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教师之家>教案模板>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学问乐 人气:1.92W

 《藕与莼菜》教案

《藕与莼菜》教学设计(沪教版七年级选修教案设计)

执教:童丽

年级:七年级

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平实而又蕴含的丰富情感的语言。

2、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借助对对比的手法的分析,以及不同方式的朗读,让学生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查阅字典,解决生字词。

2、向父母询问故乡的风俗习惯。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单元我们学了一首王维的诗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按理说,难得见到来自故乡的友人,想问的要问的该问的事情很多,可为什么作者一概不问,却问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

预设:梅花代表了故乡,成为自己思念故乡的载体,问梅花即问故乡,这样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人们常把对故乡的思念寄托在故乡的风物上,如一条河、一碗野菜等,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嚼着薄片的雪藕,便怀念起故乡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散文《藕与莼菜》。

二、讲授新课

(一)散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散读课文,边读边圈画文中描写故乡藕与莼菜的句子

请同学注意这些词的读音,是否在预习中已经查过。

濯(zhuó) 拣(jiǎn ) 担(dàn ) 嚼(jiáo )

贾(gǔ) 沽(gū ) 埠(bù) 譬(pì)

2、交流书中故乡藕与莼菜的描写,朗读,体会作者对故乡藕与莼菜的感情。

学生交流“藕”的描写

解说:唐韩愈用“冷比霜雪甘比蜜,一片入口沉疴痊。” 来形容藕,作者由偶然的吃藕引发绵绵的联想:从餐桌上雪白的藕片联想到故乡清秋出产的藕,藕是那样鲜嫩玉色、清淡甘美,令人垂涎;想起藕就联想到莼菜,那么莼菜是怎样的呢?

  学生交流“莼菜”的描写

解说:莼菜:嫩绿的颜色,丰富的诗意。还有无味之味令人心碎。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齐民要术》中说“诸菜之中莼为第一 ”, 这些只是故乡的藕与莼菜,作者当时生活的地方有这么美的菜肴吗?

(二)再读课文对藕与莼菜的描写部分,分析文章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1、请同学们阅读圈画文章中“这里”的藕与莼菜的描写,并对比感受。

  藕 莼菜

故乡 多、 洁白、玉色

清淡、甘美

鲜嫩的、长节的 多、嫩绿的,诗意的,令人心醉  无味之味

这里 瘦、涩、老、

少、被着锈斑 、 难得吃上,

用瓶子装

2、朗读品味“自有那些伺候豪华公子硕腹巨贾的帮闲茶房们把大部分抢去了;其余的便要供在大一点的水果铺子里,位置在金山苹果吕宋香芒之间,专善待价而沽。”--突出藕在上海的稀少。

朗读品味“但不是瘦得像乞丐的臂腿,便涩得像未熟的柿子,实在无从欣羡。”

--运用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这里藕的瘦和涩,突出故乡藕的诱人,

解说:作者运用对比和联想的手法,从故乡的藕写到远离故乡的藕,两者从数量、价格、外形、口感方面对比,作者对故乡的怀恋之情也溢于言表。

3、还有“我”和孩子们吃藕的对比(看情况是否需在课堂讲)

解说:这句话写的是孩子觉着这来自故乡的藕很好吃,吃得很满意,以至于吃完了半个钟头还不想再吃别的东西或做别的事。这样写表面上写的是眼前的藕,实际上是与上文我吃这藕的反映作比较,孩子没有吃过故乡新鲜的藕所以觉着这藕好吃,我吃过故乡的新鲜的藕所以觉得这藕难吃,这样侧面写出故乡的藕的新鲜甘美。

小结:唐朝张翰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莼菜,竟然辞官回乡,这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更有很多诗人李白、白居易、崔颢等都写过莼菜的诗句,难怪作者要说它充满诗意了。有这么令人垂涎的藕和充满诗意的莼菜,才会“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板书)

(三)朗读品味第一段故乡清秋图的描绘

1.作者难道仅仅是怀念故乡的藕与莼菜吗?

(不是,还因为故乡有亲密的人、知心的朋友,更有那份难舍难分的情结。)

2、再读第一节,感受作者对故乡人的情感。

学生交流文中写了故乡人的哪些方面。(健康美、勤劳美、道德美)

解说:这是一段故乡清秋图的描绘。这个描写截取了劳动场景美的三个画面,男女藕农的外貌衣着、担藕的矫健风姿;劳作时对藕的珍爱和休息时的随意闲适,淳朴憨厚,展示给我们一种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平和心态。

请同学朗读,感受作者对故乡人的喜爱。

(四)读课文最后部分,感受作者深深的故乡情。

1、读最后两节,理解句子的含义:

过渡:故乡不是一个抽象的语词,是由许多人、事、物、景构成的,是融汇了许多内容的情感和记忆。听叶圣陶先生把这样一些琐事娓娓道来,细细品味,我们也感染了那份平实的真情的流露,可是作者却说自己向来不恋故乡,这是真的吗?

请大家散读文末两节,再去体会作者的情怀。

  ①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作者是真的“不恋故乡”吗?

解说:作者是恋故乡的,只是这种感情深藏心中,一旦有什么东西牵出来了,便一发不可收拾。比如文中第一句:“同朋友喝酒,嚼着薄片的雪藕,忽然怀念起故乡来”。 “忽然”一词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至深,只要有一点小小的“触引”--具有家乡特色的藕,就可以撩拨起作者的乡情。

  ②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作者是否真的“不明白”?

解说:明白的,这里用的是设问,给人以纡回百折、变幻多端而不离其宗之感,从而解开了“向来不恋故乡的我,想到这里,觉得故乡可爱极了”之谜,也剖析了藕与莼菜同怀乡之情的内在联系。“因为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所以起了深浓的情绪。

  ③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作者恋恋的到底是什么?

指导:作者恋的不仅是故乡的藕的洁白,让人想起高品的东西;而莼菜的无味之味更令人陶醉。更是由藕到莼菜让人联想起了家乡纯朴的民风和憨厚的故乡人。从而抒发了对故乡风物人情的眷恋,和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2、师配乐朗读文末两节。

解说:或许你们这个年纪,还不能完全领会作者的怀乡之情。作者叶圣陶二十多岁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三十多岁时写下这篇文章。而我离开家乡也已经有十年了,下面我给大家朗读下最后两段,仅供互相交流。

3、学生朗读,感受作者的思乡情。

师:谢谢,像我现在,偶然被这篇文章所牵系,所以也就怀念起故乡来了,下面借助这首《思乡曲》,请大家散读一遍这两节,体会作者的思乡情。

4、同学来朗读,点评。

三、小结:

作者所神往的,正是与小村水土相连的藕和莼菜。尤其是那诗情画意的“鲜嫩的玉色”和“嫩绿的颜色”。藕与莼菜是思乡的“牵系”,它们的文化意味则是历久弥重的“无味之味” 。正是这“无味之味”的乡思,激起了作者深浓的情绪,引发了他对能够舒展疲惫身心的“故乡”的强烈向往。

四、布置作业

1、课外查找“莼鲈之思”的典故。

2、拓展阅读《故乡的野菜》(周作人)。

3、向家人或其他方式了解自己的故乡,看看故乡有哪些名胜古迹,有怎样的风俗习惯。为活动课“寻根记”做准备。

五、板书预设

藕与莼菜

叶圣陶

与            故乡           人               情  

莼            可爱       健康、美、淳朴       深浓、眷恋、怀念

 

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