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

学问乐 人气:1.57W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

说课稿 篇1

一、 说教材

《温度的测量》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的内容,它是科学入门的一部分也是为以后学好科学而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指导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通过动手与操作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实验,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探究的概念与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领会到科学的价值,感受实验的趣味,并享受合作的快乐。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总结出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原理及构造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 说教法与学法

说教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本科采用图示法、分组讨论法、师生互动法

说学法:在学习本科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相互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新的知识。

三、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通过三幅同一时间不同地区景色不同的图片来引出课题——温度的测量

(二)要学生展示他们的预习效果——目的是检测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这里学生会说出一些简单的与温度有关的基础知识。

1、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3、 温度的读法

4、 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5、 常用温度计

(三)教师进行补充,拓展——温度计的构造及原理

构造:玻璃泡、刻度、液柱、玻璃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总结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这样锻炼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巩固练习,这里用提出问题、做游戏等方法来激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巩固知识点的效果。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水平五跨栏跑技术教学,共8课时,这是第一次课,内容是学习摆动腿和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身体素质练习。本班共45人,其中男生 25人女生 20人,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注重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课力求流畅、灵活、紧凑,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同学,对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自选练习起点,并提倡互帮互学能者为师,促成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本堂课通过教师讲解示范正确的跨栏的动作,学生分组练习。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动作的理解更加深刻,注重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与模仿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材分析

首先是教学内容,本节课包括两个教学内容,一个主教材,一个是辅教材,主教材是跨栏跑技术教学,辅教材是身体素质练习。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的竞赛项目,由起跑至第一栏技术,过栏技术,栏间跑技术,全程跨栏跑技术构成。其中过栏技术又称跨栏跑技术,是跨栏跑技术教学的重点,他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

组成,为了很好的掌握过栏技术,应先从学习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摆动腿栏侧过栏技术开始,这是基础。该项目能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协调性与节奏感。能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畏困难的意志品质。

身体素质练习(障碍接力跑,自选项目)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速度、柔韧、力量等身体素质。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跨栏跑摆动腿和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掌握跨栏跑的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发展速度、弹跳、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3、培养学生坚毅、果断、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 4、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跨栏跑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攻栏腿和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

难点:1、摆动腿屈膝攻栏,两臂配合,眼视前方。

2、起跨腿收紧抬平腿勾脚尖,晚收快拉,侧平拉并拉正。

五、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逐渐成熟,已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概括等能力,在身体锻炼中也具备了一定的基本运动能力,在教学中只要引导得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很容易实现,我选择适应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他们在练习中独立思考,去发展他们的体能与智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另外,我还会注意个体之间的差异,以及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充分发挥体育骨干的带头作用,来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六、教法

1、示范讲解法:先进行集体示范,讲解,精讲,抓住重点,示范动作标准规范。(先示范,后进行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2、分组练习法:根据学生掌握动作的情况,进行交叉搭配分组,运用运动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带动运动技能掌握稍欠缺的同学,使他们共同进步。

3、个别辅导法:针对技能掌握欠缺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培养他们对此项运动的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4、游戏法: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团队精神。

七、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节课中我会从三个方面进行体现的:

1、会听、会看、会想:教师示范讲解,学生通过看,听、想明确技术动作概念。

2、会合作与探究:分组练习,学生学会合作,探究出掌握本课所学技术的方法。

3、会展示与评价:优先示范,相互开展评价,提高学习能力。

八、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2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请点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内容提出相应要求

4、强调安全意识

5、检查服装卫生安排见习学生

(二)准备部分 (5分钟) 1、绕田径场慢跑 2、行进间徒手操

扩胸动动

单臂后振

体转运动

体侧运动

弓步压腿

(三)基本部分 (28分钟) 学习攻栏腿和起跨腿栏侧过栏技术

1、原地模仿攻栏腿和起跨腿技术动作

2、走动中模仿攻栏腿和起跨腿技术动作

3、慢跑中模仿攻栏腿和起跨腿技术动作 4、利用器械做攻栏腿和起跨腿练习

身体素质练习

1.障碍接力跑游戏

2.自主练习

(四)结束部分 (5分钟)

1、放松活动

2、本课小结

3、宣布下次课的内容

4、组织学生归还器材

5、宣布下课师生再见

九、场地器材

栏架12个

十、课的效果预测

90%---95%以上学生达到本课教学目标

平均心率为135---140次每分钟

练习密度约为45%

愉悦度为愉悦

协作性好; 互动性好。

跨栏跑技术教学教案

教师:张忠兰 年级:高二 学生人数:45人 第一次

说课稿 篇3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讲的题目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68页的内容“星期日的安排”。

教学地位:

本节主要教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以及认识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本节知识既是分数加、减运算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乘、除法以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探索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理解分数中的剩余问题。

教学学情:

本节课是分数加减法的第三课时,因为前面学习了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应用异分母加减的知识,因此,大多数学生对这一类型的加减法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基于此,在教学中应将加减运算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在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同时,更侧重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也就是让学生在经历探索运算方法的过程中,体验算法多样化。

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你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教师通过本班学生“星期日安排”情景,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提供探索机会,经历学习过程

1、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景,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观察(“星期日的安排”情景图)师:你观察到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得出一个具体的“星期日的安排”,通过星期日三种形式的安排,引出了问题。然后围绕提出的“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活动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怎么列算式呢?现在就来试一试怎样列出算式。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提醒把全班学生看作整体“1”,并作为总数进入运算。围绕总数“1”的问题进行交流,教师归纳小结,明确算式的算理。

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本题涉及的是分数中的剩余问题,其理解比整数要困难得多,首先把教学重点放在算式的讨论与交流上。分数问题中,单位“1” 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知识点,也是课堂教学中应重点确定的问题,因此,适时为学生提醒单位“1”是本节课突破难点的关键点。

3、活动三:自主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爱好,任意选择一道算式,试一试如何计算。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师:谁来汇报自己探索的过程?

学生通过计算、比较、讨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这样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习计算方法,知道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联系和区别,在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过程中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们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三、实践运用,内化新知

1、计算(出示2道算式,先由学生独立计算,个别学生板演,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2、解决实际问题(出示练一练第70页的第4题)

四、总结

师:今天大家都学会了那些数学知识?

学会总结学习所得,是数学课的一项必要的技能训练项目,此处要有意识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归纳出来,即:1、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3、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4、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加减。

说课稿 篇4

本节课我的教学设想是:用科学课程规范的新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同学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议让同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发展他们对科学实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战略,并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所以这一课要使同学认识热传导的特点,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必需由同学自身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实践操作中获得知识。

在《科学课程规范》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小同学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同学认识热传导现象,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学会区分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研讨等活动,初步培养同学根据科学程序进行探究的能力和利用热传导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设疑、探究、研讨、运用等活动,激发同学探索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培养同学仔细观察、积极探究、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本课是本册教材中“热”教学单元的第一课,重点指导同学认识热传导现象。同学学习后,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其他热的知识打下基础。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同学认识热传导的特点和了解不同的.物体热传导能力不同。因为“热”沿着物体传送时,只能凭皮肤的触觉感知,不能靠视觉观察,给同学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实验只有做胜利了,才干使同学认识热传导的特征。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热传导实验的设计与控制。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联系小同学对实验操作很感兴趣的实际情况,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为“实验法”。同学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同学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有利于培养同学的学习主动性、能动性;有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探究能力。同时在采用“实验法”的基础上,还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为顺利完成本课制订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科学课程规范》理念的指导下,在课堂教学中我着重教给同学“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证明→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实验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同学自主性探究式学习,以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根据本课制定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遵循科学研究过程的一般规律,联系小同学的生活实际,本着优化课堂结构的思想,我为本课说课稿了以下三个环节:。具体论述如下:

(一)以问题开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胜利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针对小同学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一开始,我首先利用生活中的热传导现象进行导入。先请同学猜测用手触摸不锈钢杯时有什么感觉,接着启发同学对猜测进行验证,从而引出了杯壁和杯盖的热是从哪里来的问题,将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上,自然而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有意注意,激发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探索兴趣。通过教学导入,明确了实验目的,确定了研究活动的方向。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地指导同学开始这一课的学习。

(二)以活动展开,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这是本课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突破重难点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新的科学课堂要求教师必需树立以“活动”为载体的基本理念,以“活动”为载体是指课堂教学要以活动为主,以同学的亲身实践、亲身体会为主线,通过活动组织课堂教学。其次,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只有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干进行,只有对感性资料综合、笼统、概括,才干揭示事物的实质特征和规律。所以这局部就是通过指导同学从观察入手,亲自实验操作,经过分析考虑,了解客观实际,使同学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为抓重点,破难点,面向全体同学,这一局部布置了两个实验。将演示实验与同学实验相结合,通过做实验教给同学用分析推理的方法认识事物。

第一步:指导同学认识热能以传导的方式传送。

这个实验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我主要采用引导同学定向探究的学习方式突破该难点。首先,教师请同学们猜测:假如将一根铝丝固定在方座支架上,再将三根火柴抹少许凡士林,并依次粘在铝丝上,接着用酒精灯加热铝丝的一端,那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待同学猜测后,需要实验来验证时,教师提醒同学操作注意事项,并请同学演示实验。最后通过讨论汇报,同学发现:热可以沿着物体传送,并且是从温度较高的局部传到温度较低的局部,在此基础上告诉同学这种传送热的方式称为热传导。接着,教师引导同学回答开始提出的问题:杯壁和杯盖的热是从哪里来的?

第二步:指导同学认识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不同。

在这个实验中,教师引导同学开展自主性探究式学习。首先,老师请同学们猜测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相同吗?接着请同学利用桌上的实验资料制定各自的实验计划,并进行汇总,这样进一步培养了同学设计实验的能力,激发了同学的研究兴趣。待同学选出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法后,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并放手请同学用现有的资料充沛实验,大胆操作,目的是引导同学自身探索、自身获取知识从而享受胜利的喜悦。最后,通过讨论汇报同学得出结论:各种物体传导热的能力是不同的。

在整个研究活动中,同学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在教师和时引导下,同学自身探索实践中得到了解决,从而形成了正确的认识。教师始终作为同学学习的伙伴和合作者,亲身介入同学的科学探究活动,并对同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的突发情况和时修改调整,有效地推动同学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既体现了同学是科学探究的主体,教师是科学探究的主导,又使同学通过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增加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同时形成尊重科学知识、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三)以发现结束,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启发同学说说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热传导的性能。接着再联系教学开始时所观察的不锈钢杯传热的事实,尝试让同学运用所学的知识对不锈钢杯进行改进。最后,对同学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为了巩固和扩展同学的知识,提高同学的兴趣,在本课最后几分钟还布置了一道考虑题。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已有概念,同时培养同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为本课说课稿的三个环节。

通过上面的教学活动,同学充沛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在教师引导下,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测→实验证呀→得出结论→应用”的科学探究程序,顺利地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自身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在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与同学谈话、填写实验报告单等多种方法,通过同学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同学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和时给予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促进同学的学习和发展,做同学科学探究活动的激励者。

为集中同学注意力,突出教学重点,本课我设计的是图文式板书。图增强了直观性,文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简洁明了,能加深印象,巩固知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说课稿 篇5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题《认识图层》选自云南省实验教材八年级《信息技术》第2册第二单元第6课“图片的简单编辑(二)”和第7课“图片的合成”两课内容。“图层”概念在图片加工技术中运用广泛,是学习Photoshop软件的基础,它也是几乎所有图形图像软件都会运用的概念,是图形图像加工软件高端运用的核心。掌握好这个知识及相关的操作就等于把握了图片加工技术的钥匙。为此我将教材中涉及“图层”概念的内容综合在一起,专门用一节课学习,作为学习图片加工技术的基础与入门课。

二、学情分析

本内容的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认真听教师讲授的时间短,动手欲望强烈,并且非常喜好计算机游戏。针对学生的这些认知特点及心理特征,我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了三个教学游戏中。并且缩减教师在课堂中的演示教授时间,放手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时自己探索、学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图层的概念及作用

掌握运用移动工具及图层浮动面板选择图层的技能

掌握图层移动、旋转、等比例缩放等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完成拼图游戏的过程理解图层间的相互遮盖及相互不干扰关系

体验运用图层拼合图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通过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图形图像技术的兴趣

引导学生正确的对待计算机游戏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的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图层的概念作用

理解图层的相互遮盖关系

掌握图层移动、旋转、等比例缩放等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教法设计

信息技术是一门培养人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会做”,还要使学生知道“为何做”。考虑到我校初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在本节课中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指导设计课程,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认真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及“教师教学的支撑点”。采取任务推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得到认知和体验,产生学习和实践的愿望。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直接演示、提问、技巧提示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并且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针对以上思考,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投影和屏幕广播的手段进行直观演示,对学生的操作做适当的补充,引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满足部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2)任务驱动法

引导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准备的教学游戏任务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

(3)问题引导法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我通过“提出疑问”来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变学生“学会”为“会学”。

2、学法设计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知识迁移法。学生根据教师要求和提示完成教学任务,自己探索和实践“图层”的移动、缩放、旋转等操作技能。通过回答教师的问题,思考归纳“图层”的概念及作用等知识要点。将以往学过关于图片加工的操作迁移到本课的学习中,形成新的知识与技能。

六、教学准备

硬件环境:具备屏幕广播的多媒体机房、投影机

软件准备:Photoshop CS 8.01

素材准备:通过广播软件将教学任务文件分发到每台学生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分钟)

布置教学游戏:(1)打开Photoshop,(2)完成“游戏”、“游戏”、“游戏”三个拼图游戏。

学生观察学习

以游戏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4分钟)

通过屏幕广播以下操作:

1、引导学生说出打开Photoshop的方法。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软件打开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开始”→“程序”找到Photoshop的软件启动图标。2、引导学生说出打开文件的方法:“文件”菜单中的打开命令。3、演示用移动工具移动拼图碎片的操作方法4、演示通过“图层”浮动面板选择不同拼图碎片的操作方法。

学生回忆已有知识、技能,迁移学习新知识、技能

引导学生将以往知识迁移到新软件运用中;演示必要的软件操作技能,保障学生顺利完成任务。

学生实践

(30分钟)

利用大屏幕投影Photoshop的技巧提示及教学引导问题:

移动拼图碎片:用“工具箱”中的“移动工具”

旋转拼图碎片:完成这个操作是不是对拼图的碎片做变换?找找看菜单中哪里有变换命令?

变化拼图碎片的大小:找找看在菜单中有没有能完成这个操作的命令?

问题:教学游戏中的碎片是老师按等比例变化大小的,你如何按等比例调整碎片?

问题:当拼图的碎片很多时,你如何快速的选择相应的碎片?

问题:为什么一开始看不到有的拼图碎片?

问题:你对拼图碎片做“旋转”或“缩放”操作时,其他拼图碎片会不会受到影响?

问题:为什么不能移动人物脸部的嘴巴?如果你对人物原来的嘴巴旋转和缩放是否会影响人物的面部特征?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一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二,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学生完成教学游戏任务三,思考回答教师所提问题

通过技巧提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图层”的相关操作技术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自己思考什么是图层和图层作用

课堂小结

(3—5分钟)

“图层”的概念在图形设计中非常重要,它是构成图像的重要组成单位。通俗地讲,图层就象是含有文字或图形等元素的胶片。一张张图层按顺序叠放在一起,组合起来形成图片的最终效果。打个比方说,图层就像一张张透明的玻璃纸,透过上面的玻璃纸可以看见下面纸上的内容。但是无论在任何图层如何涂画都不会影响到其它的图层,上面图层的画面会遮挡住下面的图像。最后将图层叠加起来,通过移动各图层的相对位置或者添加更多的图层即可改变最后的合成效果。

图层的移动——工具箱中“移动”工具

图层的旋转——“编辑”菜单 “变换”命令集中“旋转”命令

图层的大小变换——“编辑”菜单 “变换”命令集中“缩放”命令

学习跟随老师一起归纳总结新知识与技能

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图层的概念、图层遮盖关系及移动、旋转、缩放操作。

说课稿 篇6

一、说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生活需要宽容友善》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让人三尺又何妨》的第一框。第七课在第二单元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它前面承接教材我与他人交往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我与异性、我与集体交往的内容。学好本框题的内容,让学生感悟到宽容友善的重要性,就能使学生发自内心的产生一种需要,在生活中要做到宽容友善,学好本框为下面一框《如何正确把握宽容友善》做铺垫。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果和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生活中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懂得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懂得宽容、与人为善是交往的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个人有修养的体现,乐于宽容待人,与人为善。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正确运用宽容、友爱的心态和情感,与同学、与老师、与他人相处。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感悟宽容友善的重要性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领悟能力还不是很强,只有重点强调宽容友善的重要性,才能让学生深刻感悟,并且将理论运用于实际。难点是:如何才能做到知行统一,在生活中践行宽容友善。俗话说:“说到容易做到难”,在课堂中创设多个情景,引导学生把理论用于实际。

四、说教法

自主探究法:课前结合书本完成《学程导航》中“请你思考”和“合作探究”,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并且让学生收集、查找古今中外宽容方面的名言警句小故事。

情境创设法:教师创设情境串联本课知识点,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到宽容友善的重要性。

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再现情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合作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

同时将视频、图像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合理,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程过程:

(一)创设情景串联本课知识点:

1、情景一:通过学生熟悉的广告片段导入新课,不仅一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直接点题:生活需要宽容友善。

2、情景二:矛盾产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得出缺少宽容的危害。

3、情景三、四:矛盾化解,引导学生达成共识,面的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也要学会宽容。

4、情景五:拓展延伸,与父母相处也需要宽容友善,这有利于家和的和谐。

(二)学生通过情景的体验,先小组讨论共同感悟宽容的魅力,再通过接龙的游戏班级交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供了学生的参与度。

(三)学以致用,解决问题,插入改编《学程导航》中的题目,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四)师生共同分享课前准备的有关宽容的故事、成语、俗语,共同感悟宽容是一种传统美德,并且倡导学生在生活中把这种美德继承发扬。

(五)师生集体朗诵小诗《宽容》,再次感受宽容的力量,引导学生做一个多宽容多友善的人。

六、作业设计

当堂完成《学程导航》中“尝试训练”的联系,巩固新知。

课后延伸 (1)给曾经误解、错怪甚至伤害过自己的人写一封信或者以之面谈一次,以宽容友善的态度待人。

(2)给自己曾经因不礼貌或误解过而受到伤害的人写一封信或者以之面谈一次,以求得谅解和宽容

将学生在课堂上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进一步强化本课难点,从而达到本课良好的教学效果。

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熟悉而且喜欢的小动物小白兔、小鸡、小猫为角色,讲述了小白兔在下雨的时候想办法用树叶当伞,并且帮助小鸡和小猫的故事情节,既有趣又蕴含了许多的美德。现在的小朋友都是独生子女,个个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意识。《下雨的时候》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用了这一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纲要》指出:要“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根据《纲要》精神和我班幼儿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以及教材需要,我确定了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知识目标:欣赏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技能目标: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

活动重点、难点

由于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在故事教学中,我把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作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语言的发展是反复练习、不断改正、逐步规范的过程,幼儿在使用不同的语调表现角色语言,用语言的感情色彩表现故事的背景,情节发展和故事角色,因此我把尝试用不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表演角色间的对话作为本活动的难点。

三、说教、学具的准备

1、物质上的准备

我为幼儿准备了生动有趣的动画

课件

小白兔、小鸡、小猫头饰。

知识上的准备

我在活动前让幼儿了解了下雨天需要的各种雨具。

四、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为了有效地掌握重点难点,我采用了视、听、讲、演相结合的方法。

“视”,就是引导幼儿观察动画课件中的内容。

“听”,是引导幼儿倾听老师的语言启发、诱导。

“讲”是幼儿讲,满足幼儿说的愿望。

“演”是让幼儿表演故事中角色间的对话,满足幼儿乐于表现的愿望。

学法

本次活动多采用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能在角色扮演中充分表现自我。还结合了观察法,通过观看课件让幼儿获得直接的印象。“结果前置提问法”是让幼儿在想像、创造性思维中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是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说活动过程

根据本次活动的目标及重点难点,我整个活动贯穿于游戏之中,把活动分为三个部分,设计以下教学程序:

1、导入活动:猜谜游戏,激发幼儿活动的积极性。这一环节旨在短时间内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感知游戏内容。

2、理解故事,掌握学习方法

(1)、运用“结果前置”的提问方法,教师有感情地讲述第一遍故事在讲述故事时,教师不出示任何教具,是为了避免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引导幼儿在边倾听边思考的过程中,初步感知故事内容。讲述完后提问:“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故事里有谁?”

(2)、观看动画课件,完整欣赏故事,渗透情感体验。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小兔采蘑菇》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儿歌,语言符合幼儿朗诵特点:内容浅显易懂、精练有趣、形象生动、琅琅上口。幼儿一听就明白很容易理解。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解释,这样孩子在接受它时不用可以的去记忆,就能背诵下来。孩子从中获得了成就感,学习自然就有了积极性。另外小兔子是孩子们比较熟悉和喜欢的小动物,在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玩关于兔子的游戏,孩子们的积极性都比较高。考虑到孩子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选择了此教材,《纲要》中不也说:一个活动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根据我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目标:

1)体验在情景表演中学习儿歌的兴趣。

2)理解儿歌内容,能有节奏的朗诵。

3)能根据儿歌内容表现吃惊、害怕、高兴的情绪,大胆进行朗诵表演。

重点:目标3

2、活动准备:场地布置(小树、花草、狼、草帽、蘑菇若干)兔妈妈头饰、篮子若干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法:

1、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对培养孩子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有独到之处。在本次活动中我按儿歌所描绘的情景,在教室里做了简单布置,再现儿歌所描绘的情景表象,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不但能唤起耗子对学习的兴趣,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孩子们如临其境,仿佛置身于其中,更好的融入自己的角色之中;

2、示范法:幼儿喜欢模仿并且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日常生活中我就发现许多孩子模仿老师的动作、口吻,可以说惟妙惟肖,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就采取了示范法,让孩子们模仿老师的表情、动作、语气来学习儿歌;

3、游戏法

:整个活动我们就是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的,寓教育于游戏中,让孩子们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4、此外我还采用了提问法、表演法、常识激励法等对活动加以整合,是幼儿获得对特征的饿理解,达到科学性、健康性、愉悦性、艺术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环境让幼儿主动的参加到活动中来,在游戏中学会儿歌。

四、说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为:游戏激趣(小兔采蘑菇)——体验表现儿歌情绪——朗诵表演儿歌——总结

(一) 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小兔采蘑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一开始我就以‘兔妈妈带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引发幼儿的兴趣,孩子本来对游戏就有极大的兴趣,再加上教室里的情景,以及实物教具(篮子、蘑菇…)相信他们会被深深的吸引,很快进入了游戏角色。

(二) 分段欣赏、表演,帮助幼儿体验、表现儿歌的情绪

在这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在情景表演中分段来学习儿歌,以兔妈妈的形象来引导孩子,孩子们容易进入角色,对妈妈所说的一切都非常感兴趣,不用刻意的去记忆,学起来也非常轻松,从而跟着老师的引导顺利的进入下个环节。

(三) 朗诵表演儿歌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孩子们来朗诵表演儿歌,对刚才所学的做个巩固,让孩子们回家把刚才发生的事情通过儿歌的方式告诉兔爸爸,人物的变化,场景的转换又让孩子们觉得新鲜,不枯燥,所以他们又会兴致勃勃的表演起来,从而达到巩固的效果。

(四) 总结

简短的几句话对孩子的表演进行肯定,给予他们自信,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