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集合六篇

学问乐 人气:6.93K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品】说课稿集合六篇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学重点的设定

《方块字里探春秋》是粤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红红的中国结》的内容。本课教学分3课时。下面我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二、说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1、基于我对课程标准的研读。本单元是根据课标内容“我是中国人”第3条“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编写的,围绕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明展开,重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从小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成就,培养民族自豪感。

2、基于我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本单元以展示文明、传播文明、发扬文明的线索按排了四个教学主题,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的内容。《方块字里探春秋》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教学侧重让学生认识文化遗产,从独具魅力的方块字入手,让学生追寻汉字的历史演变,找寻中华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

3、基于我对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课标规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道汉字的基本演变过程。(2)简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文化先贤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及思想。(3)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初步培养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4、基于我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基础。五年级的学生认识了3千多个常用汉字,对汉字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教学,是对汉字理解的适当提升,让学生加深对汉字艺术美的理解,领悟中华文化的伟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三、说解决教学重点的方法

1、说教法

“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也是品德与社会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建构主义教学论原则指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支持者。我根据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采用字谜激趣、联系旧知、情境渲染、小组合作、朗诵诗歌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参与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寓教于乐,顺学而导,顺学而教。

2、说学法

“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使教学成为学生体验生活、道德成长的有效过程。本课在设计上充分体现了知识性与活动性的统一。学生主要采用搜集资料法、合作探究法、联系旧知法、活动竞赛法。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了解汉字演变的历程,学生受到中华文化的熏陶,产生对中华文化的浓厚兴趣。

3、说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破教学重点,我制作汉字字体变化的了课件,课前指导学生搜集跟汉字相关的资料,如绕口令、对联等。

四、说突破教学重点的过程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范例,是供师生共同创造的文本。根据教材特点,我在处理教材上做到有取有舍,围绕“品味方块字独有的艺术魅力,体会中华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浓厚气息”这一主旨,我将分三个环节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

1、探究汉字的演变历程

上课一开始,我用“字谜激趣法”组织学生猜字谜。首先出示甲骨文“鸟”字,让学生猜猜是学过的哪个字。其次组织学生用不同的体态表现不同的汉字,猜猜是哪个字。这样从关注字“象形”这一特点入手,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有趣地参与到活动中。再结合已搜集的资料,知道汉字最初是由图画演变而来的,字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过程,有悠久的历史,汉字不仅是表情达意、互相交流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我们祖先的思想和智慧。(板书:历史悠久)

2、探究汉字的艺术美

(1)出示一段绕口令,请学生先用家乡话念,再用普通话念,最后进行比赛,比一比谁念得快,念得准。学生在绕口令活动中,感受汉语方言虽多,但都能用汉字进行交流,在领略汉字音韵美的同时,懂得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赏对联,知道对联的一些特点,然后对对联,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氛围中感受汉字的意境美。(3)运用情境渲染法:先让学生边听古典音乐,边引导从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神采等方面欣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然后讨论、交流自己喜欢哪个字,为什么喜欢,感受书法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接着出示中国印,合作探究“京”的内涵,最后让学生结合资料说说自己喜欢的字的内涵,如“龙”、“福”“虎”等字。这样有层次地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神韵美,在于传递着华夏文明独具的人文特质和优雅品格。(板书:内涵丰富、创意无限)(4)诵诗歌《赞汉字》,表达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拓展自主探究空间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应将课内学习延至其他学科或其他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用短短的一节课了解是远远不够的。我设计了作业超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形式,拓展自主探究的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内容做好准备。

(1)作业超市:学习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传统艺术形式,制作探究活动计划表

A、名著欣赏 B、剪纸艺术 C、茶道 D、传统戏曲

E、饮食文化 F、国画欣赏 G、制作中国结 H、刻印章

五、说突出教学重点的板书

8、方块字里探春秋

历史悠久

形态美

内涵丰富 意境美

神韵美

创意无限

(这样板书突出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

说课稿 篇2

一、分析教材

《家》这首诗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概括事物的依属关系,诗中大胆的想象一下子调动起幼儿亲切的感觉,帮助他们从全新的视角想象周围的世界。结尾处用一句“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将幼儿从想象拉回到现实,更贴切地联想到自己,给幼儿以有趣有余蕴的感觉。这首诗歌文字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叠音,读起来琅琅上口,充满了欢快流畅的情绪,易于为幼儿喜爱和接受。符合中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中班教学。

根据中班语言教育目标,教材特点及本班幼儿新生多年龄偏小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活动的教育目标是:

1、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语言和画面,把握这首诗歌的内在情感脉络。

2、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事物,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

3、学习仿编诗歌,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本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上这节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幼儿缺乏仿编诗歌的经验,基于这一点,确定教材的重点为理解,掌握诗歌内容,难点为学习仿编诗歌,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本活动采用了观察法、游戏法、直观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语言、游戏、操作探索等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共分为四个环节:

㈠观察感知,积累经验

这是一个课前准备的环节,需要在日常活动中逐步完成。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前我将幼儿带到户外,让他们用眼看、手摸、鼻子闻、肌肤感知等方法寻找事物:如蓝天、白云、小河、草地等,引导他们发现事物的归属关系,并在平时利用挂图、图书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诗歌内容,仿编诗歌做铺垫。

㈡操作探索,具体感知

这一环节为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做准备,约需5―8分钟

有关理论指出:诗歌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不要让幼儿机械记忆、背诵诗歌内容,减轻幼儿在学习时的记忆负担,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我设计了找家的游戏置于学习诗歌之前,以为迷路的小鸟、小鱼、小羊等找家为由,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提供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探索,探讨小鸟、小羊、小鱼等与树林、草地、小河等之间的归属关系,幼儿游戏时,我全面观察幼儿操作情况,了解需要,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感受家的内涵。

游戏后,我发出启发性地提问:你帮谁找到了家,为什么这么找?引导幼儿互相交流,弥补感知的不足,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归属关系,理解家的含义,为下阶段活动奠定基础。

㈢理解学习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重点,约需10分钟

皮亚杰儿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发展是他们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儿童的语言发展也是通过个体与外界环境中各种语言信息,非语言信息交互作用逐步实现的,因此活动中大量运用观察、游

戏、欣赏等方法,引导幼儿积极地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首先,我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方法,结合卡片朗诵诗歌,使幼儿对诗歌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接着概括性的提问:诗歌中说了什么事,引导幼儿结合卡片回答,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回忆操作探索时获得的知识经验。然后通过整体朗诵,前后半句接龙,轮流等趣味性方式组织幼儿学习朗诵,使幼儿感受到诗歌的内在语言韵律。

之后,我发出邀请:“现在要请小朋友来扮演,白云、小羊、糊蝶等等各种各样的东西”,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大胆地用肢体语言表现诗歌内容,使他们沉浸在表演的喜悦中,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机会。

㈣扩展想象,仿编诗歌

这一环节是本活动的难点,约需10分钟

中班上期幼儿语言领域发展目标提出要求:在仿编活动中只要求幼儿通过交换词句,使诗歌画面出现新的内容。

由于班上的孩子是初步学习仿编,感到比较难,因此我通过对话、示范、讨论等方法引导幼儿仿编,突破难点。

1、扩展想象,回忆经验。

我启发性的个别依次提问,比如蓝蓝的天空除了是白云的家外还可以是谁的家?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回忆经验,表达自己的理解,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并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在卡片后添画。为幼儿的创编留下完整的视觉印象。

2、学习仿编

这一环节中我通过生动的语言示范仿编:“现在老师要把大家说的这些东西都编进儿歌里……”,让幼儿更加明确诗歌的句式,知道仿编时每一句的前半部分不变,只要改动后半部分就可以了,这样为幼儿的下一步自由创编奠定基础。

3、分组讨论,自由创编

引导幼儿自由组讨论,以强带弱、大胆创编,在讨论过程中,我根据具体情况随机指导,针对幼儿提出不同要求,成为他们的

合作者。让幼儿乐于尝试,乐于合作,充分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幼儿独立自由、大胆构思的好习惯。

4、集体交流

在幼儿个别自由交流后,为幼儿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请他们在集体面前朗诵自己编的诗歌、诗句,并组织其他幼儿学习优秀诗句。这样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使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让他们在轻松的气氛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自我评价

本次活动我根据“开发幼儿潜能,培养完整幼儿”的整合幼儿教育理念,遵循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科学地设计了直观、操作、探索、尝试、讨论、趣味性游戏等多种教学形式,创造条件,使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尊重理解幼儿,使幼儿主体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发展。

附资料:

蓝蓝的天空是白云的家,

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

绿绿的草地是小羊的家,

清清的河水是小鱼的家,

红红的花朵是蝴蝶的家,

快乐的幼儿园是小朋友的家。

说课稿 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口算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方法(商一位数)。

2、初步掌握用整十数除的试商方法和竖式的书写格式,会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

4、初步掌握用“四舍”、“五入”法试商,会用这两种试商方法进行笔算。

5、步掌握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能正确计算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6、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了解商的变化规律。

7、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进行出发估算,并说明估算的思路。

8、通过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教材分析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最后阶段,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除法、笔算除法。

用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同时又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笔算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把它安排在笔算之前教学。为了解决试商这个关键问题,教材按照计算的难易程度分两段编排:①商是一位数。主要解决商的书写位置、除的顺序、突出基本的试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②商两位数。对于试商的方法,本单元主要采用“四舍五入”法,即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着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去试除被除数。这种试商方法学生比较容易掌握,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一两次就能确定出一位商。在教学一般的试商方法的基础上,教材还注意教学在特殊情况下,灵活地运用试商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能正确的把两位数看成整十数。

2、能熟练的进行试商和商的定位。

3、培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方法试商的能力。

难点:

1、掌握估算的方法,并正确进行估算。

2、确定商的位置及试商方法。

3、运用“四舍”、“五入”法试商。

四、具体例题分析

1、P78、79页例1是口算除法。(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商一位数。)80÷20=4注重学生说算法:算法一:想乘法做除法,20×4=80,所以80÷20=4。算法二:8÷2=4,所以80÷20=4。在“想一想”中,83÷20≈( )80÷19≈( ),让学生自主思考,最后教师要引导方法:先估除数成最接近的整十,再估被除数,然后用口诀能计算出来。120÷30= 的方法同上。

2、P81-82页的例1是笔算除法1商是一位数的除法(1)(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92÷30=在这个例题(1)中重点解决试商的方法和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商写在什么位置)。例题(2)140÷30=重点解决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通过两题分析、归纳: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3、P84页例2是笔算除法1(2)(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例题(1)84÷21=是把除数“四舍”后试商的教学。例题(2)196÷39=是把除数(五入)后试商的教学,注意这里有一个调商的过程,要放手让学生探究如何调商最恰当。

4、85页例3是笔算除法1(3)(除数不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140÷26=,这里涉及到两次调商的过程。把“26”看成“30”来试商,大了,再把“26”看作“25”来试商。可能有的学生还会把“26”看作“20”来试商,这里要引导学生从第一次试商后的余数来观察试商也行。所以本节课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节课还要归纳出:每次除得得余数要比除数小。

5、P89页例4是笔算除法2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例题(1)576÷18=要让学生知道除数是两位数,先用“18”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57”,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例题(2)930÷31重点在于除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不够商1就商0)。在这节课中通过回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讨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归纳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完整方法。

6、P93页例5是研究商变化的规律。第一组集合题让学生体验商变化的规律: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商也发生变化;除数不变,被除数变化,商也发生变化。第二组用一个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明确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五、习题分析

重点分析练习十七的相关习题。

第一题,完成表格时一方面是复习我们刚刚学过的笔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复习“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

第二题,完成表格时一方面是复习我们刚刚学过的笔算除法,另一方面也是复习“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

第三题,分析数量关系很总要。

第四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交流方法,这里要引导学生用商不变的规律完成。

第五题,先出示前四个小题,让学生回答,并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再出示后四小题,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计算。

第六题,让学生观察讨论,这里实质上是运用了商不变的规律使计算更加简便。这种方法值得推广。

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全神贯注》是六年制小语第八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邀请挚友芡威格参观他的工作室时,对他的一件杰作感到不满,就全神贯注地修改女像,差点把芡威格锁在工作室的事。课文重点叙述罗丹全神贯注修改女像的情景,也就是课文的2、3、4自然段。作者通过对罗丹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把罗丹如痴如醉地工作状态描述的维妙维肖。要学生理解罗丹忘我的工作情景,是教学的难点。全文共分五个自然段,段与段衔接非常紧密、紧紧围绕全神贯注这条主线展开。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所以理解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和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所以理解文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和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是学习的重点。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和课文的重点难点,制定以下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祝贺”、“莫名其妙”造句。

2、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话的含义。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3、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弄清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4、感情朗读课文。

这篇课文分三课时进行。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划分逻辑段。

自学生字词,检查评议,书写生字。

再读课文,划出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

第三课时:讲读第三逻辑段,理解芡威格话的含义,总结全文,弄清段与段之间联系。感情朗读,完成课后作业。

这里我单说第二课时:揭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读议结合,理解重点句段。依据板书,弄清1—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的2、3两项,结合学生实际,我采用“质疑问难——想象叙述——感情朗读”的方法进行教学。

课文第二自然段叙述“罗丹一会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象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这些语言、动作、神态反映他全神贯注地工作情景。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理解这些内容,体会这种意境有一定难度。如果单凭教师的讲解,采用硬灌的方法,效果一定 —2—

不佳。我一反常规教法,让学生针对罗丹的每一种表现大胆质疑,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问题。这就把难点化分为许多小问题。减缓了教学的坡度。接着让学生看幻灯片,用自己的语言把幻灯片的内容叙述出来。最后再由教师引读文中的句子,弄清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对于1、3、4自然段中的对话,主要采用感情朗读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理解这些重点词句。

为什么要采用这样的方法呢?因为“学起源于思,思起源疑”。教学中问题的提出由学生发现和由教师的提出效果大不一样。由学生提出能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由一个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看

图说话,是培想象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有效方法。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学懂课文,更重要的是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让学生在理解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每一个表现的基础上,看幻灯片用自己的话把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叙述出来,既是对前一教学环节的检查,又是对学生想象力和口头表达力的锻炼,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升华。本册教材编写《说明》中指出:“特别要重视朗读的指导,教学时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课理解。”我对课文1、3、4自然段中的重点句子(主要是人物的对话),按以上精神让学生在理解中朗读,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使学生在课堂始终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根据以上教学方法,学生可采用“问一问,说一说,读一读”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地内容,“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说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学习任务。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3课,请大家看课题,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注意力高度集中),学完这课后,你对这个成语的意思会有更深的理解。

2、课文讲谁、因什么事而全神贯注?(罗丹因修改女像而全神贯注)

3、请大家打开书,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说说课文分哪四部分?(教师板书:看女像、改女像、忘朋友、谈感受)

4、昨天的预习中我们划出了每段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我们这节课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这些重点句的理解,体会大艺术家罗丹是怎样忘我的工作的。 —4—

(二)读议结合,理解课文的重点句段。

1、抽生读第一自然段中描写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教师引导分析罗丹语言中的感叹号和两个省略号的作用,体会罗丹一边观察一边思考,一边说的情景。

2、感情朗读这段话,加深理解。

3、抽人读第二段中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针对罗丹的每一个表现各提一个意义的问题:

(1)他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在干什么?

(2)他嘴里叽哩咕噜的在说什么?

(3)眼里闪着异样的光是什么意思?争吵什么?

(4)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是在干什么?

(5)他的情绪为什么更加激动了?

(6)他为什么像喝醉了酒一样?

(7)为什么作者要写他痴痴地微笑?

4、抽生对以上问题一一回答。

5、看幻灯片,把以上问题连起来,说说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情形。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从不同角度反复琢磨如何修改,一边看,还一边念念有词地仿佛在说:应该这样改,这样改更有风采,那样改缺乏魅力,说着说着,他眼睛一亮,找到了最佳方案。于是他熟练地操起抹刀修改起来,越改越满意,越改越激动。他如痴如

醉地修改,已完全陶醉在修改塑像的工作中了,一小时

—5—

以后,他终于改好了,舒心地对着女像痴痴地笑了。

6、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呢?请在书上画出描写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

7、教师引读。

8、自己读3、4自然段,想这段主要写什么?这段与表现罗丹全神贯注有作用?(这段写茨威格被关在罗丹的工作室里。能进一步说明他全神贯注地工作。)

9、朗读人物对话,体会罗丹虽已修改完女像,但思想还沉浸在刚才的工作中,所以差点把芡威格锁在房内,充分说明罗丹全神贯注地工作。

(三)依据板书,说说1—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这几段仅仅围绕课题来写。看女像时罗丹全神贯注地观察、发现问题。改女像时如痴如醉地工作。改完女像还沉浸在创作的境界中,差点儿把朋友锁在房里。)

五、说板书

看女像 皱着眉头

全 一会儿??一会儿 叽哩咕噜

神 改女像 异样的光 争吵 挥动

贯 喝醉酒 痴笑

注 忘朋友 径自出门

谈感受 如果??就??

这样的板书设计,清晰展现文章的主线和文章的结构,便于学生对不懂问题提问,体现教学的难点和重点。

说课稿 篇5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北师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28页的内容。是通过“拔萝卜”这一有趣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一年级下册《拔萝卜》说课稿及反思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2、帮助学生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数位对齐及相同数位上两数相加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对于竖式的写法予以必要的指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一年级下册《拔萝卜》说课稿及反思

数位对齐才能加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优:(复习旧知识)

二、谈话引入课题:(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三、学习新课:根据给出的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四、巩固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课堂小结

教学方法:

通过已学知识的复习,念儿歌导入新课教学。通过放映小兔拔萝卜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灰兔哥哥白兔妹妹拔萝卜的情况,让学生根据已知的数学信息,小组交流讨论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发表看法,并试着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然后根据数学问题列出数学算式,让学生讨论如何计算。引出列竖式的方法。强调用竖式计算是我们本节课的重点,提出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数位对齐,在加减的'过程中,个位加减个位,十位加减十位。

教学反思:

这节课里,我遵循新课标的理念,在设计上主要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有突破。

1、灵活处理教材的内容,把主题图和课后练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创设富有童趣的故事情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体现“快乐学习”。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感受来表达算理,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富有个性的、能动的。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3、倾听、表达、小组合作交流是这节课学生活动的主要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鲁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教材分析,教法分析 , 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不等式的性质和简单应用。它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基础。它与前面学过的等式性质有联系也有区别,为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继方程后的又一种代数形式,继承了方程的有关思想,并实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进一步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有着及其重大的作用。

结合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能解简单的不等式;

(2)理解不等式与等式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2、能力目标:

(1)通过不等式性质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分析,归纳,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探索过程,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2)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探索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

(3)通过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学习,渗透不等式所具有的内在同解变形的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美的兴趣与激情,从而陶治学生的数学情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不等式性质及简单应用。难点是不等式性质的探索过程及性质3的应用。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不同层次的思维探索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类比,对比的方法化生疏为熟悉,化零散为系统。

二,教法分析,教学手段的选择:

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即采取观察猜测---直观验证---推理证明---得出性质。在知识的发生发展中渗透类比,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采取了类比作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置教学。

三、学法指导:

由于七年级学生有比较强的好奇心,好胜心以及显示欲。同时经过一年初中数学的思维锻炼,已经初步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学生的以上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所以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四,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进行如下的教学设计: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类比猜想

提出问题:今年我比你大10 岁,5年后,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2年前,我比你大还是比你小,大几岁,小几岁?

类比等式的性质1,不等式有类似的性质吗?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启发学生思考,猜想不等式的性质1

2、举例说明,验证结论

设计小活动:你说我验

同桌合作,举几个例子,可以是数字例子,也可以是生活当中的例子。相互验证一下你猜想的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旨在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一方面增强学生间的合作意识,另一方面增强学生思考的严谨性。活跃课堂气氛,掀起课堂的一个小高潮。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以及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个整式"的含义。

3、类比等式的性质2,使学生发现问题:不等式是否有类似的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2,3是这一节的重点、难点,在这个知识点的处理上,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不等号没变,在什么情况下不变?不等号发生了改变,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改变?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发生碰撞,再套用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因此,必须分成正数和负数两种情况。这种分类不是老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水到渠成的。让学生再举几例试试,发现有没有类似的结论。

【教法说明】为了突破学生对不等式性质3理解的困难,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取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为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探索发现法和启发式教学法, 即观察猜测---直观验证---得出性质,突出时间、结果和体验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基于此,改变以往给学生画好框架,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的教学模式,大胆放手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方式能再次掀起小高潮。让学生各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学生通过观察,类比,猜想,验证,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层层推进,环环相扣,体现数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

师生活动:由学生概括总结不等式的性质2,3,同时教师板书。

4、例题讲解,探究新知

例1 将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1)x-5>-1

(2)-2x>3

解:(1)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两边都加上5,得

x>-1+5

即 x>4

(2)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两边都除以-2,得

X<-3/2

【教法说明】解题时要引导学生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思路进行对比,并将原题与 或 对照,看用哪条性质能达到题目要求,要强调每步的理论依据,尤其要注意不等式基本性质3与基本性质2的区别,解题时书写要规范。

【设计意图】应用性质精讲精练,对不等式进行变形,加强对不等式性质的理解,规范书写格式

例2:对习题1进行适当的改编:已知a

(1)a-3____b-3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1

(2)6a____6b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2

(3)-a_____-b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3

(4)a-b____0

教师活动:巡视辅导,了解学生作题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纠正或鼓励。

注意问题:做此练习题时,应启发学生将所做习题与题中已知条件进行对比,例2(3)是根据不等式性质3,不等号方向应改变。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连线改变以往简单说明理由的形式,增加趣味性,同样让学生明白言之要有理,推理要有依据,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小试牛刀: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 ∴ ( ) ②∵ ∴ ( )

③∵ ∴ ( ) ④若 ,则 ∴ , ( )

学生活动:一名学生说出答案,其他学生判断正误。

答案:①√ ②× ③√ ④×

【教法说明】以多种形式处理习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2)练习第③④题易出错

6、拓展思维,培养能力

比较2a与a的大小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势:2a一定比a大,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的思想。

7、分层布置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