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学问乐>教学资源>语文知识>说课稿>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学问乐 人气:2.26W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实用】说课稿模板汇总5篇

说课稿 篇1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3课,它是一篇文包诗。文章主要讲述了王维在重阳节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课文文诗对照,内容浅显易懂,不管是故事还是诗句,都蕴含着浓浓的思念之情,让学生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并非难事,而要让他们体会诗中“独”“异”“倍”三字的妙处,则要花一番功夫。

叶圣陶曾经说过:“老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三年级是学习的转折期,这个阶段的孩子阅读时容易浮于表面,不能很好地抓住关键词句,对课文进行品读,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点拨。根据中年级学生的阅读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诗句,并进行背诵。2、抓住重点词句,诗文结合,理解课文的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重点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含义。在这其中,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涵、品读古诗的意境。教学的难点是,诗文结合,理清文包诗的特点

第斯多惠曾经说过:“只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使教材切切实实的、不可磨灭地记在学生的心里。”生态课堂也指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做到自然、真切,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空间去体会、去感悟、去品读,从而达到教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目的,教师是引导,而不是指导。

语文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想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本课的教学设计,我着力体现“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着眼学生发展”的理念,立足于学生自主读书,自主发展。

第一部分:了解王维,激发探究的兴趣。

我先出示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请同学读一读。随即指明这首诗的作者,是大诗人王维。请学生根据事先收集的资料讲述王维的生平。并提问:读了这首古诗,你觉得诗人在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肯定会回答:思念,从“倍思亲”看出来的,这样整堂课的主题一下就凸显出来了。那么诗人为什么会在九月九日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呢?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读课文,感悟文包诗的特点。

这一部分,我打算通过两个问题展开教学:一、王维为什么在九月九日这天特别思念家乡的亲人?二、他思念亲人时,想到了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自学,很快就能找到答案。因为王维15岁就离开了家整整两年,独自在外,且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家家户户团聚,所以他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我相机点拨:你是从哪个词看出他是独自一人在外的?让学生体会“独”字蕴含的意思。再引导:“是呀,独自在外地,一个人,没有家的感觉,所以是‘异客’。”由此,他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让学生理解“倍”意思,从而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意思。学生充分交流后,我小结:“是呀,这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啊!”从而提出文包诗的特点:诗文结合,这就是文包诗的特点,因此以后遇到此类文章时,即使老师不讲解,你也能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研读,理解古诗的意思。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学生在理解了文包诗的特点后,很容易就能理解古诗第二句的意思。结合对第三自然段的诵读,我相机引导,山东并不是指现在的山东,而是指长安和王维的家乡之间隔了一座华山,兄弟们在华山的东面,而王维在华山的西面。如果兄弟们也在重阳节这天写诗思念王维的话,可以取什么诗题呢?【许多教育专家认为,将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一些没有学会如何获取知识,不会自己钻研问题,没有预见力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学生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学会如何学习。科学的方法是点金术,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尤其是在知识更新日益加速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个只能被动学习,不会主动探求知识的学生,在他们日后的工作、学习中必将遇到许多麻烦,甚至完全无法适应周围的环境。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尤为重要。】

第三部分:拓展延伸

请学生用“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给在外地的亲人打电话。【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在我们的教学中,要想了解学生是否对知识真正地掌握,让他们进行运用是最好的方法。】

第四部分:总结

在学生充分诵读体会的基础上,我进行总结:“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声,是我们在美好节日时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柏拉图说过:“强迫记忆的知识是不会留在心里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只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他们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并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学生必定乐学、原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独自在外 心绪不宁

倍思亲

触景生情 提笔写诗

说课稿 篇2

历史故事《孙中山破陋习》运用了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活泼能干与缠足时和缠足后的肉体与心灵上的痛苦,揭示了缠足对中国妇女身心的残害,讴歌了孙中山从小敢于同封建势力做斗争的精神。

听了薛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我有以下收获:

一. 紧扣文本,精心设计问题

在体会姐姐缠足时的痛苦环节,薛老师用了三个问题“用的布条是什么样的?怎样缠?姐姐的表现是?”层层深入,引导学生逐步体会缠足之苦;在体会孙中山生气与心疼交织的心情时,相机追问:孙中山在生气什么?又心疼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走进孙中山的内心,深入解读文本。

二. 补充资料,注重拓展

本文所写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年龄阅历关系很难体会到缠足之苦。薛老师精心设计了以下环节:利用多媒体出示正常脚部骨骼和被缠小脚的骨骼对比图,并且配上缠足过程文字说明;通过补充资料古代审美“三寸金莲”与学生动手量一下自己脚部的历史与现实的鲜明对比,让学生切身体会到缠足这一习俗之陋。

三. 说话训练,加深体悟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后的省略号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白,薛老师巧抓训练点:妈妈进了房门,继续( );姐姐越来越( );孙中山站在门外( )。让学生在说话中加深缠足陋习对人的残害的体会。在学习最后一段时,通过拓展“人们听到这个消息,会说什么?”创设了几个情境,让学生在说话训练中体会缠足陋习破除的大快人心。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四个太阳》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作者凭借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在四个不同的季节立画四个不同的太阳,表达了作者善良的心得与美好的心愿。这样的课文有景,有情,有境。在写法上才有并列的形式,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其间运用形象拟人的手法,充满了儿童情趣,从训练角度来看本文是对学生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熟记语言,创造训练语言的好课文。

2.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性,很容易对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事物产生兴趣。思维方式以形象,直观为主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差,注意力持久性差的特点。

3.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以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挂,街”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温暖,冻僵”等词语。

(2)过程方法目标: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集中精读,赏读中积累词汇,获得语感美。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作者画太阳体会作者美好的心愿。

4.说重点难点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阅读能力,要在语言文字中真正品出语言的味道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不同太阳的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理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文中春,夏,秋,冬四季的情境。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与美丽的画面中进入课文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朗读欲望,更加深入形象的感受理解课文。

朗读教学法:“读”时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语言训练法:学以致用,不管如何学最终是要回到自我表达,这样才能使文本变成自己的知识,为以后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说学法

与教学相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索,感悟,朗读四结合的学习方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流程

1.组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我上第二课时,当然少了新鲜感。学生很容易厌烦,所以刚开始时的组织教学就会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在刚进教室时就与学生做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我拍手或做其他的动作,要求学生和我做相反的动作,这样他们会兴趣大涨。有了这样好的状态,那么学习的动机就会极易被调动起来。

2.感受课文形象,领悟课文神韵

学生在萌生“激情”之后,紧接着就是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文学巨匠巴尔扎克说过:“作家必须看见他所要描写的对象。”因此,在引导学生从进入“品读”的过程中,我总是饱蘸着感情,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形式,在学生面前再现课文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并在感受课文,领悟课文中,紧抓学生看,听,说,读的训练,同时注意各部分的衔接过渡,力求毫无雕饰,自然流畅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聆听,并提出要求,“看看自己可以听到什么?”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既可以感受课文的感情还可训练学生的听话能力。随后的教学中我没有按照课文顺序与四季顺序来进行教学,而是在学生读完课文后先说出自己读懂了什么?并随机设计问题“为什么他要画不同的太阳送给不同的季节”然后顺着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如:学生回答“冬天画了红红的太阳是让冬天变得暖和。”我先让学生观看冬天的图片,听冬天呼啸的北风,这样孩子们很快的进入情景,感受到的冬天的寒冷。我有随机问道“你们站在操场上的时候有什么感觉”“活动方便吗?”在学生回答之后,我出示“冻僵”一词,自然而然学生就理解了这个词语。然后又让学生观看冬天出现红太阳的场景,学生自然感觉到温暖,也就理解了为什么冬天画了红红的太阳,同时也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欢乐喜悦的情绪,这又为朗读做好铺垫。在此后的衔接上我出示一个夏天的图片,上面画有红红的太阳,我问学生“现在这个红太阳你还喜欢吗?”答案不用多说,之后便进入夏天部分的教学,我按照“观看情境——联系想象——朗读感悟”的方法完成这一部分的教学。

接着进行秋天与春天的教学,这部分我主要让学生感悟语言,训练语言。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我准备了大量的关于春秋两季的图片,美丽图片自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看了图片之后会有话可说,这一有意识的让学生抒发情感的语言训练,学生自会深刻地领悟“春天是个多彩的季节,秋天是个金黄的季节”,教学难点也被轻松突破。最后结合图画抓住“邀请,多彩,香甜”等词进行朗读教学。使观察,想象,朗读相结合,进而落实教学重点。

3.在领悟课文的基础上移情

在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聆听声音,感情朗读中已被文本深深的吸引。这是他们已经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我顺势总结四季为什么画不同的太阳的原因,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认为画太阳的孩子的孩子是一个什么养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回答引出“有爱心,善良”这样学生体会到了作者美好的心愿,情感目标自然达到。

4.在表达情感的语言中训练抒情

学生感受加深了,情感自然会被调动起来,这是趁热打铁播放音乐《种太阳》在学生快要产生疲劳的时候音乐会让他们为之一振,当然听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注意歌词,在音乐声中学生情感是很容易被激发的,随后一句“你想画什么样的太阳送给谁?”这时候语言成了学生抒发感情的最好渠道,各种奇思妙想便会涌动而出,这样既训练了说话又真正变文本为自己所用。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以节课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我在本课设计的板书是图文结合,既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有利于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春(多彩)

夏(凉爽)美好的心愿冬(温暖)

秋(丰收)

五.说教学特色

本课设计以情感为纽带,以朗读贯穿始终,加以语言训练。,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习空间和语文实践环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课堂教学有情感纽带的牵动、维系,变得更富感染力和诱惑力。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促使他们在爱学、乐学中逐渐懂得了爱,懂得了热爱崇高,追求美好,以至达到丰富知识,增长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获得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说课稿 篇4

一、教学理念

本节课,在《英语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一级目标设计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拓展了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帮助学生们真实的感受生活和体验生活,通过视觉和听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且鼓励他们大胆的使用英语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

让孩子们自主的学英语、快乐的说英语、寓教于乐、轻松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并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让其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达到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目的.

二、教材及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EEC教材2ALesson3《Youhavetwoeyes》第一课时新授课。是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五官名称的基础上,学习如何表达我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只鼻子:eanose.以及第二人称的转化表达:Youhave...本节课的教育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天真活泼,调皮好动,好奇心强,喜爱并且擅于模仿,对英语有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种兴趣能够成为他们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如何不断的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巧妙的教学设计来完成。本节课本着以教材为基础,结合我校校本课程,拓展开发更加贴近生活的语言,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怎样用英语表达拥有某物,同时还能在生活中实际运用。备课时我从学生的需求、喜好出发,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同时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发他们的英语语言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及人文素养。

三、预设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知、识别五官名称,熟悉其英语表达方法.

2熟练掌握基本句型,并能够进行实际运用.

3通过人称转换,能简单了解相关的扩展知识.

(二)能力目标

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游戏操练,情境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完成听、说、玩、演的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本课对话、培养学生实践、创新和自主探究的学习态度,并提高学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三)德育目标

本课通过对五官名称的学习,引导学生爱护自己的身体器官,注意用眼卫生,保护视力。

(四)情感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克服紧张心理,并利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发展不同程度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其树立自信心。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达到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双重目的.

四、重点、难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五官名称及Ihave.../Youhave...句型的理解—表达—使用。

本课难点:Ihave与Youhave的人称转换;mouth的发音;数字加复数的表达形式。

在解决重、难点上我采用了以旧代新、分散突破的方法,在复习部分将面部器官用镂空的白纸挡住,让孩子迅速反应露出的器官并表达,以这种小游戏的形式反馈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同时引出新知。利用人物图示伴随语言训练,帮助学生加强理解、区别使用;借助自然拼读法降低语音难度;“Chant节拍儿歌”强化训练,排除学生mouth的发音障碍;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形式解决人称转换这一难点;板书在名词复数上用彩色粉笔标注,引起学生注意,综合操练以观察怪兽的脸的小活动巩固强化数字加复数的表达,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模式。

五、教法分析

结合了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本节课采用了一下教学方法:

1.合作学习法:将情境创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自己进行合作性学习。

2.演示法:利用原声磁带给学生一个标准的语音、语调的对话示范。

3.游戏交际法:通过适当的游戏设计把学生代入到情境中来学习,在游戏中,充分锻炼学生们的英语语言逻辑思维,真实的使用语言进行交流,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板块一:激情引趣活动热身

首先,热情亲切的和学生问候,以一首欢快儿歌带学生进入一个轻松快乐的'英语世界,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同时也为新课进行基础知识的铺垫渲染。

板块二:游戏导入温故知新

本节课是对五官名称的掌握和使用,所以我先利用复习阶段,将一年级所涉及到的面部器官用一张镂空的白纸挡住,用“快速反应说名字”这一充满童趣的游戏形式,让学生边反馈旧知边理解复数的概念,再通过“你和老师不一样”的游戏活动,巩固复数表达。再由一段身体韵律节拍操复习已知句型Ihave...为引出本课所学的第二人称Youhave...做好铺垫。

板块三:感受新知语言体验

听故事,学习新句型。学生通过故事情境感知Youhavetwoeyes.的含义,从而激发自主的学习英语的表达方式,渗透自然拼读法,培养学生单词拼读、认读能力,为读、写打下坚实基础。在真实自然的情景下学习面部器官的词汇,并通过小组间的合作交流,使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语言实践。

板块四:活动操练语言实践

教师借助Chantsonggame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巩固操练本堂课的重点句型,让学生通过在你眼中照镜子、怪物到底有多怪等模拟微型情景表演对句型进行充分实践,在你眼中照镜子这一设计使各层次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参与欲望。怪物到底有多怪的设计,就是知识和娱乐的完美结合,这个环节能使平时不敢发言举手的同学也大胆、放心、兴奋地踊跃参加,是一个增强信心,鼓励进取的一个好机会。

板块五:情境展示语言应用

该环节是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综合运用,也是教学活动的高潮,给学生提供了空的怪物头像,学生可根据自身已具备的英语基础组织语言进行活动。学生通过在模拟环境下体验真实的语言使用过程,提高了学生用英语做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板块六:整理归纳德育渗透

在本课最后部分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用眼卫生及读书写字习惯,倡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注意保护眼睛,同时也布置了实践作业!

七、板书设计

Lesson3

twoeyes

Youhavetwoears

anose

amout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礼仪展风采》,这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课意在从道德层面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进行设计分析。

一、教学理念

本课根据新课改理念,遵循在体验中感悟道理,并生成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经历、经验,在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探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重在探索交往的品德与艺术,既是前几个单元内容的自然延伸,也是对前几个单元内容的合理提升,四个单元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将会进一步理解和把握如何友好交往等,它已不仅仅是交往的品德与艺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做人的根本问题。因此,本课也是本册教材的核心部分。

2、本课的三维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明白社交礼仪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在活动中体验举止优雅、文明礼貌带给自己的乐趣及其对人生发展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场景,引导学生明白礼仪是一门学问及基本礼仪要求;在理解了基本礼仪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场合适用不同礼仪,明白社会礼仪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

(3)知识与能力目标: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何作用,从而提高礼仪表达的意识;了解并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3、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礼仪的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对待礼仪的正确态度,掌握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2)教学难点:如何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落实礼仪知识,从而展示自己的风采。

三、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现有的考试制度使得不少家长不得不更多地关注孩子智力、学业的发展,而往往忽视了礼貌、礼仪方面的教育;再加之不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长辈的骄贯也滋长了孩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致使一些孩子缺乏礼仪修养,甚至蛮横无礼。这就要求我们对其给予必要的指导与训练,使孩子们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人。

四、教学方法

本课以学生活动探究和实践体验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归纳、提炼出主题;在具体教学中,适当运用讨论、角色扮演、自我反省等方法,使学习过程充满趣味。利用礼仪知识大赛、评选礼仪之星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并逐渐内化成自觉的行动。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首先根据学生情感反应强烈的心理特点,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军人的风采及礼仪,激发学习兴趣,感染学生,直入主题:他们身上所展现的风采是通过什么展现的,学生自然的会想到礼仪,这样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礼仪展风采》。

接下来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升旗仪式的成功与否是否是单个人决定的?从而引出他们每个人的形象绝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它直接关系到集体、社会、国家的荣誉。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以及学生讨论的环节,既实现了整节课的导入,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课的一个重要问题,即礼仪与个人发展、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明确掌握礼仪规范的重要性。

(二)活动演示,探究学习

通过设置以下几组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活动:小茅的故事(教材83页)

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什么样的言行是符合礼仪的,符合中学生身份的,引导学生按照礼仪的要求去做。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结合课文内容分小组讨论:小茅的行为与礼仪有关吗?指现其中不合礼仪的地方。谈谈对我们学生个人来讲,有哪些基本的礼仪要求?

教师及时点评,并要求学生在书中找出重点句、重点段。

活动:比一比,谁最符合礼仪(教材84页)

目的:通过活动让学生做一做、评一评、比一比强化对礼仪的体验和理解。

要求:教师可课前让学生采取志愿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向学生讲明具体要求。课堂上进行表演,要求表演者讲解正确的站姿、坐姿和行走姿态的要求。表演后进行评比,选出最佳表演者。

然后教师对本段教学进行小结。引导学生提炼出礼仪的重要性。

接下来,由学生结合教材提示,自设一些情境,进行即兴表演,然后由全班同学进行评价,选出自己心仪的礼仪之星。

自设情境:

社交礼仪常识——见面礼仪:握手

社交礼仪常识——电话礼仪

社交礼仪常识——待客礼仪

设计意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同时也实现了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社交礼仪,从而在社会生活中也能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也是对重难点的展开和突破。

活动:比一比,赛一赛:

把学生分四组,查找资料,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1、我国部分少数民族礼仪。

介绍少数民族礼仪的目的是各民族的传统礼仪要相互尊重,不要因为不懂别的民族的礼仪习俗而伤害了民族感情,影响了团结。

2、世界部分国家的礼仪习俗。

介绍其他国家礼仪习俗的目的是现在的世界越来越开放,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对其他国家的礼仪习俗有一定了解,有利于我们更加自如地与外国朋友交往。

3、中国主要传统节日礼仪。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目的是了解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习俗。

(三)总结提炼,拓展延伸

本目内容在教师的提示下进行;中华民族的礼仪习俗源远流长,其中蕴涵着民族的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呢?在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如何对待少数民族的礼仪习俗呢?

最后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

礼仪本身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绝不仅仅是我们课上所学的这点知识。如:参加舞会有舞会礼仪;参加宴会有宴会礼仪;商务会谈有商务礼仪等等,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参看一些相关资料。总之,只要我们平时加强训练,自觉地学礼、知礼、用礼,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加文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美。最后,请大家再练习一下站姿:下课,起立。