正让人看着心疼的是那些没买到票低着头闭着眼睛在过道里打盹的人们,因为自身经历过这种事情,很能理解他们的心情,所以我也会把我的位置时而的让给他们坐一会儿。在人们入睡后的车厢内显得格外的安静,只有列车员在夜里11点时提醒了我们下一站到哪里的话语,随后便再也没有过来过。

到半夜两三点的时候总有零零散散的人起来去卫生间,我也很难挣开眼睛再看他们,再到五六点的时候有些睡不着的人已经起来拿着泡面跨过熟睡人的腿,挤过窄窄的过道去接水吃泡面。等到天再亮一点的时候,车厢内已经又是七嘴八舌的乱了起来,一个一人的看似表现精神很饱满的样子。而旁边邻坐的人说:离回家的路越来越近了,准备下车了是啊......一个漫长的夜里,一个难熬的夜里,一个心情激动的夜里都只是为了回家!

在这一天一夜里,人们就像是在火车里艰难的旅行,路途中经过路过的每个城市的街角,看过不同的美丽风景。

然而,时间过的很快,转眼间火车进站停站下车,然而我们谁也不认识谁,或许今生都不会再见面,却在火车里都给彼此留下美丽的回忆。

下车之后快速的走向出道口与家人汇合。而我却因家里忙而没上任何人接我,我直径奔向朝往家里开的公交车,回到家中我见到了我许久未见的爸妈,此时此刻我心激动而模糊了我的眼睛。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6

福清春节的民俗活动就从“筅堂”(拂尘)开始。在农历十二月廿三日至三十日间择吉选一单日,捆扎新砍的竹枝为帚,拂去房子内顶棚的灰尘,洒扫庭院,洗涤家具器皿,反住宅打扫得干干净净。筅堂日全家吃一餐猪血“调”薯粉,据说猪血有去秽除尘作用,把筅堂时吸入体内的尘污也清除干净。

福清民间还有祭灶的民俗。腊月廿四日民间定为祭灶日,这天家里备好灶糖灶饼果品蜜饯供祭家庭保护神灶君,送灶君回天庭述职,叫做送神。第二年正月初四晚饭后,再备上香烛果品接灶君回来就任,叫接神。现在虽然不在厨房帖灶君图,改贴春牛图,它表达了人们祈求平安顺利的良好愿望。

送完灶君后,开始了“送年”活动。福清素来把女婿当作“半子”。每年腊月廿五起,女婿要备好年货送到岳父母家,这叫做“送年”,新婚的头年,女婿必须备猪蹄一双,线面五斤,五素五荤十件礼仪,用食盒装好,贴上红纸,亲自送到岳父岳母家。第二年以后,礼仪件数可不拘,但必须避开“四”的忌讳。

十二月廿八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巾春联。福清的春联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它在红联身上加了一段白联头。这种习俗据说源于明嘉靖四十一年除夕,时倭寇入侵福清,百姓刚贴完春联来不及吃年夜饭便逃命而去,等戚继光率军击溃倭寇才回来,有些人不幸蒙难,丧家就改贴绿色素联,亲戚朋友为了表示哀悼,就在经联上加巾白联头致哀。这白联头红联身一是表示全家平安,二则反映福清自古就有乡里敦睦,和衷共济的纯朴民风。

分年是福清春节期间的重要民俗活动,家家户户都在除夕前一天入夜后举行发年仪式。分年是人们在一年取得收成后祭拜天地神,祭拜祖宗的宗教仪式,沿袭下来便成了风俗。先备八果三牲祭天地,接着加上二荤祭保护神,最后备十素十荤祭祖宗。分年要焚香放鞭炮,意即上达天庭,下告地府。这些仪式虽有迷信色彩,但却表达了福清人尊敬祖宗的美德。现在福清仍流行分年习俗,多数家庭都备些果品香烛祭供祖宗,以表子孙敬祖的孝心。

除夕夜,福清有守岁的风俗。除夕夜一家老少围坐着吃团圆饭。年夜饭都凑成十碗十盘,取名十全十美之意。饭后长辈向未成家的晚辈送压岁钱,家庭主妇“装岁饭”,切好初一早上用的蔬菜鱼肉,全家人在家长率领下,洒扫庭院,添满水缸。以前民间还有“煨火母”的风俗,表示灶火延续、家庭兴旺的意思。最后家长添油点灯,带领全家围坐一起,促膝谈心,直到天明,这便是守岁。

正月初一亲朋好友间相互拜年,这是全国都有的风俗,但福清初一拜年又有许多不同的风俗。福清人自古勤劳,初一都争先恐后起早,取“初一起得早,全年都起早”之意。初一早家家户户煮线面,人人都吃线面,还配上太平蛋一双,祈求“福寿绵长,太平如意”。民间还有第一口吃蛋而不喝汤的风俗,说是第一口喝汤出门便逢雨。吃完蛋后便出去拜年,主人或主妇须留一人在家接待来拜年的客人。拜年时客人向主人作揖,祝主人万事如意,合家平安。主人也作揖回贺,请客人进门,向客人敬烟请糖。路上遇到熟人,无论友善与否,一律点头致意,或作揖互贺。

初一这天禁忌多,如忌扫地,怕扫掉财运;忌操九,怕不慎伤了皮肉不吉利;忌讲晦气话,怕言语相左伤了和气;忌打小孩,怕哭声不祥,这天小孩最高兴不过,有什么要求,大人多满足他们;忌讨债认为喜庆日子不难为别人,体现福清人宽怀仁爱的美德。

拜初二是宝清独有的风俗,也称拜新座。凡上一年有成年人逝去的家庭,都在初二这天设灵座让亲友吊唁。拜初二这一习俗也与倭患有关,据说明末倭寇入侵,人们逃难而去。待戚继光率兵击溃倭寇,逃难的人们回来过年,初一见面互道平安,第二天便到死难者家中吊唁,沿袭下来,成了风俗。因此福清民间初二是不能上人家的门,以为晦气,当然拜新座不在此限。

福清南部操莆仙方言的地区还有初五做“大岁”的风俗。据说当年人们逃倭患时,无法回乡过春节,直到戚继光击溃倭寇后,人们才返回家园,初过除夕,凡有幸生返者都赶在正月初五回家做“大岁”。

福清的元宵节自有特色。这天晚上,工农商学各界人士都参加过利桥活动,利桥就是瑞云塔附近的龙首桥,人们过元宵到瑞云塔登高观赏融城夜景,多半要到利桥上凭栏观赏龙江上的游船,这种过利桥习俗被当作吉吉利之举。正月十五夜之前二三天,人们还集中在社址前燃放烟花,观看彩灯游村,当年添了男丁的人家还要给“游灯”的人分烛,以示吉庆。

春节的作文1500字 篇7

作为一个牛逼而低调、大气而含蓄的岳阳宁,这句土话你应该晓得:细伢崽盼过年,代宁(大人)望种田。

因为在20年前,那时候小朋友们只有过年滴时候才有新衣服穿、有零食吃还有压岁钱,平常几乎没有新衣服,零食也很难吃到,基本没有零花钱,所以小朋友都盼望过年。大人们只有种田了才有收入,所以就盼望种田。

当我们渐渐长大,过年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了,每过一年,心底难免会哀叹:岁月真是把杀猪刀,刀刀催人老!

特别是近几年,年味越来越淡,我们越来越怀念曾近的过年……

1、杀年猪

过大年,吃字当先。在二十年前的岳阳,杀年猪当然是过大年的重头戏。那时候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要杀年猪。记得邻居大伯家的猪圈门口有对联一副,曰:人人要读书,户户要养猪!那时候的猪肉,没有瘦肉精,没有催肥饲料,大都是红薯萝卜大米谷糠喂大的,吃起来就是香!

2、打糍粑

腊月间,家家打糍粑。小伙伴们,说起打糍粑(又称粑子、叫仔),你是否隐约中透过手机屏幕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糯米香味?

二十年前的岳阳,一般十几户人家都共同置办了一个石槽,也就是打糍粑的工具,岳阳土话叫做“蒂臼”。蒸熟的香喷喷的糯米倒进“蒂臼”,几个壮年执“粑锤”——也就是茶杯粗的木棍,将糯米饭碾成泥状。妈妈们将其做成圆圆的粑粑,象征幸福和团圆。

3、烫粉皮里

二十年前在岳阳农村过大年,家家户户都会烫绿豆粉皮,刚出炉的热乎乎的粉皮里面包上一些大蒜、剁辣椒吃起来格外滴香,一个屋场只要哪家烫了粉皮就会送给左邻右舍,一起恰,今天你家烫了送给他家吃,明天他家烫了又送给你家吃,O(∩_∩)O哈哈~好一幅和乐的画面!

余下大部分粉皮就晒干之后等正月亲戚来滴时候一起享用。也会送一部分给城里的亲戚。

4、干鱼塘

二十年前在岳阳过大年,鸡鱼肉是餐桌上的主菜。过年前,自然要干塘抓鱼吃。那时候,岳阳似乎还没有有着柴油味的鱼卖。农村干塘的时候,一般壮实的男人都会下水忙活,妇女们则在岸上帮忙,小孩子们当然少不了凑热闹,几十个人围着池塘,吆喝声、笑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干完鱼塘还拣好多蚌壳回来吃蚌肉,那鲜美~~是不是要流口水了?那时候爸爸破蚌壳的时候,小鬼总蹲在旁边看,心里是想着会不会出现一颗珍珠?

5、熏腊肉

看着这样的场景是不是觉得熟悉又陌生?年猪杀完,肉腌好再晒半干后就开始熏了,小时候老家基本都是这样的:上面挂着腊肉,下面大人们边烧柴火边聊天,每次去了有这样柴火炉子的亲戚家,都要拿几个红薯烤来吃!格外香!不过这个对火候掌握要求比较高,一不小心就全部烧焦了。

还记得小鬼小时候家里的腊肉放在阳台上熏,经常就跟哥哥偷偷拿着小刀割一小坨腊肉下来,用锡纸包着,再用火烧一下,吃起来格外香!现在很难再吃出那种带着童趣的味道咯!

6、打年货

那时候打年货,应该是小朋友们除了收红包外最开心的事情了!小时候可不像现在这样,家里零食不断,天天跟过年似的。对于那时候,一坨放盐罐子里的生姜都能当零食,美美的啃上半天的我们来说,打年货是一年里能够一次性买最多零食的时候了,小吃货们能不开心嘛!

7、压岁钱

二十年前的农村小孩,一年到头难得有多少零花钱。三十夜里收压岁钱,那可是一条冠冕堂皇的生财之道。再吝啬的父母,在这个晚上也得对孩子表示表示。10块或是50块,能拿到100块那得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亲戚给的!嘿!你可别瞧不起那几十块钱,那时候,买本连环画图书才几毛块把钱。

不过我小时候的压岁钱也不敢乱花,家里拮据,知道爸妈挣钱不易,最重要我知道我的压岁钱最多在我身上放3天就要被爸妈收回去……如果他们心情好或许会给你留个5块、10块。

8、拜大年

“嗲嗲,帮恩哪噶拜年哦~”、“伯伯,恭贺(夫)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哦!”。作为80后在农村长大的小伙伴们,应该有过挨家挨户拜年的经历。

初一一黑早,就开始拜年了,挨家挨户,一家不漏,整个屋场都是孩子们喊拜年滴声音,我们小时候喊的讨包西,遇到有些大人还会捉弄我们,说拜年一定要跪着拜~哈哈,我竟信以为真!

大人们则迟些出门相互拜年,那场面再配上冰雪美景和满地的炸开的红鞭炮,过年的气氛是相当浓厚滴!那时候物资不丰富,拜年可以讨得一大袋糖果或是花生非常开心。回家把所有滴收获往床上一倒,一样样数跟哥哥比看谁的糖果更多!

9、玩狮子

狮子进哒门,恭贺嗯哪噶过哒腻闹年,北是粑子就是钱!

没错,玩狮子的上门拜年来了!从正月初二开始到十二,每天都有玩狮子滴来拜年,还有玩龙滴。举着灯笼,敲着锣鼓,先是狮子进堂屋拜年,然后是武术表演,刀枪剑棍,南拳北腿。表演完毕后由一些读了古书的老者开始“锻灯”,应该就是说吉利话,开场白我还记得:鼓莫敲啊,锣暂停啊,几句粗言表深情……“锻灯”的每说一句,底下一干人等都高声应和: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